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爱花惜花,以隽永诗句吟咏花的独特品性,为人们制造了无数浪漫和寄托。农历十二月,月月有花盛放,月月都有花神,不少文物正是以此为蓝本,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便尤为著名,一组12只瓷杯上一一对应着水仙、玉兰、桃花等应时花卉用以指代历史上著名女性。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以此为灵感,通过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推出了“十二月花神”系列文物手工课程,依次以版画、古法发簪、衍纸等12种技艺来创作出对应的花卉制品。
青年报记者 丁文佳
每个礼拜都有“花神” 巧手制花知文物
90后的王婷正是被每周都能收获一件作品吸引而来,即使她在夜校体验过中式面点、瑜伽、水彩、街舞、美妆等完全不同的课程,但当看到一位同学上了“十二月花神”春季班课程后,每个礼拜都能给她展示精美的花卉题材手工品,她便下定决心要在秋季班时抢到这门课。每次上课时,授课老师先讲解花神对应的历史人物,以及与所要学习的技艺相关的文物,比如用“玉石小盆景”来完成农历六月对应的荷花,王婷对老师展示的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荷花玉石盆景印象深刻,“如果不上这门课,我是压根不知道有这么精湛的文物的,如果我之后去北京的话,一定会专门去看一下。”
即使忙于工作,王婷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什么都愿意尝试,农历九月对应的是菊花花神,课上以型染技艺制作一块印花染布,在着手做这块布时,她就已经想好了到时候布该怎么利用起来。“我之前出去玩的时候体验过蜡染,也有这样一块布,我准备把这两块贴在一起,做一个抱枕。”王婷表示,每周四晚上在夜校的这一个半小时跳脱了平日环境,做着与工作和生活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这让她感觉解压不少。“我平时喜欢看一些手工达人的视频,但是根本无从下手,报了这个班后,我发现很多技艺是相通的。”王婷打算把这12种技艺掌握熟练,这样以后自己也能融会贯通做一些其他的。
“我的同事和朋友报名了夜校其他课程,每周上完课大家还可以互相‘攀比’一下学到了什么。”90后的王欣告诉记者,“十二月花神”课程最吸引她的地方也在于其课程安排,每一节课都能领略到不同的非遗技艺,每周把不同的手工作品带回去“炫耀”,“比如掐丝珐琅做的石榴花拿出来就很惊艳,自己也很骄傲,我平时喜欢画画,但是文物相关的技艺是我未知的领域,所以想来感受一下。”
在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课程中,像这般由12节完全不同的课凑成一个系列的形制并不多见,因此尤其受到关注。“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12节课程,引导每位学员都能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度过一个个充满诗意和暖意的夜晚。”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夜校项目负责人周雅克介绍,这是针对成年人的专业性、系统性、趣味性的文物艺术入门级课程,通过“文物小讲坛和手作体验”的方式普及文博知识,传扬手工技艺,让大家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员在这里看到文物介绍后,参观博物馆时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与此同时,自成为“市民艺术夜校”分校以来,通过多次选拔、考核,中心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青年讲师队伍。
正因为12节课之间几乎无关联,都能单独成课,因此学员反而更珍惜每一次上课机会,生怕少学一样技艺。但有一位学员让周雅克印象深刻,之前她特意来告诉他们,由于母亲去世,因此以后不再来上课了。后来经过关心和沟通,这名学员最终又回到了夜校课堂,“我想这是夜校平台能带给每个个体的一些改变。”
活学再造“文物” 于现代生活中可亲可感
上课点是位于多伦路的一栋文物保护建筑,考虑到消防安全,一些手工艺原本需要明火加热的步骤都用其他更安全的方式替代。而在古代,掐丝珐琅的制作过程中还会产生刺激性有害气体,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都采取了精简版,“我们不是完全照搬原来的技艺,而是用现代审美进行简化,学员可以在课后随时买到这些具有替代性的新型材料,因此掌握技艺后还可以无限创作下去。”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授课老师介绍,这些技艺原本都是宫廷技艺,如今这些文物凭借审美情趣和相关历史知识早已走近大众,“让文物活起来”成为了文物从业者的共识。
在这些新型材料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染色鹅毛,用于取代点翠技艺所需的珍稀鸟类羽毛,“我们要向学员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比如去年在上海展出的明十三陵万历文物中有一件是十二龙九凤冠,虽然很美,但要在活着的翠鸟尾巴上拔一两根羽毛,需要无数只翠鸟,非常残忍。那如何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展示,就是我们课程设置时的思考。最后我们选取了染色鹅毛作为替代品,它的色彩更多变,也更适应学员的个性创作。”此外,在这些记忆中也继承了古代技艺中的纯天然材料,比如型染用的是豆粉,“在对技艺的讲解中,也不断加深着学员的文化自豪感。”
90后学员施文旖和80后学员沈婕都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点翠知识而震撼。“翠鸟是保护动物,现在人类也早已不再使用它们的羽毛,用染色鹅毛做出来的成品也是非常好看的。”施文旖非常喜爱用点翠技艺完成的牡丹胸针,“我是手工爱好者,虽然这只是一个入门课程,但是是一个很好的启蒙,能吸引我之后再深入了解。”对她来说,每一节课都能心无旁骛地完成一件作品,是一段非常享受的时光。沈婕是被文物知识吸引而来,平时喜欢在各地旅游时专门去一趟博物馆参观,在感慨点翠技艺之时,她表示,“原来文物的价值不单单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还在于它们的精湛工艺。”与此同时,不擅长手工的她在课堂上结识了年轻的90后和00后们,“跟她们讨教经验非常有意思。”
虽然每次课程都有着固定时间,也有一些时候,作品带回家后还需要老师的后期指导,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比如以押花技艺制作月季,学员能在现场将技艺学会,但成品全程需要三五天才能最终完成,因此老师在联络群里与学员保持着联系,共同见证着“文物”在生活里生动起来。
■链接
“十二月花神”课程一览
农历一月:水仙——版画
农历二月:玉兰——古法发簪
农历三月:桃花——衍纸
农历四月:牡丹——点翠
农历五月:石榴花——掐丝珐琅
农历六月:荷花——玉石小盆景
农历七月:兰花——通草纸
农历八月:桂花——香囊
农历九月:菊花——型染
农历十月:芙蓉——皱纹纸
农历十一月:月季——押花
农历十二月:梅花——螺钿
05
相关知识
作“花神”,妙手生花多雅趣
妙手生花,雅趣绽放,新乡建业春天里带你玩出新“花样”
指尖艺术,妙手生花
妙手生花”发箍手工 DIY
图书馆举办“妙手生花,环创迎新”花艺DIY比赛
插花可是艺术品,就选这几种花,妙手生花就是你
人文学院举办“妙手生花”手工大赛
植物装置艺术展 看90后艺术家妙手生“花”
相约感恩 妙手生花
妙手生花 悦享人生
网址: 作“花神” 妙手生花多雅趣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2672.html
上一篇: 生活雅趣 |
下一篇: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花卉文化教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