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小雪、大雪、冬至……日历上的节气一个接着一个,树梢的叶片也一天天减少,一只只留鸟于干冷的风中,在光秃秃的枝头排列成时间的句读。这样的日子,我突然间特别想念一片芦毛竹——那片在老家院前,绕池塘蓬勃长成一大片,连冬天也绿得倔强的芦毛竹。
老家院子前方,是一个并不规则的圆形池塘,不大,水也不够清澈。池塘岸边,各种植物各自为政,抢占一块地盘后,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向前后左右扩张。最占上风的当属野地瓜藤与芦毛竹了。野地瓜藤总是伏地不断攀爬,并从藤蔓间结出一个个板栗大小的野地瓜来。
“六月六,地瓜熟;七月半,地瓜烂。”每到地瓜成熟的季节,我就会来到塘边,把背心往裤头里一扎,趴下身子,撅着屁股开始扒地瓜。扒开厚厚的瓜叶,一个个地瓜就呈现在眼前,红的、青的,用手轻轻一捏,成熟的地瓜软软的,摘下一颗,在身上擦擦,掐掉瓜蒂,露出粉红的细密颗粒,连皮扔进嘴里,满口溢香。地瓜藤霸道地把一棵无花果树、三株“狗屎桑”挤得只剩可以勉强喘息的狭小空间,可是地瓜藤一到池塘南面,立即打道回府,不再前行半步。这是因为,南面是芦毛竹的地盘,一大片芦毛竹手牵手、肩并肩迎风站立,一半在池塘里沉思,一半在岸上拔节。我和小伙伴们常常砍下芦毛竹管,用来制作“水枪”,或用芦毛竹叶制作“箭”,然后趴在池塘南北两岸的地上对射,玩得不亦乐乎。
对芦毛竹的回忆,除了那片儿时战场,更多的是来自味蕾的呼唤。有一段时间我犯上了厌食、偏食、挑食的毛病,经常胸闷腹胀、反胃,小肚皮鼓得敲起来“砰砰”直响,由此成了乡里诊所的常客,中药西药吃了一大堆。即便吃了药,也不见明显的好转,人也一天天瘦下去。为此,妈妈可谓操碎了心。后来,不知道妈妈从哪里得到一个偏方——芦毛竹烧豆蔻肉,让我不但不再厌食偏食,而且五谷杂粮来者不拒,身体也蹭蹭直长,个头在同龄孩子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那时,妈妈提着家里那把缺了个口的弯刀,用她那鹰隼样的眼睛在竹林中扫视一遍,然后瞅准两三年竹龄、竹节较长的芦毛竹,手起刀落,“唰唰唰”几棵芦毛竹应声倒下。接着,她继续舞动弯刀,把芦毛竹剔枝去叶,只将长长的竹竿拖回家,再用小钢锯把竹子锯成一根根长约20厘米的竹筒,竹筒一头保留竹节,一头去除竹节。桌子上,所有经过初加工的竹筒被排列成了一长排,似乎泛着青绿色的光,散发出植物特有的清香。在这之后,妈妈将精瘦肉切成薄片,加少量盐腌制10分钟左右,再将一小勺豆蔻粉放进腌制好的肉片中,将其搅拌均匀后再塞进芦毛竹筒,接着用晒得半蔫的青菜叶封住竹筒的口子处。一切准备停当,到了最关键的环节——火烧竹筒豆蔻肉。
这柴火讲究可大了,不能用炭火,那样容易将竹筒烧裂,外面焦糊,里面的肉却没有熟,吃了反而会闹肚子,只能用茅草火烧。先在灶里烧一堆茅草,用铁钳将红彤彤的草木灰压得平平整整的,然后把竹筒放上去,再盖上一层草木灰,接着继续在上面慢慢烧茅草,中途翻动竹筒一次。翻动时不烧火,烧火时不翻动,竹筒可不能与明火相见,只能是埋在火堆里,否则竹筒会被明火烧得漆黑一团,影响美观。烧至20分钟左右,停止烧火,等草木灰慢慢冷却至不再烫手,再扒出竹筒,去掉封口处已经烤焦的菜叶,用刀剖开芦毛竹筒,暗红色的瘦肉就会冒着腾腾热气出现在眼前。肉的味道夹杂着芦毛竹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总能勾起人的食欲。抓起肉,扔进嘴里,肉刚与舌尖接触,那绵醇的香味便在嘴里横冲直撞,让人一吃上瘾,再也停不下来。待所有的肉入腹,桌面只剩下一堆焦黄的竹块,这才感觉嘴里有一丝淡淡的芦毛竹和豆蔻特有的苦味,那味道很浅,却一直在舌尖上跳跃,让我又开始盼望下一顿芦毛竹豆蔻肉。自那次吃过几次母亲给我专门弄的肉后,我竟然食欲大振,再也不偏食,有啥吃啥。最让妈妈引以自豪的是小学毕业时,我竟成了院子里同龄人中个子最高的那一个。
东风起,年关近,万物萧索,那片浓密的芦毛竹与豆蔻肉,就这样在夜深人静时悄然潜入梦境。舌尖,若有若无的苦味似乎在弥漫,心底最柔软的琴弦,恍惚间嘤嘤有韵。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周龙
相关知识
豆蔻花梢二月初。
唐盛花专栏|铁树花开
豆蔻花
豆蔻——香料和药用植物(探究豆蔻的种类)
唐印多肉开花吗(唐印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竹种类)花毛竹
多肉植物栽培养护(多肉植物栽培)
多肉唐印怎么繁殖
唐扇多肉怎么养
一什么多肉
网址: 唐盛花专栏|芦毛竹豆蔻肉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29251.html
上一篇: 毛竹的生长环境条件及特点(探究毛 |
下一篇: 毛竹林下多花黄精种群生长和生物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