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
Huò Xiānɡ
别名 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 功效作用 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始载于 《名医别录》 毒性
归经 胃经、肺经、脾经 药性 温 药味 辛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 喜温旺湿润扣阳光充足环境,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 沙壤土 。 其全草入药有止 呕吐 ,治 霍乱 腹痛 ,驱逐 肠胃 充气,清暑等效; 果可作香料; 叶及茎均富含 挥发性 芳香油,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
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者烹饪材料,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 营养价值 。 此外,藿香还可用作园林或庭院栽植美化环境。
【中药名称】
【药名】藿香
【别名】 土藿香 、猫把、青茎 薄荷 、 排香草 、 大叶薄荷 、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 水麻 叶。
】药理作用】
⑴抗真菌作用试管 实验藿香煎剂(8~15%)对许兰氏毛癣菌等多种 致病性 真菌 有抑制作用; 蕾香 乙醚 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与煎剂相似; 趾间毛癣菌及足跖毛癣菌在煎剂15%对方出现抑制,而乙醚浸出液于3%、醇浸出液于5%及水浸出液于10%等浓度时均呈 抑菌 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剂 抗菌 力强。
⑵抗螺旋休作用藿香水 煎剂(15毫克/毫升)对 钩端螺旋体 有抑制作用,但必须将浓度增至31毫克/毫升时,方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藿香含挥发油可刺激胃 黏膜 ,促进胃液分泌,增强 消化能 力。 口服藿香煎剂,利用X线 胆囊造影术 ,证明藿香对 胆囊 无收缩作用。
【药性论述】
【 性味 归经】味辛; 性微温。 归肺; 脾; 胃经。
【功效主治】 祛暑 解表; 化湿和胃。 用于夏令 感冒 ; 寒热 头痛 ; 胸脘痞闷 ; 呕吐泄泻 ; 妊娠 呕吐; 鼻渊 ; 手; 足癣 。
【各家论述】
1.《药品化义》: 藿香,其气芳香,善行 胃气 ,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 且香能和合 五脏 ,若 脾胃不和 ,用之肋胃而进饮食,有 醒脾开胃 之功。 辛能通利 九窍 ,若岚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 正气 之力。 凡诸气药,独此体轻性温,大能 卫气 ,专 养肺 胃。 但叶属阳,为发生之物,其性锐而香散,不宜多服。
2.《本草正义》: 藿香,清分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 醒脾 快胃 ,振动消阳妙品。 《别录》治风水毒肿者,祛除湿浊,自能清理水道也。 去恶气者,湿漫中宫之 浊气 业、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士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 绞痛 ,芳香能助中州 清气 ,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然性极和平,力量亦缓,止可以治霍乱轻症,而猝然大痛,吐泻并作,肢冷脉绝者,非大剂 四逆 中为功,断非此淡泊和平,所能独当大任。 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 燥热 ,能怯除阴霾 湿邪 ,而助脾胃正气,为 湿困脾阳 ,怠倦 无力 ,饮食不甘, 舌苔 浊垢者最捷之药。 亦辟秽恶,解时行疫气。 盖病疫以气染人,无非湿浊秽腐之烫熬,感之者囱口鼻吸入,胃先受之,芳香得清气之正,而藿香气味和平,不嫌宰燥,故助脾胃而无流弊。
但必以广产为佳,虽以气胜,而 冲和 可爱,今江浙间遍地产之,则味苦涩而气亦恶劣。 石顽谓伐胃消食,且能耗气,而世俗以为能解暑气,瀹茶多次,未尽善也。 仲醇谓 阴虚火旺 ,胃弱欲呕及 胃热 作呕者弗用。 按藿香虽不燥烈,然究是以气用事,惟舌有浊垢,而漾漾欲泛者最佳。 若舌燥光滑, 津液 不布者,咸非所宜。 凡芳香 行气 ,醒脾胜湿诸芳草,皆有同情,不仅藿香、 木香 一类为然也。
3.《别录》: 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 心痛 。
4.《本草图经》: 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5.《珍珠囊》: 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6.《 汤液 本草》: 温中快气。 肺虚 有寒,上焦壅热,饮酒 口臭 ,煎汤漱。
7.《本草述》: 散寒湿、暑湿、郁热、 湿热 。 洽 外感 寒那,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风瘴气,不伏水士,寒热作疟等症。
8.《本草再新》: 解表散邪,利湿除风, 清热 止渴。 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 梗: 可治 喉痹 , 化痰 、 止咳 嗽。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6-10g; 或入丸、散。 外用: 适量,煎水先; 或研末搽。
【用药禁忌】
1.《本草经疏》: 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 温病 热病 , 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本经逢原》: 其茎能耗气,用者审之。
【应用鉴别】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暑之力效强,夏季以沸水冲浸代茶,可作清暑饮料。 藿香与 紫苏 ,均能 发汗 解表,二药同中有异。
【药材来源】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
1.《本草图经》: 藿香,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 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 叶似桑而小薄。 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芳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2.《纲目》: 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 茄叶 。 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 《唐史》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校便生,叶如都梁者,是也。 刘欣期《交州记》言藿香似 苏合香 看,谓其气相似,非谓形状也。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部分。
【产地溯源】主产于主产於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
【药用配伍】
【协同对症】
1.用于 湿阻 脾胃、 脘腹胀满 、湿温初起。 若湿阻中焦、脘闷 纳呆 者,与 佩兰 等同用; 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 茵陈 、 黄芩 等同用。
2. 用于呕吐、 泄泻 等。 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 苏叶 、 半夏 、 厚朴 、 陈皮 等同用; 若 胃寒 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 如湿热者,可配黄莲、 竹茹 ; 脾胃虚弱 者,可配 党参 、 甘草 ; 妊娠呕吐,可配 砂仁 同用。
3. 用于暑湿症。 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 用于 发热 恶寒、 恶寒发热 、胸脘满闷。 配伍紫苏、陈皮。
5. 治鼻渊,常可配 猪胆汁 等同用。
【相须相使】
1.藿香配伍半夏: 藿香化湿醒脾、宽中快气、和胃止呕; 半夏 燥湿化痰 、 和胃降逆 止呕。 二者配伍,可除 脾胃寒湿 而止呕吐,用于治疗寒湿内阻引起的 脘腹痞满 、 恶心 、呕吐、 腹泻 等症。
2.藿香配伍佩兰: 藿香芳香温煦,散表邪、化里湿、醒脾开胃、和中止呕; 佩兰气香味辛性平,醒脾化湿解暑。 二者相伍为用,其 清热化湿 解暑、和胃醒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夏日 伤暑 、湿浊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倦怠、胃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发黏等症。
3.藿香配伍砂仁: 藿香化浊止呕; 砂仁温中行气、 安胎 。 二药合用,有温中 理气 、止呕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妊娠 恶阻 或 气滞 脘闷、胃纳不佳者。
宜忌: “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本草经疏》) 毒副作用 : 临床上曾有服用含藿香的中药制剂引起过敏性 药疹 的报告。
【药方选录】
①治 伤寒 头疼,寒热, 喘咳 ,心腹冷痛, 反胃 呕恶,气泻霍乱, 脏腑 虚鸣,山岚瘴疟,遍身虚肿,产前、后血气刺痛,小儿消伤: 大腹皮 、 白芷 、紫苏、茯苓(去皮)各—两, 半夏曲 、 白术 、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 姜汁 炙)、苦梗各二两,藿香(去士)三两,甘草(炙)二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 如浓出汗,衣被益,再煎并服。 (《局方》 藿香正气散 )
②治暑月吐泻: 滑石 (炒)二两,藿香二钱半, 丁香 五分。 为末,每服一、二钱,浙米泄调服。 (《禹讲师经验方》)
③治霍乱吐泻: 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士)。 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 温服 ,不拘时候、(《百选方》回生散)
④治疟: 高良姜 、藿香各半两。 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 (《鸡峰 普济 方》藿香散)
⑤香口去臭: 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 (《摘元方》)
⑥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 土藿香,入 枯矾 少许为末,搽 牙根 上。 (《滇南本草》)
⑦治 胎气 不安,气不升降, 呕吐酸水 : 香附 、藿香、甘草各二钱。 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 (《圣惠方》)
⑧治冷露疮烂: 藿香叶、细茶等分。 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 (《包会应验方》)⑨治刀伤流血: 土藿香、 龙骨 ,少许为末,外敷。 (《滇南本草》)
【临床研究】
1. 治疗暑泻: 藿香、 苍术 、 槟榔 各1000g,厚朴600g , 黄连 300g,木香500g, 地锦草 3000g。 加清水80~100L,浸泡1小时,煎至25ml,冷却后,分装瓶内。 成人每次ml,开水冲服,轻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 恶心呕吐 重者,可少量多次,每次~50ml,频频咽下,每日~10次,或加入 生姜汁 数滴冲服。 儿童酌减。 治疗128例,显效74例,有效46例,无效8例。 一般服药后1日即可见效。 〔 中医杂志 1983; (8): 40〕
2. 治疗中焦湿热症: 藿香、陈皮、 茯苓 各15g,砂仁、厚朴、半夏、槟榔、黄芩各10g, 柴胡 12g,水煎服,每日剂。 治疗32例,全部治愈。 平均服药9剂。 〔中原医刊 1990; 17(3): 31〕
3. 治疗夏令 皮炎 : 藿香、 青蒿 、 黄柏 、 苦参 、 地骨皮 各9g,水煎服。 治疗60例,用药1个疗程(7天为1疗程)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无效 12例。 〔浙江中医杂志 1985; (6): 374〕
4. 治疗 婴幼儿腹泻 : a. 藿香、苍术各6g, 野麻草 15g, 车前子 9g,厚朴、陈皮各4g,粉甘草3g, 生姜 3片, 大枣 5~7枚。 水煎服。 治疗112例,全部治愈。 〔福建中医药 1984; (1): 13〕 b. 藿香、紫苏各4g,苍术、厚朴各6g,砂仁3g,云苓9g,车前子6g。 水煎服。 治疗36例,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 疗效优于对照组。 〔河南中医 1990; (4): 37〕
5. 治疗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 藿香15~30g,水煎服,每日 剂,早晚各服1次。 如发病3~4天,发炎较厉害者,可加入 白茅根 30g,用上药煎服。 治疗 病毒 性 传染性 结膜炎 患者34例,痊愈31例,无效3例。 〔福建医药杂志 1976; (1): 28〕
【藿香适合人群】
1. 适宜 外感风寒 、内伤湿滞、头痛昏重、呕吐腹泻者、 胃肠型感冒 患者、中暑、 晕车 、船、 消化不良 致 腹胀 、腹泻、腹痛者、宿醉未醒者。
2. 阴虚火旺、邪实 便秘 者禁服。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由网友添加和整理,仅供学习和参考。站内信息不一定准确、全面或最新,公号内容不应成为诊断或治疗疾病的最终依据。 山河中医网 提醒网友,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会做的更好~!!!
相关知识
藿香
12月21日的生辰花,藿香
藿香蓟
藿香蓟花语大全 藿香蓟的功效作用
功效独特的藿香
本草纲目拾遗
藿香花花语——藿香花花语是什么?全在这里
藿香的花语和传说(揭秘藿香的神秘力量与传奇故事)
藿香蓟的分类
《本草纲目》草部
网址: 本草纲目:藿香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6054.html
上一篇: 广藿香的功效作用与主治 |
下一篇: 藿香正开,但藿香正气水里的其实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