首页 > 分享 >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霜的意象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霜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霜的意象

一、霜的时间意象

霜和秋冬相联系

柳永《倾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词的上片词人工巧地描画出了一幅有声有色、声色并茂的秋色图。“鹜落霜洲,雁横烟渚”两句中,“霜”与“烟”,使得这幅画面水雾弥漫,多了几分迷蒙之感,虽为景语,但其愁情已隐然言外。下片写词人对别后佳人的无限思恋,又因“水遥山远”既不能通信更不能相见,于是离愁万绪,无限悲伤,以致身心俱损、憔悴不堪!整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霜是清晨的典型物象

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特别是以霜的意象表现“早行”,使人很好地感受到清晨的寒意与旅人的艰辛。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

二、霜的空间意象。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这首诗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诗中歌颂了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精神和闺中柔情,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胡霜”与首联的“秋”相照应。“边月”、“胡霜”,均为静物。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用“随”和“拂”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全诗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

三、霜象征着恶劣的自然环境。

李清照《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此词起笔写深秋凄凉的景色,移情于物,含悲秋伤时之意;接着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而后借古寄怀,发思乡之幽情;结尾写借酒消愁,自我劝慰,凄婉情深。“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透出无限凄凉。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全词塑造了一个由多重性格所组成的抒情形象,抒发了作者故国沦丧、流离失所的悲苦之情,立意奇巧,跌宕有致。

四、霜象征恶劣的社会环境。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礼赞了在恶劣环境下仍然不屈不挠、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精神。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不着痕迹地称颂了刘氏品格和节操。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此诗托物言志,意境高远,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浅语遥情,耐人寻味,体现了诗人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相关知识

古典诗歌中的花意象
“花”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
“花”式备课|春日百花开,摇曳语生怀——古典诗词中花卉类意象梳理
【校团委】第六届“诗艺撷英”诗词大赛圆满落幕
古代诗词中“花”意象的美学分析
试论《红楼梦》中“水”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
花的古典诗词
浅析古诗词中菊花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

网址: 【诗艺花蹊】 古典诗词中霜的意象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163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国古诗词中的花意象
下一篇: 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诗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