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上海,已有一处园区能追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它就是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根据测算,花博园实现了展期碳中和和园区碳中和,是“双碳中和”的最佳示范案例,由此成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7月30日,第十届花博会获得由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示范园区”证书。
上海构建低碳建筑、低碳园区的探索并未止步于一个花博园。颁证同时,在光明食品集团、华建集团、上海交通大学等联合主办的碳中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低碳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碳中心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
“研究中心将聚焦‘参与中国低碳标准制定、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研究、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上海方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华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低碳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顾伟华表示。
具体来看,研究中心依托上海交大中英低碳学院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学院大学的学科优势,将开展前沿性、创新性、应用性科学研究,推动国际学术与国内跨行业科研的相互融合。同时,通过对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资本与技术融和,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低碳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
已经成为全国首个低碳园区的花博园也将继续引领绿色发展之路,推广已经形成的“双碳中和”经验。据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许如庆介绍,花博园在实践碳中和上有不少经验可推广复制,从而为更多建筑、园区所用。
例如,园区充分发挥了植被固碳的优势效果。花博园虽是新建园区,但最大化保护了场地原有的健康植被及土壤,并通过乔、灌、草复层绿化布局,提高场地内生物量密度,保证生物多样性。据测算,花博园绿化面积总计约125万平方米,通过复层绿化形式,预计每年每公顷可减少碳排放120吨至200吨。
还有,园区内有多处建筑采用被动生态设计,减碳效果明显。如复兴馆利用其独特的屋顶造型,使得建筑具备了自遮阳效果,可降低室内温度;同时,折叠大屋面上集中布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充分利用崇明较为丰富的日照资源为建筑提供可再生能源。据预测,在发电系统20年寿命期内,平均年发电量可达11.38万千瓦时,有助于降低建筑碳排放。
同时,花博会虽已落幕,但花博园在“后花博”中仍将发挥绿色减碳效应。届时,整个花博园将变身“光明·花博未来农业园”,既是农业超级工厂,更是市民游乐场,通过发展花卉、种业等绿色产业,构建崇明都市型农文旅产学研目的地。
相关知识
第十届花博会园区获评全国首个碳中和园区及双碳达标最佳示范案例
花博园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园区丨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社会绿色发展
首个碳中和亚运会来了
华南首个“碳中和”主题园区亮相,公共艺术与低碳理念的一次跨界融合
东北首张“碳中和”证书花落营口自贸区
上海崇明花博园区获颁“碳中和园区”
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15省区“碳”路先行
公共艺术与低碳理念的跨界融合——华南首个“碳中和主题园”藏身于越秀公园
“中国首个”!崇明怎么做到的?
零碳园区现在遍地开花,带你学习一下零碳园区建设指南
网址: 中国首个碳中和园区花落这里,而且在谋划一步大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44729.html
上一篇: 花长春:碳中和涵盖六大政策领域和 |
下一篇: 沙漠玫瑰繁殖方法(沙漠玫瑰怎么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