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类中药(1)

花类中药(1)

1、中药鉴定学,第十章 花类中药 (1),第十章 花类中药,一、含义: 凡药用部位为花、花序、花蕾或花的一部分等的中药均为花类中药。 1、花 (槐花,洋金花),2、花蕾 (辛夷,丁香),2、花蕾 (槐米,金银花),3、花序:已开放(菊花、旋覆花 ),3、花序:未开放(款冬花),4、花的一部分: 花冠、(红花不带子房的花) 雄蕊、(莲须),4、花的一部分: 花粉(松花粉,蒲黄),4、花的一部分: 花柱(玉米须)、柱头(番红花),花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鉴定种的重要依据。 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花梗和花托是枝的部分,着生在花托上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均是变态的叶。,【花的形态及构造】,二、性状鉴别: 1、形状:长棒状、丝状、粉状、团簇状等。 2、颜色:红、黄、白等(颜色和气味较新鲜时淡) 3、各部分的情况: 注意观察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的位置、形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三、显微鉴别: 一般只作表面制片、整体封装或粉末制片观察。 1、花粉粒:对花类中药的鉴别有重要意义。 形状:常因观察面的不同而不同,应注意区别。 圆球形、三角形、椭圆形、

2、四分体。,外壁特征: 刺状突起、放射状雕纹、网状纹理、光滑。 萌发孔数目:常因观察面的不同而不同。,2、雌蕊: 少数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毛状物; 柱头表皮细胞常呈乳头状突起;或分化成毛茸。,3、花冠: 上表皮细胞常特化,乳头状或毛茸状,无气孔。 相当于叶肉的部分,由数层排列疏松的大型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分泌组织及贮藏物质。 维管束细小,仅见少数螺纹导管。,4、花萼、苞片: 与叶片构造相似,通常叶肉组织分化不明显。 5、花梗、花托: 注意其有无。横切面构造与茎相似,一般制作横切片。,丁 香,【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产地】 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尼及东非沿岸国家。,【性状鉴别】 1、花蕾似胖丁(研棒),长1-2cm。 2、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用指甲刻划有油渗出。 3、萼筒扁柱形,略呈四棱状。,4、花萼先端4裂,裂片肥厚,花瓣4枚,抱合呈球状;雄蕊多数,子房下位。 5、香气浓郁,味辛辣,有麻舌感。 6、水试:直立水中或下沉(与已去油的丁香相区别)。,【显微鉴别】 1、花萼筒横切面(与茎的构造相似): 表皮细胞一列,外被很厚的角质层,有气孔(不明显)。,【显微鉴别】 皮层外侧油室众多

3、,卵圆形,2-3列排成环,内含挥发油。 向内有双韧型维管束20-50个排成断续的环, 维管束外周有较少纤维分布。,维管束区内方为薄壁组织,由极小细胞围成多数气室,形成气室带。 中央细胞较小,有15-25 个细小的维管束(周韧型、双韧型)环列,并伴有少量纤维。,其内为薄壁组织(髓部)。 薄壁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草酸钙小簇晶。,2、粉末:暗棕色至红棕色,香气浓郁。 花粉粒:众多,略呈三角形(极面观),无色或淡黄色。 油室:众多,大型,内含挥发油。 纤维:随处可见,多单个散在,呈梭形,两端钝圆,壁厚,孔沟明显。 草酸钙簇晶:极多,较小,往往成行排列。 表皮细胞:多角形,有不定式气孔,小且少,副卫细胞6-7个。,【成分】 花蕾中含挥发油15-20%。 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含量80-95%。 【理化鉴别】 取其氯仿浸液2-3滴于载玻片上,速加3%氢氧化钠的氯化钠饱和溶液1滴,加盖玻片,镜检有针簇状的丁香酚钠结晶。 附图:桂丁、肉桂叶柄,桂 丁,肉桂叶柄,紫丁香 Syringa oblata,叶抗菌消炎、止痢; 嫩叶冲茶降温解毒。,暴马丁香 Syringa reticulata,花清肺化痰, 止咳

4、平喘, 利尿,可泡茶防治感冒。,洋金花,【来源】 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的花。 习称“南洋金花” 【产地】 主产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多栽培。,【性状鉴别】要点 1、花冠5裂片,每两裂片间均有1凹缺, 每裂片有3条纵脉纹。 2、雄蕊5枚,贴生于花冠筒的中部。 3、花萼筒状,先端5裂。,【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色 1、花粉粒:类球形,外壁有条状雕纹自两极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 2、腺毛有两种:一种头2-5个细胞,柄1-2个细胞;一种单细胞头,柄2-5个细胞。,【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色 3、非腺毛:由多个细胞组成,具壁疣。 4、薄壁组织中含有簇晶和砂晶。,【成分】 含生物碱。 其中主要为东莨菪碱和莨菪碱。 【性味功效】 辛,温,有毒。止咳平喘,麻醉止痛。 附:北洋金花茄科植物毛曼陀罗Datura innoxia 的花。 野洋金花茄科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的花。,【附注】 南洋金花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el 的花。 北洋金花茄科植物毛曼陀罗Datura innoxia 的花。 (花冠密被毛茸) 野洋金花茄科植物曼陀罗Datu

5、ra stramonium 的花。 (花冠较小,有紫色条纹),案例分析,洋金花与凌霄花,【实用中药材鉴别谢宗万】 洋金花 凌霄花 习性 草本,叶互生 木质藤本,叶对生 花萼 相等5裂, 不等5裂 花冠 漏斗状,有5角棱 短阔漏斗状钟形 雄蕊 5,离生 ,直立 4,二强,弯曲 子房 上位 上位 果实 蒴果球形,有刺 蒴果豆荚状,无刺,金银花,【来源】 忍冬科植物忍冬及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味功效】 甘,寒。清热解毒。,忍 冬,本草纲目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产地分布】 忍冬:主产山东、河南,全国大部地区均可种植。 毛花柱忍冬:主产广西。 红腺忍冬:主产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 山银花: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道地金银花产地-山东平邑、河南封丘。,【品种沿革】 金银花民间习称“金银花”的品种有很多,来源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不同种植物。 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时,根据本草考证结果和药材的道地性,规定供药用的金银花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

6、aponica Thunb.。,【品种沿革】 1977年版中国药典由于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干扰及影响,增收了 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 山银花L. confuse DC. 毛花柱忍冬 L. dasystyla Rehd. 三个植物来源,造成金银花一味药材多个来源的局面,但主流商品及公认的道地药材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品种沿革】 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来看,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其余品种木犀草苷含量甚少,主要以绿原酸为主,二者成分差异较大。 为保护传统道地药材,2005新版药典对金银花药材来源进行了修订,将忍冬作为金银花药材的惟一来源,其余品种包括新增的灰毡毛忍冬L. macranthoides Hand.-Mazz.均并入山银花项下,与药材名金银花分开。,【性状鉴别】 1、忍冬: 呈小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久贮色渐深,密被短柔毛。,金银花(忍冬),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4/1);雄蕊5个

7、,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个。气清香,味淡微苦。,2、红腺忍冬: 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金银花(红腺忍冬),红腺忍冬叶表面,3、山银花: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4、毛花柱忍冬: 长2.5-4cm,直径1-1.2mm。表面淡黄色微带紫色,无毛。花萼裂片短三角形。开放者花冠上唇常不整齐,花柱下部多密被长柔毛。,【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色 1、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有细刺状突起,萌发孔 3。 2、腺毛有两种,头部均为多细胞。一种头部略平坦,柄2-6个细胞;另一种头部倒三角形,柄2-4个细胞。,【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色 3、非腺毛单细胞,有两种,一种长而弯曲,壁薄,疣状突起细微;另一种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或螺纹。 4、柱头顶端表皮细胞绒毛状。 5、薄壁细胞含细小簇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 【附注1】(中药资源学周荣汉主编) 忍冬属(Lonicera)约200种,主产北温带,我国98种,其中10余种花蕾入药。 【附注2】 双黄连制剂主要组分之一。,A红花 B蒲黄 C西红花 D洋金花 E丁香 1花粉粒圆球形,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的是 2花粉粒略呈三角形 3花粉粒类球形,表面有似网状雕纹的是 4花粉粒圆球形,表面近光滑的是 5花粉粒类球形,外壁有条状雕纹,自两极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的是,复习思考题,1.药用部位是管状花的中药是( )。 A.金银花 B.洋金花 C.红花 D.丁香 E.菊花 2. 125. 金银花的花粉粒为( ) A. 球形,黄色,外壁具细刺状突起 B. 略呈三角形 C. 圆球形,表面近光滑 D. 类球形,外壁有条状雕纹,自两极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复习思考题,

《花类中药(1)》由会员今***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类中药(1)》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相关知识

[医学]花类中药(1)
中药鉴定学花类中药
花类中药
花类中药鉴定—花类中药概述.pptx
第九章 花类中药
第十章 花类中药
花类中药整合
花类中药的药性特征初探(中药园地)
花卉养生:花类中药与药膳
花类中药的功效

网址: 花类中药(1)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17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药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花类中药的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