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科—长生草亚科(中):红景天
6.红景天属
红景天属(学名:Rhodiola)是景天科下的一个属,为全为多年生具根状茎草本植物。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颈(collum)肉质,粗或细,被基生叶或鳞片状叶,先端部分通常出土的。花茎发自基生叶或鳞片状叶的腋部,一年生,老茎有时宿存,茎不分枝,多叶。茎生叶互生,厚,无托叶,不分裂。花序顶生,通常为复出或简单的伞房状或二歧聚伞状,少有为螺状聚伞花序,更少有为花单生,通常有苞片,有总梗及花梗。花辐射对称,雌雄异株或两性;萼(3-)4~5(-6)裂;花瓣几分离,与萼片同数;雄蕊2轮,常为花瓣数的2倍,对瓣雄蕊贴生在花瓣下部,花药2室,底着,极少有为背着的,一般在开花前花药紫色,花药开裂后黄色;腺状鳞片线形、长圆形、半圆形或近正方形;心皮基部合生,与花瓣同数,子房上位。蓇葖有种子多数。
(2)生长环境
地理分布:高山草甸,高山石地,山坡,石缝,阳坡。
约90种,分布于欧、亚和北美的高寒地区。我国有70多种。云南产24种,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
本属中有不少种类具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和抗微波辐射等特殊功能,为航空、航天、军事医学、运动医学和卫生保健的重要药材。
(3)红景天
红景天(学名:Rhodiola rosea)是景天科红景天属的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长在海拔1800—2500米高寒无污染地带的山坡林下或草坡上珍稀野生植物,大多分布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带。由于其生长环境恶劣,如缺氧、低温干燥、狂风、受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因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适应性。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西藏及云南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在欧洲北部至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亦有分布。
可作药用,能够补气清肺,益智养心,是一味作用广泛的中药。亦有很大的美容效果,可作护肤品,也可食用。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的无计划采挖,使得红景天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布格局受到严重破坏。这一方面会限制红景天种群本身的维持和发展,另一方面其数量和格局的变化,又会影响其伴生种的生存状况,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随着人们对红景天新的药理学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需求将不断扩大。如果资源供给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红景天本身脆弱的原生生态系统就难以得到维持和保护,这必将导致红景天属植物生物资源的减少和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丧失,进而导致景天赖以生存的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
7.长生草属
长生草属(学名:Sempervivum)又称长生花属,是景天科下的一个属,为肉质植物。长生草属的属名中,semper意为“永远的”,vivium意为“生长的”,即永远生长的。该属于1753年由植物学家林奈命名,发表在著作《植物种志》上。
很多物种可生长在石头、屋顶上,欧洲很多人将长生草从石缝里拔下来,扔到屋顶上,这样它就能把根扎在瓦片间,然后逐渐繁殖,铺满整个屋顶。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长生草属从原来的40多种,到现在的400多个园艺品种,成为景天科中的一个较大的属。原产欧洲和非洲北部、美洲及亚洲的高加索地区。分布地区还包括北美加那大,亚洲中国,日本,缅甸,印度等地区的山丘地带。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肉质草本;叶较厚,多为莲座状轮生,紧凑,叶上常分布丝状毛或毫毛;花聚伞式圆锥花序,红、白、黄、绿等色。与莲花掌属相似并最为近似。
植株多分枝,密集从生。一般叶厚、肉质成莲座排列,常见叶面覆盖一层白毛或芒状白毛。花星状,红、黄、白和紫色均有。花期夏季。与景天科等其他属相比较耐寒,但需注意控制水分。
(2)生长习性
原产于欧洲,自古以来人气很旺的莲座状多肉植物。有很多多肉植物爱好者只收藏此属品种。因为容易与其他品种杂交,所以它的园艺品种很多,从1厘米的小型品种到1 5厘米以上的大型品种都有,其色彩与形状也各不相同,非常丰富。
长生草属是具有很强耐寒能力的冬型种,分布在欧洲至高加索地区,和亚洲中部的山岭地区。已知约有40个原生种。因为能够生长在气温低的山地,所以常常在山上的野草中发现它们的踪迹。即使在寒冷地带或者室外都可以放心栽培。不过应尽量摆放在日照充足的通风场所管理。夏季休眠期需严控浇水,并移到阴凉场所管理。移栽期为初春,因为花剑上会生出子株,所以最好移栽到直径较大的花盆里。繁殖比较简单,把子株摘取下来就能用来栽种。
(3)植物文化
人类认识长生草已经有千年之久。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博物学家了解命名了这种植物。
公元后一世纪,一个罗马医生和两个博物学家描述的一种常青树,很可能指的就是这种肆意生长在墙壁和屋顶上的植物。
古罗马时代,罗马人都在家门口种植长生草,保佑他们不受雷击,他们认为这些植物可以给他们神力。
(4)主要价值
长生草和其他景天科的植物一样,主要用途是观赏。这种植物在国内相对景天科植物尚比较冷门,虽然观音莲、大红卷绢、蛛丝卷绢等常见品种在市场上出现率很高,一些更具特点、颜色株型更为靓丽的品种却很少被多肉植物栽培者所了解。
大多数品种的长生草会随着季节、气温、光照的变化而呈现出很大的颜色、外形变化,这也是长生草的一大魅力所在。不同品种的长生草各具特色,比如一些叶尖有蛛丝状白色绒毛或叶面被绒毛覆盖的品种就很受栽培者欢迎。一些栽培者会将长生草种植在枯木上石头上,以衬托长生草莲座状排列叶片形成的独特纹理和颜色质感,但使用较为普通朴素的花盆也同样很容易搭配出韵味。而且,不同品种长生草之间的养护方法差异较小,所以即使将多种不同品种的长生草种在一起也无碍,将外形迥异的长生草混栽也常能呈现意想不到的美丽。
8.魔南景天属
魔南景天属,景天科的一属。该属植物为极小型的草本植物,很小的肉质叶排列紧密,莲座状或卵圆球状,翠绿色。花序多毛、全属约25种,全产加那利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夏季栽培困难。
魔南景天(学名:Monanthes brachycaulos (Webb & Berthel.) Lowe)是景天科、魔南景天属植物多肉植物。也称魔南、多叶魔南,植易丛生。莲座状叶盘呈球状,迷你,翠绿色。叶片极小,菱形,叶色呈晶莹的翠绿色,叶片排列紧凑。冬型种多肉植物,夏季具有深度休眠。
原产加那利群岛,世界多地可栽培。魔南景天喜温暖干燥和充足光照,耐旱,也能耐半阴,不喜寒冷。耐旱,春秋两季是主要生长季节。
魔南景天最大2厘米,是景天科中最小的种类之一,群生一盆十分有趣,可作案头供玩。在气候合适的地方也可布置岩石园。
9.莲花掌属
莲花掌属(学名:Aeonium),是景天科下的一个属,为肉质植物。英文名字来源于古希腊文“aionos”(永恒)。全属约40种,大部分原产于非洲加那利群岛,少数产于马德拉岛,摩洛哥,及东非埃塞俄比亚。大多都是景天科中的主要代表种,也是栽培最普遍的多肉花卉。莲花掌属为冬型种多肉植物,具有夏季高温季节休眠的习性。
(1)形态特征
该属为多年生草本、亚灌木或灌木。叶片多数为较薄的肉质,在茎顶端开始呈莲座排列。聚伞花序顶生,花多为星状,有些种类开花结果后会死亡。花期多为春夏两季。种植不算太难,土壤要疏松,排水性良好且较丰富矿物质,但不能耐低温,其临界温度为7℃~10℃。繁殖用种子、茎叶扦插均可。
莲花掌属的植株通常呈半灌木状、枝端为圆花饰形,或者完全呈圆花饰形贴地面生长。叶片扁平略微肉质,向上逐渐变细呈楔形。分支主干上的绿或深红色的圆花饰状叶片像花样装点着它们的生长空间。
略微弯曲的枝干使莲花掌属呈现岀一种异域风情,黄色的花一簇簇开放在超脱于圆形花饰之上的枝干上。但室内养植的莲花掌属不易开花。
(2)莲花掌
莲花掌(学名:Aeonium arboreum Webb & Berthel.)是景天科莲花掌属植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株高可达60厘米,有匍匐茎。根茎粗壮,有多数长丝状气生根。叶丛紧密,直立呈莲座状,叶倒卵形。花梗白叶丛中抽出,花茎柔软,有苞片,具白霜。有8-24朵花,聚伞花序,花茎高20-30厘米,外面粉红色或红色,里面黄色,花冠红色,花瓣披针形不张开,花期6-10月。
原产于墨西哥,世界各地均有栽培。喜温暖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冬季生长温度必须维持在5℃以上。耐半阴,怕积水,忌烈日。不耐湿。
莲花掌叶片呈莲座状排列,叶片肥厚,颜色翠绿,形状似池中莲花,被称为“永不凋谢的花朵”,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置于书桌、几架、窗台、阳台等处,如同有生命的艺术品,是较流行的小型多浆植物之一。
10.瓦莲属
瓦莲属(学名:Rosularia)是景天科下的一个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1500-3000米(新疆),3500-5000米。(西藏西南部)山坡石缝中、灌丛中。全属36种,分布自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中国至苏联。我国有3种。
(1)形态特征
草本,地下部分块状。植株矮小,常被毛。基生叶莲座状;叶扁平,无柄;花茎单生,自莲座丛中发出,或数个,生自莲座叶腋。聚伞花序伞房状、圆锥花序伞房状或穗状圆锥花序,疏松或密生,有时花单侧生;花5-9基数,白色、浅红色、红色或黄色;萼片基部合生;花冠钟形或杯状,花瓣部分合生,瓣片直立到申展,膜质;雄蕊数为花瓣的二倍,花丝着生花冠基部以上处;鳞片楔形至匙状四方形;心皮分离,直立,常被毛。蓇葖直立,分离。
(2)长叶瓦莲
长叶瓦莲(学名:Rosularia alpestris),为景天科瓦莲属下的一个植物种。草本植物,也是多肉植物的一种。花期6-7月。生长于海拔1500-3000米(新疆),3500-5000米。(西藏西南部)山坡石缝中、灌丛中。产于中国西藏西南部及新疆察布查尔。苏联也有。模式标本采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
11.仙女杯属
仙女杯属(学名:Dudleya),是景天科下的一个属。威廉罗素杜德利命名了这个属。低矮的莲座状,叶先端尖,披浓厚的白粉,茎和叶完全无毛。星状花组成有分枝的花序。本属种类不多,分布于墨西哥及美国。包含三个亚属,共有约100个种和亚种。
(1)植物学史
人类认识仙女杯属的时间并不长。第一个见到这种植物的人大概是这个地区的印第安土著,但几乎没有相关文献流传。第一个亲眼见到它们的欧洲人则无疑是早期的西班牙探险家,毕竟这种植物在海岸线上到处都是,但相关资料依旧很少。第一份清晰的资料则是一位英国植物学家留下的,他不仅作了记录,甚至还命名了几个品种,但错误地将这些品种划分到了一个原产于欧洲的属里。直到美国植物学家Britton和Rose开始在这方面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之后,仙女杯才被看做是一个独立的属,并有了合适的归类。但那时候他们创立的太多的属和品种,后来许多都被合并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出现,当今的植物学家们得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植物,而这就是当今分类学的进展。Britton和Rose(通常简写做B&R)的大部分研究发表于1903年,命名了两个属和其中几个品种,因此他们的名字频繁出现于品种名录里。仙女杯的拉丁文名字(Dudleya)是W. R. Dudley先生名字的拉丁文写法,他曾经是斯坦福大学的植物学教授,Britton和Rose希望以这个名字来纪念他。
(2)形态特征
仙女杯很多品种以前属于拟石莲花属(Echeveria)。它们全部原产于北美洲西南部沿海及其岛屿,海岸山脉和沙漠。几乎所有的品种都有呈莲花状的肉质叶片,因为这些有趣的特点,在适宜的气候下仙女杯很适合盆栽或是用来装点花园。仙女杯属 Dudleya多肉多汁,叶片无毛,生长在莲座基部,叶片通常在颜色从绿色至灰色,因为它们的叶子"白里透绿",所以别有风味。花梗在直立时有时会高达一公尺高,花瓣和萼片的都较小,花瓣基部重叠五瓣,五雌蕊聚集在里面,有10个雄蕊分别围绕着它们。仙女杯属通常生长在岩壁里,崖面上,或洲际公路两边。
(3)生态习性
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不耐寒,耐半阴和干旱,怕水湿和强光暴晒,无明显休眠期。生长期需要充足日照和足够的温差变化,长期放在荫蔽处的植株容易徒长,叶片稀疏。最适宜气温15~28℃、日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环境。
相关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景天科—长生草亚科:瓦松
【植物界全系列】虎耳草目—景天科
【植物界全系列】景天科—伽蓝菜亚科
景天科长生草属知识大全
景天科简介及其分类概述 – 多肉联萌
关于景天科肉肉的冷知识
【植物界全系列】唇形科—薰衣草亚科
景天科多肉植物常见品种科属分析.ppt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越桔亚科
【植物界全系列】杜鹃花科—水晶兰亚科
网址: 【植物界全系列】景天科—长生草亚科:红景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30459.html
上一篇: 沙棘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 |
下一篇: 景天科植物花卉高清图片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