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的功效介绍】: 柳花 (《本经》)
【异名】杨花(《摘元方》),柳椹(《岣嵝神书》),柳蕊(《纲目拾遗》)。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花。 植物形态详柳枝条。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 陶弘景:柳花熟,随风起,状如飞雪。陈元正方以为痹者。当用其未舒时之子,亦随花飞,正应水渍取汁耳。
2.《本草拾遗》:柳絮,《本经》以絮为花,花即初发时黄蕊,子为飞絮,以絮为花,其误甚矣。
3.《本草衍义》:柳花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干,絮方出,收之,贴灸疮,及为菌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于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
4.《纲目拾遗》:柳椹,乃柳花未放时,其枝垂下如椹形,所谓柳蕊也,淡黄色,若俟花出,则无用矣。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滇南本草图说》:味甘苦淡,平。
【功用主治-柳花的功效】祛风,利湿,止血,散瘀。
治风水,黄疸,咳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
①《本经》:主风水,黄疸,面热黑。
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吐血,咯血,咳血,唾血,下血,血淋,一切血症。
③《品汇精要》:主齿痛。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用法与用量】内服:捣汁,或研末,1~3钱。
外用:研末或烧存性撒。
【选方】①治室女发热经停:柳花五、七钱,紫草一两二钱,升麻九钱,归身七钱半。
上为末。
每服七钱,葡萄煎汤调下。
(《赤水玄珠》) ②治走马牙疳:杨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搽。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纲目》:《本经》主治风水黄疸者,柳花也。 《别录》主治恶疮,金疮,溃痈,逐脓血;《药性论》止血疗痹者,柳絮及实也。 花乃嫩蕊,可捣汁服,子与絮连,难以分别,惟可贴疮、止血、裹痹之用,所谓子汁疗渴者,则连絮浸渍,研汁服之尔。 又崔实《四民月令》,言三月采絮愈疾,则入药多用絮也。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解表药 清热药 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 温里药 理气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止血药 活血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安神药 平肝熄风药 开窍药 补益药 固涩药 外用药
温性中药列表 平性中药列表 寒性中药列表 凉性中药列表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甘味中药列表 苦味中药列表 辛味中药列表 酸味中药列表 咸味中药列表 涩味中药列表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方剂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药电子书《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学》
中药相关中医百科 中药图典 有毒中药列表 药品百科 归经 四气 五味 中成药百科
相关知识
银柳花的花语:希望与新生的象征
银柳花的寓意
高品质银柳花 19.9元抢购
雪柳花寓意
晚春柳花七首古诗赏析(柳老春深日又斜,寻逐春风捉柳花)
银柳花的寓意与象征——浪漫与富贵(在岁月中娇柔欲滴)
【夏花烂漫】博斯腾湖红柳花
古诗词中的“杨花”和“柳花”究竟是什么?
银柳花是染色的吗
红柳花文化节 消防全程守护
网址: 柳花,柳花的功效与作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34247.html
上一篇: “度柳穿花觅信音。”全诗赏析 |
下一篇: 梅毒(花柳/花柳病)治療, 成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