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多肉植物简介--生理特点

多肉植物简介--生理特点

眼下,外观小巧精美,看起来“萌萌哒”的多肉植物越来越受到养花爱好者喜爱。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多肉植物的生理特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肉肉。

植物粘液

很多种类体内有白色乳汁或无色的粘液,这是一种多糖物质。有的专家指出,它们的细胞内特别含有大量的五碳糖,提高了细胞液浓度,增强了抗旱抗逆性。同时这种粘液和乳汁在植物受伤时可使伤口迅速结膜,既防止了体内水分散失又避免了病菌感染。栽培中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一些截面积很大的球形、柱形种切顶扦插。

植物蒸腾

它们的形态和表皮的一些结构使它们的蒸腾量大大减少。它们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角质层扩散阻力很大,因此,这类植物失水明显地比其他植物少。资料表明,一株玉米一天失水3—4升,而一株树木状的大仙人掌一天只失水25毫升。仙人掌科的最小品种松露玉是气孔最少的植物,可以在干旱季节形成一种近乎死亡的状态,各种生理活动近乎停滞。

代谢方式

仙人掌类和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减少蒸腾,夜间开放吸收CO2,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CO2吸收越多。吸收的CO2通过羧化形成苹果酸存于大液泡内,白天苹果酸脱羧放出CO2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栽培上利用这个特点,即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温室的昼夜温差,在晚上提高室内CO2浓度等,可使这类植物加快生长。

代谢原理

夜间,大气中CO2自气孔进入细胞质中,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催化,与PEP结合形成草酰乙酸,再经苹果酸脱氢酶作用还原为苹果酸,贮于液泡中,其浓度每升可达100毫摩尔。苹果酸从细胞质通过液泡膜进入液泡是主动过程,而从液泡回到细胞质中则是被动过程。在日间,苹果酸从液泡中释放出来后,经脱羧作用形成CO2和C3化合物(见四碳植物)。有两种脱羧酶可催化这个反应。有些植物中NADP(辅酶Ⅱ)~或NAD(辅酶Ⅰ)~苹果酸酶催化氧化脱羧,形成CO2和丙酮酸,另一些植物中PEP羧激酶催化形成草酰乙酸,并脱羧产生CO2及PEP。CO2产生后,通过光合碳循环重新被固定,最终形成淀粉等糖类。在弱光下,尤其是气温高时,有一部分CO2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去。

晚上,开放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羧化反应形成苹果酸存于植物细胞内的大液泡中,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二氧化碳吸收越多。到了白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再把夜间储于细胞大液泡里的酸性物质(主要是苹果酸,但也有天门冬氨酸)作脱羧反应,释放的二氧化碳进入卡尔文循环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脱羧越快。

由于夜间温度比较低所以通过气孔丢失的水分要比白天少得多,对于植物来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水分过快的流失,因为气孔只在夜间开放以摄取二氧化碳。由于这种方式是在景天科植物上首先发现的,故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在栽培技术上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如: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温室的昼夜温差,并且在晚上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等,可促使这类植物加快生长。

渗透压

它们的渗透压不高,一般在405.3—2026.5千帕(4——20大气压)之间,而超过1215.9千帕(12大气压)的只有仙人掌屑植物。这个数字远比在沙漠中存在的其他沙生植物低。因此在一些可溶性盐类很多的沙漠地区没有仙人掌类植物存在。这一点在栽培上很重要,施肥时决不能一次加入浓度很高的无机化肥,培养土中也不能混有过多的盐类物质,否则根部水分向外渗透而造成植株萎蔫。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了解更多关于的最新信息!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多肉植物简介
养多肉植物的文章
多肉植物什么时候休眠:多肉植物休眠时间表简介
多肉简介 – 多肉联萌
多肉植物简介——多肉新手教学.ppt
多肉植物的常见繁殖方法简介.ppt
景天科多肉植物简介及常见问题
多肉植物介绍.ppt
什么是多肉植物,多肉植物简介
多肉小科普:关于多肉植物的施肥

网址: 多肉植物简介--生理特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19267.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多肉的特点
下一篇: 描写多肉的作文(精选7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