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外来入侵生物(苏门白酒草)

外来入侵生物(苏门白酒草)

(一)起源和分布

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异名Erigeron suma­trensis、Conyza albida、Conyza altissima、Conyza nandina等,英文名fleabane、tall fleabane、broad-leaved fleabane、white horseweed、Sumatran fleabane、Guernsey fleabane等,菊科(Compositae)白酒草属(Conyza)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也有学者认为该草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和马来群岛),在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等国为本土植物,后扩散到北美洲和日本(1980)、台湾(1980)、马来西亚(1990)、印度尼西亚(1993)、斯里兰卡(1998)、澳大利亚(遍布澳大利亚、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岸岛屿)、英国(伦敦,1984)、法国(2006)、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意大利、津巴布韦、象牙海岸、利比亚、尼日利亚、塞拉利昂、美属萨摩亚(图图伊拉岛,1988)、斐济(1991)、新喀里多尼亚(1994)、菲律宾(1993)、萨摩亚(1997)、汤加(1997)、留尼汪(1991)等地,现已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杂草。

苏门白酒草于19世纪中期被引入我国,主要生长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分布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江西、浙江、上海、安徽、江苏、重庆(石柱县)、湖北(天门市)、湖南(长沙)、福建、台湾、西藏(吉隆)等地,最近又扩散到长江流域以北的河南省,可见其生态适应性较强。在我国,苏门白酒草为一种常见的区域性恶性杂草。

(二)识别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纺锤状,直或弯,具纤维状根。茎粗壮,直立,高80~150cm,最高可达2m,基部径4~6mm,具条棱,绿色或下部红紫色,中部或中部以上有长分枝,被较密灰白色上弯糙短毛,杂有开展的疏柔毛。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凋落,下部叶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0cm,宽1~3cm,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上部每边常有4~8个粗齿,基部全缘,中部和上部叶渐小,狭披针形或近线形,具齿或全缘,两面特别下面被密糙短毛。头状花序多数,径5~8mm,在茎枝端排列成大而长的圆锥花序;花序梗长3~5mm;总苞卵状短圆柱状,长4mm,宽3~4mm,总苞片3层,灰绿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顶端渐尖,背面被糙短毛,外层稍短或短于内层之半,内层长约4mm,边缘干膜质,花托稍平,具明显小窝孔,径2~2.5mm;雌花多层,长4~4.5mm,管部细长,舌片淡黄色或淡紫色,极短细,丝状,顶端具2细裂;两性花6~11个,花冠淡黄色,长约4mm,檐部狭漏斗形,上端具5齿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瘦果线状披针形,长1.2~1.5mm,扁压,被贴微毛;冠毛1层,初时白色,后变黄褐色。

该草容易与同属杂草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和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相混淆。区别在于小飞蓬的苞叶无毛或几乎无毛,苞叶顶端无红点,内侧呈褐色;香丝草苞叶具毛,但顶点无毛,且苞叶内侧呈红棕色。

(三)生物学/生态学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常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路旁、荒地、河岸、沟边等生境。在斐济,苏门白酒草在0~900m的海拔范围内均可生长。花果期5~10月。种子繁殖。

(四)主要危害

苏门白酒草适应性很强,是一类非常难以清除的有害植物。该草除了以排挤方式进行危害外,还能分泌有害化学物质毒害其他植物。在一些抛荒地中,可形成大面积群落,威胁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

(五)防治方法

在开花结果前人工拔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知识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有哪些 我国已有的外来入侵生物一览→买购网
云南南华丨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植物入侵物种名单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有哪些→买购网
入侵植物与生物安全教育专类园
科学网—四种菊科入侵植物共同入侵
《生物入侵: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鉴》——中国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系统
科学网—两种菊科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小飞蓬之共同入侵
科学网—两种菊科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鬼针草之共同入侵
外来入侵生物控制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深度分析

网址: 外来入侵生物(苏门白酒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484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青蒿
下一篇: 高校师生普查浙江24个县市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