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浙南草木| 蓝色精灵铜钿草

浙南草木| 蓝色精灵铜钿草

铜钿草是温州农人对一种乡间小草的俗称,在植物学上的名字叫婆婆纳。它也并非眼下被人们作为观赏植物来莳养的水生小草——铜钱草,那是学名叫中华天胡荽,又名香菇草的植物,它属于伞形科天胡荽属。而婆婆纳则属于玄参科婆婆纳属,它只生长在荒郊野外,是大地的背景。

在小时候认识的杂草中,铜钿草无疑是一种漂亮的小草,也是一种神秘的小草:小茎匍匐生长,外沿波浪形的叶子,重重叠叠,大小像一枚枚铜钱,叶色碧绿,花枝伸过叶面,在叶子的上方开着蓝色花瓣的小花,白里透黄的花蕊,星星点点,远看就像是一个铜钿眼。按照我的猜想,大概是这种特殊的样子,故家乡的农人们便叫它为铜钿草。这显然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叫法。而婆婆纳——,尽管可以发成“婆婆——哪”或“婆婆——纳”的音符,在呼出口时有一种对上辈的温馨感、尊重感,听起来也有浓浓的亲情的味道,家的味道,但总觉得与植物的形态、性状对不上号。我查阅了拉丁文和英文的植物学名,它既不是音译,也没有什么文化意涵,我不知道中国的植物志书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

铜钿草也是独占春光的小草,清晨,铜钿草的花蕊挟带着一颗颗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似珍珠般晶莹发亮,非常的耀眼。若微风吹过,整株小草就翩翩起舞,姿态十分优美,并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江南的山地里,铜钿草长得茂盛葳蕤,一丛就有一大捧。所以,当小时候拔草时遇到铜钿草,我的眼睛立马发亮,三下五除二就将它们拔光,让装草的蔀篓里发出密密的湛蓝的光芒。

据考证,铜钿草的学名婆婆纳首次出现在由明永乐四年(1406年)刊印的《救荒本草》中,作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谥号为周宪王的朱橚。在书中,朱橚写婆婆纳:“生田野中。苗塌地生,叶最小,如小面花黡儿,状类初生菊花芽,叶又团,边微花如云头样,味甜。”又说,灾年乏粮,夏历二月,采其茎叶,可充饥。食法是“采功叶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述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物种为主的植物志,全书记载植物414种。该书后来重新刻印时,明代官至宁波同知、山西佥事的李濂(1488-1566年,河南开封人)在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由此见,铜钿草还是救济荒年的野菜。现在的婆婆纳还有很多名字,如狗卵草、双珠草、双铜锤、双肾草、卵子草、石补钉、菜肾子、将军草等等。但我觉得,这些名字与铜钿草相比,都没有直达它的本质。

对铜钿草的理解莫过于16世纪初期的散曲家王磐了。他在编撰成书的《野菜谱》中,将它称作破破衲,除文字说明、植物手绘图外,还作一首散曲曰:

破破衲,不堪补。

寒且饥,聊作脯。

饱暖时,不忘汝。

王磐把婆婆纳叫成破破衲,仿佛让人看到一位乡村的老婆婆在那里引针穿线,为离家的游子或膝下的孩子衲厚厚的鞋底。如果从这个角度理解,那么将这一物种叫做婆婆纳,还是恰当的。

我没有专注于色彩的研究,但每当我见到铜钿草时,我都会惊异于它的蓝。因为植物学告诉我,自然界蓝色的花朵是很罕见的,而这种在低处匍匐着的铜钿草,却绽放着若古老青花瓷一样的蓝,散发着如细碎花布一样的蓝。虽然是微小的蓝,散淡的蓝,但蓝得透明,蓝得纯粹,蓝得生动,我每每看着它,就会联想起蔚蓝的大海和清澈的天空,那都是深邃、神秘的世界。

医书说,婆婆纳性味淡、凉,具有凉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能。用于吐血、疝气、睾丸炎、白带异常的医治。可见,铜钿草也是草中之宝。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桔梗:花卉中的蓝色精灵
浙南闽北是我国四大黄栀子产区之一……
森林中的蓝色精灵——蓝花丹
江南文化的精灵!“草木人生”苏派盆景艺术作品展在苏州开幕
花比宝石更闪耀的龙胆花|来自高山的蓝色精灵
燕园草木补 识花认草手册
草地精灵
任芳:从草木之文到草木人文
十大蓝色最美的花 最漂亮的蓝色花朵 什么蓝色的花好看
娇小精灵的风信子

网址: 浙南草木| 蓝色精灵铜钿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713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莲线草是什么
下一篇: 夏夜的小星星/浙江少年文学新星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