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五十多年前,常听也会唱样板戏《沙家浜》中的这段唱。我们家乡小镇的人,不说“芦花”,而是叫“毛花子”、“芦毛花子”;也不说“芦苇”,叫“芦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几十年里,我一直误以为“荻花”就是“芦花”,不知道它们是不同的植物;所谓的“花”,似花,其实非“花”。它们是“果实”——包括水稻、三麦在内的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颖果(caryopsis)。 芦和荻同属禾本科的植物,有许多的共同的特点。细细地考究一番,会发现它们有许多的不同。 它们的“花”开得不同。
荻“花”,更轻柔、更白些,“花”开得更早些。往往在国庆节前后就已经开(结)出,偏向一个方向随风飘着——这是很显著的特征。
芦“花”,比荻“花”要晚,没有荻“花”洁白,略偏紫褐色,到了11月份之后,才变白。感觉要比荻“花”更多些沉重感,始终是圆椎形的,不偏,不歪。 它们生长的环境不同。 芦苇生长在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就能迅速地扩展繁殖,长成连片的芦苇荡。半个世纪前,我们家旁边的河里就有许多芦苇,许多河道旁边都有成片的芦苇荡。海边滩涂,更是一望无际的柴滩。芦苇的秆,曾是编席子织帘子、编笆作为搭棚子建房子的建筑材料。如今的芦苇秆好像更多地是用来造纸了。生产卫生纸的“双灯”集团世纪之交迁到我们老家的海边滩涂上,就是利用那里广袤的芦苇资源。 荻能生长在河岸湿地上,在长江两岸就有不少生长,也能生长在相对缺少水山坡草地和平原岗地上。是优良的防沙护坡植物。 如今,不少城市公园里会栽种荻,较少种植芦苇。 它们的长相有许多不同。
叶子长得不一样。芦苇叶比荻叶短而宽,通常有30至40厘米长,宽的地方能有3至5厘米,因而能用来包粽子;荻叶长得像一根长长的布条,有50厘米,不宽,通常不会超过2厘米。
芦苇的叶鞘,也就是与茎秆相连的地方,是淡紫色,有细毛;荻叶的叶鞘没有毛。 芦叶的中脉与叶片是同样的绿色;荻叶的中脉是极明显的白色。芦叶上则有一道横向的不太规则的像齿痕的印迹。那是传说中屈原在自沉汨罗江之前,抱恨在苇叶上咬下来的。 它们的秆长得不同。
芦花雷佳 - 旗帜 从植物分类的角度看,它们根本就不是近亲。 荻和芦,虽然同属于禾本科的植物,却不是同一亚科、不是同一个属的植物。 芦苇,是芦竹亚科芦苇属植物,与蒲苇等倒是近亲。
蒹葭,是芦苇的别名,与荻无关。
历代的文人写芦花的诗作有不少,佳句也不少。我喜欢唐代诗人的两首。赠渔父唐·杜牧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南宋临安(今杭州)人张炎,有若干首词写到芦花。这一首我也蛮喜欢的。清平乐 南宋·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单独写荻花的诗词作品似乎不多。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的这首诗很有名气。末句中的“芦荻”,历来的注释都认为这既不是芦,也不是荻,而是一种叫“芦竹”的。刘禹锡毕竟不是植物学家,他就那么一写而已。我倒是觉得可能是指芦花,也可能是指荻花。 又是周末了,到郊外去走走看看,去看看芦花、荻花。 这是它们的果实,颖果。
小镇的记忆碎片之六:芦柴
端午不止是吃粽子,粽子不只在端午包
从粽箬到粽子,粽与粽有不同
许多的美实在无法预约
相关知识
关于荻花的诗句(54句)
关于荻花的诗词
词林正韵 六麻 花
晚秋的荻花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原文赏析
“似花还似非花”——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
带有花的唐诗
枫叶芦花中国古老月季灌木季节开花勤花时令草本花卉
似梅非梅,似桃非桃!花界“混血儿”绚丽绽放
网址: 荻花、芦花,似花,其实非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3693.html
| 上一篇: 芦花和月 |
下一篇: 春天里的芦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