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记录了三千年前先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传递了先民的悲嗔苦喜的感情世界。《诗经》305篇中有135篇提及植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诗词,极富韵律美感,或轻盈柔美、或热烈奔放。那么你会不会好奇?那些美了千年的植物在我们现代社会以何种形式存在?和我们一起在香山公园里寻找诗经植物,一同感受先民的诗意生活吧!
节录《卫风.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注释
沃若:柔嫩润泽的样子。
于:通“吁”,感慨。
耽:沉溺于逸乐。
《卫风.氓》是《诗经》一首非常有代表性的叙事诗,全诗真切自然地描写了一对情侣从相爱到结婚,直到后来两人婚姻变迁的一个过程。本文节录了诗歌里的第三章,告诫女子不应该沉溺于爱情,在爱情里要保持自我,不能迷失。
桑是《诗经》中出现篇数最多的植物,共有20首,31句之多,涵盖《国风》各篇以及《小雅》、《大雅》、《颂》,各题材均有之。
可见,桑与先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桑树最重要的用途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种桑养蚕,缫丝织帛,是我们先人辛苦劳作下的超然创造,开拓出了沟通世界的商道——丝绸之路,至今还依然焕发着新的生机。
桑与蒙桑
桑,也称白桑,家桑。
桑科,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浅纵裂。单叶互生,叶缘具锯齿,有时呈不规则分裂;雌雄花均成葇荑花序,花单性,雌雄异株,聚花果,黑紫色或白色,花期5月,果期6月。
桑的树皮
桑的叶子
蒙桑,也称刺叶桑,岩桑。
桑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光滑,纵裂。单叶互生,不裂或3-5裂,叶缘具粗锯齿,齿端具刺芒状尖,这是与桑最大的区别。聚花果,红色或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蒙桑的树皮
蒙桑叶片芒刺
现在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香山公园里也能到处可见桑树,树林间,山路旁,晶莹剔透的果实悬挂在树上,鸟儿们落于枝头,取食鸣唱,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当你融入香山自然山林的时候,也可以感受桑与我们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体会“沧海桑田”的巨变,与“桑梓”家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