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体验百业百工——远去的老手艺 坚守的老篾匠

体验百业百工——远去的老手艺 坚守的老篾匠

来源:嵊州新闻网 作者:见习记者 张峰 2014年08月20日08:58:04 

  行(职)业:篾匠

  采访对象:屠传军

  基本情况:屠传军是一位老篾匠,屠家埠村人,16岁开始学篾匠,做这行已有近40个年头,村里基本每家每户有他编的竹器。

  出彩一句话:“篾匠这门手工艺迟早会消亡,但老篾匠身上辛勤劳作的精神会永久存在。”

  竹子能成为宝,全靠巧手的篾匠师傅。今年55岁的屠传军,是经济开发区(浦口街道)屠家埠村有名的篾匠,在村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他编的竹器。记者见到屠传军时,他正坐在竹匾上,手握一把明晃晃的篾刀,埋头给编织好的竹匾扎边,一根根淡黄色的竹篾在屠传军手上快速游走。

  一双巧手:竹子成为宝

  16岁那年,屠传军开始学篾匠,出师后,肩上挑个篾担,走街串巷吃“百家饭”,这一干就是近40个年头。

  篾匠活的精细全在手上,成年累月的竹编活儿,苦了屠传军的一双手,伸出来,十根手指像树根一样粗糙,到了冬天,更是沟壑纵横。他使用的工具,看上去并不复杂:一把能将竹子制成细篾的篾刀,再就是小锯、砍刀等。篾刀专门用来劈片、拉丝、刮条;砍刀为长方形,两寸宽,尺把长,用来劈竹截木。

  “一根青竹,先要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剖开,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青篾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屠传军说,“竹子能削成4片或8片,我一般都削成8片,这样的篾更细,质地也更好,不过现在已经不再自己劈了,用上了机器。”

  一根偌长的竹子,屠传军会用不同样式的篾刀,把竹子劈片成条。从青篾到黄篾,一片竹剖出好几层篾片,篾片可以被剖得像纸片一样轻薄。然后再把篾片剖成篾条,最后是“拉”,将刮刀固定在长凳上,拇指按住刀口,一根篾条,起码要在刮刀与拇指的中间拉四次,这叫“四道”。厚了不匀,薄了不牢,这全凭手指的感觉和个人经验。

  屠传军边解释边示范,也让记者试着用刮刀拉几根篾条,但记者尝试几次后发现,拉的篾条不是太厚,就是直接将篾条拉断,就像屠传军说的,没有基本功,就做不好最基础的工作。

  一声叹息:手艺或失传

  没聊上一会,不少老顾客就寻上了。

  “屠师傅,我这张篾席破了一个洞,你帮我看看。”

  “这个洞老规矩10块钱,半个小时可以好,你买完菜就可以拿回去了。”

  “屠师傅,一张一尺八的篾席,要多少钱啊?”

  “一尺八的,好一点的1500元。”“太贵了,便宜点可以吗?”

  “没办法啊,现在人工贵,一张篾席得编上一个礼拜呢,也有1200元的。”屠师傅笑着说道,现在睡篾席的人少了,做这种手艺活的人更少了,嵊州也没有几个篾匠,来买的、补的都是老年人居多,他们习惯睡篾席。也有要结婚的人家,让编个喜庆的图案在里头,而这个做起来就麻烦多了,要一个一个地数格子编,“女儿出嫁那会我给编了一张,编得眼睛都花了。”

  记者注意到,补篾席不仅是个手工活,而且工作时间长,往往一张篾席一补就是一整天。一天到晚坐着,对屠师傅的腰是个很大的考验。“我现在55岁了,常常腰疼,这是个职业病,过几年,说不定就补不动了。”屠师傅说,20年前这一带有好几个人是篾匠,现在因为做这个行当辛苦,挣的钱也不多,塑料,铝合金这类的东西多了,大家也不怎么想用这个竹编,不少篾匠已逐渐退出“江湖”,年轻人更是放弃了学习竹编这门技艺。说完,他还不忘打趣记者一番:“要是你来学的话,我肯定把这手艺全传给你。”不难听出言语中透露出的那一丝伤感。

  岁月悠悠,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除了竹筷、竹椅还没有淡出身影,其他许多手工制作的竹器都已被工业化的产品所取代……老一辈们薪火相传的手艺正在逐渐失传,最后成为一种记忆。屠传军说:“篾匠这门手工艺迟早会消亡,但老篾匠身上辛勤劳作的精神会永存。”

编辑:何东铭

微信公众账号

嵊州新闻网

《今日嵊州》数字报

相关知识

【莞视界】濒临失传的花床制作老手艺
寻访老“花把式” 花乡记录千百年积淀伺花手艺
农村也少用缸甏了 补缸这门老手艺可能要失传
12项老手艺向“潮”而生 !德州董子文化街推动传统非遗“牵手”当代手造
即墨区姐妹花传承葫芦雕刻老手艺 被授予非遗技艺大师
农民老花匠转型当上园艺师
用新媒体讲好非遗“老故事”,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之花
老货老盘老罐老瓶老壶古玩收藏==老货碗(完美品相)
淮海路上的“红玫瑰”又回来了!
潮汕手艺——手钩花

网址: 体验百业百工——远去的老手艺 坚守的老篾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362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post.smzdm.com
下一篇: 中篇·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