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肺痈属内痈之一,是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历代医家创立了许多有效方剂,其中不少方药长期为临床所选用。《金匮要略》首次列有肺痈病名,并作专篇进行讨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曰:“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指出成脓者治以排脓,未成脓者治以泻肺,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方药,还强调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汉以后,对肺痈的认识有所发展病因病机】
本病由感受外邪,内犯于肺,或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
1.感受外邪多为风热外邪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所致,正如《类证治裁·肺痿肺痈》所说:“肺痈者,咽干吐脓,因风热客肺蕴毒成痈”。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所为,《张氏医通,肺痈》曾说:“肺痈者,由感受风寒,未经发越,停留胸中,蕴发为热。”肺脏受邪热熏灼,肺气失于清肃,血热壅聚而成。
2.痰热素盛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炙爝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或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结日久,上干于肺,形成肺痈。若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痈》曾指出:“此症系肺脏蓄热,复伤风邪,郁久成痈”。
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易乘虚侵袭,是致病的重要内因。本病病位在肺,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谓:“肺痈,肺热极而成痈也。”因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其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热壅血瘀。
正如《柳选四家医案·环溪草堂医案·咳喘门》所说:“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痈”,明确地突出“瘀热”的病理概念。;
本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可以随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表现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初期,因风热(寒)之邪侵犯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卫表证。
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表现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
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排出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
恢复期,为脓疡内溃外泄之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继则正气逐渐恢复,痈疡渐告愈合。若溃后脓毒不尽,邪恋正虚,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临床表现】
热毒瘀结,血败肉腐成痈所引起的肺痈症状,如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等,是肺痈的临床表现特征。本病发病多急,常突然出现恶寒或寒战,高热,午后热甚,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过旬日左右,痰量增多,咯痰如脓,有腥臭味,或脓血相兼,甚则咯血量多,随着脓血的大量排出,身热下降,症状减轻,病情有所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出汗,形体消瘦者,则可转入慢性。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实。恢复阶段,多见气阴两虚,故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为多见。
【诊断】
1.有外感因素或有痰热甚之病史。
2.起病急骤,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大量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痰。
3.脓血浊痰吐人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口啖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有腥味者,便为肺痈。.
4.肺部病侧呼吸音降低或闻及湿锣音。慢性病变还可见“爪甲紫而带弯”,指端呈鼓槌样。
5.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检查,胸片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光区及液平面;支气管碘油造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有助于西医肺脓疡的诊断。
【鉴别诊断】
肺痈须着重与下列病证鉴别。
1.风温风温初起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与肺痈初期颇难鉴别。
但风温经及时正确治疗,一般邪在气分即解,多在1周内身热下降,病情向愈。如病经1周,身热不退或更盛,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腥臭,胸痛不解,应考虑肺痈的可能。
2.其他痰热蕴肺证肺脏其他疾患若发生痰热蕴肺时,亦可表现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但他们以肺热蕴肺证为主,病情较肺痈轻,临床咯吐浓稠浊痰较多,仅夹有血丝或伴咯血;而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寒战高热、胸痛较甚,尤其是可见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掌握病性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但应辨别痰、热、毒、瘀的主次及注意有无气阴的伤耗。
2.辨别病期本病属于邪实证候,但各个病期的病机重点有所差异,故应结合病程和临床表现分辨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原则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如初期以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排脓解毒;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养阴益气,若久病邪恋正虚者,当扶正祛邪。在肺痈的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在未成脓前给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消除后,再予以补虚养肺。
肺痈为热壅血瘀的实热病证,即使风寒所致也已经化热,故切忌用辛温发散之晶以退热,恐以热助热,邪热鸱张。同时,亦不宜早投补敛之剂,以免助邪资寇,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
分证论治
·初期
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脓性痰,痰量由少渐多,胸痛,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数而滑。
治法:清热散邪。
方药:银翘散。
方中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辛凉宜泄,清热解毒;配荆芥、薄荷、豆豉助银花、连翘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桔梗、甘草、牛蒡子轻宣肺气。
若内热转甚,身热,恶寒不显,咯痰黄稠,口揭者,酌加石膏、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痰热蕴肺,咳甚痰多,配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肃肺化痰。肺气不利,胸痛,呼吸不畅者,配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成痈期
症状: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现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千金苇茎汤中,苇茎清解肺热;苡仁、冬瓜仁化浊祛痰;桃仁活血化瘀,全方共奏化痰泄热,通瘀散结消痈之功。如金解毒散中,黄芩、黄连、山栀、黄柏降火解毒;甘草、桔梗解毒祛痰,宜肺散结以消痈。两方合用则具清热解毒,化浊祛痰,活血散瘀,解痰、瘀、热毒之壅滞,以散结消痈。
另可酌加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等以加强清热解毒。大便秘结者加大黄通腑泻热。热毒瘀结,咯脓浊痰,腥臭味甚者,可合犀黄丸以解毒化瘀。咯痰黄稠,酌配桑白皮、瓜蒌、射干、海蛤壳以清化痰热。痰浊阻肺,咳而喘满,咯痰浓浊量多,不得平卧者,加葶苈予以泻肺泄浊。胸满作痛,转侧不利者,加浙贝母、乳香、没药散结消痈。
·溃脓期
症状:突然咯吐大量血痰,或痰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仍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
治法:排脓解毒。·
方药:加味桔梗汤。
方中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为本方排脓之主药,用量宜大;薏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银花、甘草清热解毒;葶苈子泻肺除壅;白及凉血止血。另可加黄芩、鱼腥草、野荞麦根、败酱草、蒲公英等清肺解毒排脓。
咯血酌加丹皮、山栀、蒲黄、藕节、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痈脓排泄不畅,脓液量少难出,配山甲片、皂角刺以溃痈排脓,但咯血者禁用。气虚无力排脓者,加生黄芪益气托里排脓。津伤明显,口干舌燥者,可加玄参、麦冬、花粉以养阴生津。
·恢复期
症状:身热渐退,咳嗽减轻,咯吐脓血渐少,臭味亦减,痰液转为清稀,或见胸胁隐痛,难以久卧,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面色不华,形瘦神疲,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方中黄芪、太子参、粳米、北沙参、麦冬等益气养阴;石膏清肺泄热;桔梗、薏苡仁、冬瓜仁、半夏等排脓祛痰消痈;白及、合欢皮止血祛腐生肌。低热可酌加功劳叶、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热。若脾虚食少便溏者,加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脾气,培土生金。
若邪恋正虚,咳嗽,咯吐脓血痰日久不净,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反复迁延不愈,当扶正祛邪,益气养阴,排脓解毒,酌加鱼腥草、败酱草、野荞麦根等清热解毒消痈。
【转归预后】
本病的转归与预后,与热毒的轻重,体质的强弱,诊治是否及时、得当等因素有关。凡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截断病势的发展不致酿成肺痈;若在成痈初期得到有力地清解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凡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本病,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证。一般情况下,本病是按照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的病势发展规律进行转归,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期,其关键在于脓液能否通畅排出。凡脓得畅泄,脓血稀而渐少,臭味转淡,胸胁痛渐减,坐卧如常,身热随脓泄而降,溃后精神渐振,食欲增加,脉象渐静,病势为顺;脓血排泄不畅,臭味如败卵,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不减,坐卧不安,声音嘎哑,身热不退,饮食少进,精神疲乏,脉短涩或弦急,病势为逆。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发生时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人胸腔,是为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预防与调摄】
预防方面,平素体虚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者,肺卫不固,易感外邪,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节,以防受邪致病;并禁烟酒及辛辣炙煆食物,以免燥热伤肺。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痈前得到消散,或减轻病情。
调摄方面,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每天观察体温、脉象的变化,观察痰与脓的色、质、量、味的改变。注意室温的调节,做好防寒保暖,以防复感。在溃脓期可根据肺部病位,予以体位引流,如见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饮食宜清淡,多吃具有润肺生津化痰作用的水果,如梨、枇杷、萝卜、荸荠等,饮食不宜过咸,忌油腻厚味及辛辣刺激海腥发物,如大蒜、海椒、韭菜、海虾等,严禁烟酒。
【结语】
肺痈的特征是发热、咳嗽、胸痛、咳吐大量脓血痰。其形成由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或痰热素盛,或内外合邪,总之为热壅于肺不得泄,以致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一般要经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每期的病理又各有重点,故辨证重点在分清病期。病理性质属实属热,治疗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原则。力争将病变控制在成脓以前,以大剂清肺消痈之晶消散之;若已成脓又当解毒排脓,使脓疡易溃,脓血易引流;在恢复期应清养并举,既不能继续大剂清热解毒以伤正,又不能单纯补益而敛邪;若邪敛正虚,则应扶正祛邪。而清热法要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务求邪去正复为要。若见恶候或慢性迁延,应请西医外科会诊治疗。
【现代研究】
肺脓疡的治疗,抗菌素在控制急性炎症的作用方面比较强,能使体温较快的下降,全身中毒情况有所改善,但抗菌素未具有祛痰排脓的作用。中药除了能控制急性炎症外,同时还有祛痰排脓的作用,能促使肺部脓腔内的脓痰很快地排出,而使空洞早期闭合,并能改善神疲纳呆,夜寐汗出及一般虚弱情况[中医杂志19N;(1):24)。临床研究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痈有较大优势。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剂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方解】葶苈子: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功能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主治痰涎壅肺,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入煎剂3~9克。
大枣:甘、平,入脾经。功能补脾健胃,养心安神,缓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乏力,妇人脏躁等病症。入煎剂3枚
~10枚。
大枣甘缓补中,补脾养心,缓和药性;葶苈子苦寒沉降,泻肺气而利水,祛痰定喘。二药合用,以大枣之甘缓,挽葶苈子性急泻肺下降之势,防其泻力太过,共奏泻痰行水,下气平喘之功。主治痰涎壅滞,肺气闭阻,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曳锯状,甚则咳逆上气不得卧,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从中医整体观念来看,肺主气,心主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肺心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导致肺气亏损,而心气亦衰。在急性发作时,放出现喘息不得卧,面色晦黯,全身浮肿,心悸气短等症,乃虚实错杂的证候。但其主要矛盾,仍系肺气壅塞,心血瘀滞。故以葶苈大刺泻肺汤治其喘,喘平,则心脏受累之诸症亦得缓解。总的说来,肺痈、支饮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虽系不同的疾病,但有其共同性,故临床上见到凡属实、热阶段者投以葶苈大枣泻肺汤,皆可收效。
【方论】方中葶苈子入肺泻气,开结利水,使肺气通利,痰水俱下,则喘可平,肿可退;但又恐其性猛力峻,故佐以大枣之甘温安中而缓和药力,使驱邪而不伤正。
葶苈大枣汤专治胸中积水
我妻近几年来,每年春节都因咳嗽住院(连续三年)。2011年1月又因咳嗽在深圳留医部治疗一个月无效,花去治疗费一万多元。后查明是胸之上格有积水,就去彩超室定位抽积水,彩超医生说胸之积水不多亦不少,定不了位,抽不了。回来病室后,我问主治医生,还有何法可去胸之积水?医生说无法。只有让其自动消失。我想已无法治,即办出院手续。回家后,我妻平卧咳甚,坐起稍减,后我求教沙头退休老中医药剂师钟运财,他说,汉时张仲景创有一方专治胸中积水,此方叫葶苈大枣汤,即20克葶苈子,大枣10个,煲水1个钟头,当茶饮之,果有奇效,才服一剂咳嗽大减,连服10天咳嗽痊愈。如此神方,至今鲜为人知,实可悲也。一是配玉 屏风散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鼻塞流大量清涕,发病急,消失亦快,患者多为过敏性体质,平素 畏寒怕冷,遇风冷则易发作,常伴四肢不温,气短咳嗽,舌淡苔白,脉细弱。此乃为肺脾气虚,邪犯鼻窍,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则外邪乘虚而入,内伤于肺,肺气壅 滞,则蓋门不开,清涕流出,浊脓塞于鼻肺之间,故不闻香臭酸辛也。葶苈子入肺经能疏邪通窍止涕,合玉屏风散补脾健脾,则表里两因兼顾并施。
二是配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乃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或吸入花粉、烟尘等影响了肺气宣降,津液汇聚疾浊内壅,气逆受阻致肺气上逆,主证 为咳喘疾鸣,难以平卧,常因闻及异味而加重,舌暗苔白腻,脉滑数。此乃疾浊壅肺,发时攻邪治标,袪痰利气泻肺平喘。葶苈子苦寒,能开泄肺气,具有泻肺逐痰 之功,合小青龙温肺化饮,化痰平喘。
三是合荆防四物汤治疗荨麻疹。荨麻疹是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中医称风疹、隐疹,主要表现 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失,瘙痒剧烈,四季均可了发生,病机多以肺胃郁热,复感风热寒邪客于肌腠,或夹湿邪滞而不去,留于肌肤而 发,日久成血虚风燥。葶苈子入肺经,清泻肺胃之热,疏通瘀滞,临床观察具有脱敏作用,合荆防四物汤疏表袪风,和血止痒,使内湿外达,营卫调和,疹消痒止。
四是配生脉散、防己黄芪汤治疗肺心病。肺心病发作时,属本虚标实,病因为久病肺虚为主,由于反复感邪,而使病情进行性加重,在病程中可形成痰饮瘯等病理 产物,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病证。葶苈子袪痰平喘宣肺气,解胸闷,行胸腹积水,小便不利,内含强心甙物质,可以强心利尿,解除肺瘀血,《金匮要略》 说:“又治咳逆上气,胸部胀满,喘鸣塞迫,一身面目浮肿,亦是取其泻肺利水之功。”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党参、黄芪、丹参、防风等补肺健脾、活血通脉,因“血 不利则为水”。血瘀为肺心病的本质之一,同时针对寒痰、热痰分别给予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疾药物。
五是配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 竭。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多种疾病的范畴。临床见动则心慌,气喘或卧床不起,胸闷,乏力,咳嗽,咯痰,或肢 体浮肿,尿少,口唇发紫,纳呆,舌质淡暗,苔白滑。病机以虚、瘀、水为特点。一方面久病耗气,气虚症状明显,而气虚运血无力,进一步加重血瘀。“血不利则 为水”,瘀血内阻日久,营津不行凝结为痰,外渗为饮。唐容川谓:“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另一方面,痰饮、水浊停聚,进一步壅塞气机,血脉不畅更加重瘀 血,造成恶性循环,葶苈子泻肺利水,化痰消肿,苓桂术甘汤健脾温阳,温化疾饮,佐党参、黄芪、丹参、当归等益气活血,三者合用,标本兼治,使气复水消瘀 化,则诸症缓解,疾病自愈。
千金苇茎汤
苇茎 (可芦根代) 二升 (30g) 薏苡仁半升 (30g)瓜瓣 (即甜瓜子; 可冬瓜子代) 半升 (24g) 桃仁三十枚 (9g)
上四味药,哎咀。以水1斗,先煮苇茎,煮取500升,去滓,悉纳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 ,吐如脓【主治】肺痈。症见咳嗽, 有微热, 甚则咳吐腥臭痰、脓血, 胸中隐隐作痛, 胸胁肌肤甲错,舌 红苔黄腻, 脉滑数 。
【化裁】 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方论】本方为治肺痈名方。方中苇茎甘寒轻浮,清肺泻热为君;瓜瓣化痰排脓为臣;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清肺破毒肿,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成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肺痈未成或已成者均可使用。
本方为治疗肺痈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向愈。
《金匮要略论注》: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在阳分也;烦满,则挟湿矣;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之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
临床应用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你可不可以躺下去睡?”“可以。”就千金苇茎汤。不能躺下去睡,苇茎汤就来不及了,哦,赶快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因为已经化脓了一部分了,哦,化脓了一部分。哦,所以这个时候赶快使用这个处方,哦,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注解:见甘草汤方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2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
注解:咳而胸满,即因咳而胸满的意思。振寒、脉数为有痈脓之候。多咳唾故咽干。里无热故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以至吐脓如米粥者,此肺痈的明征,宜以桔梗汤主之。
按: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
【辨证要点】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桔梗汤方(桔梗,甘草)
排脓。喉痹神效方。 排脓散方(枳实芍药桔梗) 排喉痹神效方。脓汤(桔梗甘草生姜大枣)
《外台》桔梗白散 (又名:三物白散、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方剂组成】桔梗9克,贝母9克,巴豆3克
【用法】以上为细末,白饮和服,强人1克,羸人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稀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方解】桔梗、贝母排脓,伍以温下的巴豆,故不但治痰饮凝结的寒食结胸,即如肺痈、白喉以及其他咽喉肿痛、痰阻胸咽、或有痈脓之变,以至呼吸困难饮食不下而无热证者,亦均治之。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注解:寒实结胸,即指寒饮聚结成实的结胸证,若确审其无热证者,宜与白散温下其寒饮。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五):《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注解:咳而胸满即因咳而致胸满之意。振寒脉数为有痈脓之候,多咳唾故咽干。但无热故不渴。时吐浊痰腥臭,以至吐脓如米粥故宜本方祛其痰和脓。
按:此与桔梗汤条为文同,当以证有虚实,此以实宜攻,彼以虚则不可攻,临证须细辨。
【辨证要点】胸满、胸痛、咽痛、咳唾脓浊而属寒实证者。
主证:肺痈重证属寒实者,症见咳嗽,咯吐“浊唾腥臭”之痰;胸胁心下硬满而痛,拒按,呼吸不利,不大便,不发热,不口渴,不烦躁,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紧。 。
副证:胸膈满闷,恶寒身痛,或咳吐脓黏臭痰。
(临证加减)
L桔梗白散治疗肺痈:包括初晚期不同之病例,都是经用千金苇茎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泻白散,以及西药青霉素等治疗多日不效,而改用桔梗白散取效。一般下午服药,至晚上
泻下十数次,服冷粥一碗而泻止,次日热退,胸畅,咳嗽痰消,继而以肃肺化痰收功。
2.以巴豆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症:用巴豆去皮及白膜取仁生用,切碎成细小颗粒,置胶囊吞服,每服lOOmg,小儿酌减,至畅泻为度,每天量以不超过400mg为宜.一般12小时内服药1一3次,胆绞痛多能缓解。疼痛缓解后,给予口服驱虫净驱蛔按每公斤体重3mg给药,少数病例于入院时和巴豆同时给药
3.本方去川贝、桔梗,加大黄、干姜,炼蜜为丸。治心腹诸卒暴百病,中恶客杵,心腹胀满,卒病如锥刺,气急口噤,停尸卒死等症。近代也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属寒实型者,名
三物备急丸。[千金方]
4.本方去川贝、桔梗,加生半夏、白矾、白砒、雄黄,为末糊丸。治诸般咳嗽、吼气(治咳嗽,茶水送下;吼气,桑白皮煎汤送下),名三白丸。[增补万病回春]
5。本方加雄黄、郁金。治白喉效佳,名复方巴豆散。[福建
省中医研究所、长沙市传染病院]
注:复方巴豆散,即三物小白散与《重楼玉钥>>之雄黄解毒
桔梗白散吸烟治冠心病
组成: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
用法:将上述药捣末,用时取上药装入旱烟锅内,点火吸烟,每次吸l一2锅儿。
按:桔梗白散是一古方,出自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将其作为烟剂使用来自于民间,在山西吕梁地区流传,初发现用此方治疗小儿肺炎。那是1969年,我在大宁县割麦一带下乡,遇一小儿肺炎喘症发作,其父用此三味配烟丝点火,小儿不到半时,病情大减。当场有一位县上的干部,平时有冠心病,闻到此烟味,深感舒畅。由此我受到启发,回家后即配药试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先后观察治疗28例,其中对消除胸痛、气憋等自觉症状尤为显著,心电图改
善占53%。
治验举例:
(1)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案
刘××,男,五十七岁,干部,住北京某医院。主因胃脘痛如刀割,呈阵发性,曾按胃病治疗无效。每日晚七八点、早五六点疼痛发作。近月余,一日八九次发作,持续2—3分钟,痛时胸闷气憋,少言懒动,舌紫暗,脉沉数。心电图ST段Ia,VF,V2-5抬高9 mV,心电监测CCS导联ST段抬高7 mV,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曾用通经活血化瘀的冠心Ⅱ号静脉点滴和扩张血管的冬毛青剂,又因疼痛甚剧而服芳香温通的宽胸丸和芳香开窍的苏冰滴
丸,同时还配合潘生丁、消心痛等药。经两个月治疗,疼痛减轻甚微,心电图改善不明显。中医辨证,胸痛憋气,痛如刀割,遇寒加重,服潘泻叶作饮,仍然大便干燥胸痛更甚。此属寒实结胸,乃予以桔梗自散吸烟,一日3次,配合硝苯吡啶一日20mg,连用两周后,疼痛一日.二三次。发作时疼痛可忍。继以硝苯呲啶减量一日lomg,继服桔梗白散烟剂,疼痛月余未发。
(2)心梗型心绞痛
渔××,男,66岁,干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因心前区疼痛胸闷_年,近日加重而求诊。该曾有冠心病心绞痛病史,于1981年8月份饱餐后突然胸痛,气憋加重,心悸气短,大汗出。曾作心电图ⅡⅡaY了有Q波,ST段下降0.75mV,T倒置,经住院治疗好转。这一次就诊系因前一天洗澡劳累又发生胸闷疼痛,入夜尤甚,一日发生七八次,持续五六分钟,西医诊断:陈旧性心梗,劳力型心绞痛,中医辨证:胸痛气憋,痛有定处,入夜而甚,苔自,脉沉细迟,
属于寒实结胸。用桔梗白散吸烟一日三四次,经3天治疗,胸痛减轻大半,胸痛时间由5分钟减为l-2分钟,心电图:ST回升,只下降O.5mV,T倒置变浅。后继用桔梗白散,痛疼减轻,病情稳定。曾作动态心电图发现心电图在用桔梗白散吸烟时,下降的ST可由O.5mV回升到基线,维持30分钟,说明此方可改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相关知识
白头翁汤
桔梗的药用价值
喉咙痛喝什么汤好 推荐6种利咽汤
桔梗的用法
11.白虎汤类
温阳散风汤
儿童养生汤煲汤食谱? 秋季养生汤煲汤食谱?
洋桔梗怎么培育?
大雪节气养生汤 7款抵御寒冷滋补煲汤
紫花桔梗(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关于治疗链球菌感染的效果副作用大全
网址: 肺痈(葶苈大枣汤,千金苇茎汤,桔梗汤,桔梗白散 ,)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39876.html
上一篇: 桔梗汤的作用与功效、副作用、处方 |
下一篇: 桔梗、杏仁、枳实三药调气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