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挑花手艺巧,一方织布有乾坤。7月20日上午,在望江县雅滩镇望马楼村挑花展馆内,十多名工人每人手持一根针,在青与白的搭配中“游刃”,“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馆内四周的墙上,悬挂着各种挑花作品,有花鸟、山水、二十四孝、十二生肖等图案,琳琅满目,美轮美奂。
“我参加了几次非遗展之后,深感望江挑花虽然好,但是还不够实用,所以我想设计开发出更符合当下人们使用习惯的挑花产品。”市级非遗传承人房丽丽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想法,她不断学习其他非遗技艺,并设计出双面挑花钥匙扣、车挂、编织带等小而精致的望江挑花产品。
望江挑花被世人赞誉为“青白如初,表里如一”,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受社会各界喜爱。望江挑花由于工艺复杂,年轻人不愿意学,一度面临失传的困境。近年来,为了不让望江挑花失传,望江县有关部门通过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了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同时把望江挑花非遗项目传承内容编成教材,建成了国家非遗望江挑花保护与传承基地,出版“望江挑花”校本教材,并设为高中文化艺术类必修课,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望江挑花。
鸦滩镇望马楼村每年都会邀请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授挑花技艺。当前,在宣传助力之下,当地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非遗教育及科普活动中,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每年暑期,全国各地众多高校的大学生到望马楼村实地考察望江挑花非遗项目,并且为非遗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想法。同时,鸦滩镇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积极谋划打造“挑花小镇”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特点是‘艺在人身,艺随人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房丽丽说,目前望江县积极推行“青蓝工程”,着力发现、培养、推荐挑花人才,使望江挑花这一非遗得以健康、科学发展。
“将望江挑花融入现代乡村生活,把非遗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让望江挑花‘活’起来,变成生产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望马楼村党总支书记陈松应介绍,该村于2015年6月成立了挑花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多年对挑花产业的培育,目前当地的挑花产品不再仅仅是头巾和围裙,更多的是沙发靠垫、屏风装饰、单肩背包等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产品。如今,该村30多名专职“挑花女”凭着一根针,挑、钻、游、织“绣”出各式图案,这些产品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每名挑花女年均增收1.3万余元。
(全媒体记者 汪秀兵 通讯员 周梦颖)
相关知识
广州花都:让历史乡愁、非遗文化、红色基因“活”起来
郧西巧打七夕牌,让“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
古村落里看丰收④ ▏长宁花滩镇,丰收节来了一场运动比赛
足不出户get非遗技能,一起来“巧手生花”吧!
体验植物拓印DIY,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让世界“看懂”中国非遗技艺
非遗知多少|探索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韵(五)
福建非遗将在台中展示 “花儿”传人就业
世遗非遗“双招牌” 人文经济“双面秀”—— 江苏九龙口:深耕文旅融合 筑梦画里水乡
内蒙古自治区推出36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网址: 鸦滩镇: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08175.html
上一篇: 破解非遗传承的价值难题 |
下一篇: 百姓看联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