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他们来自同一所中学,圆梦北大,选择医学!

他们来自同一所中学,圆梦北大,选择医学!

编者按

7月24日

山西吕梁市凤山高级中学

四位同学

康于娜、范宸宁、薛青松、辛文渊

收到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祝贺有志少年圆梦北大

晨光熹微,夜静阑珊

见证你们的奋斗、磨砺和耕耘

不负韶华,未来可期

祝福你们一路追梦、繁花似锦

曾经,为大学梦想拼搏苦读

如今,继续高中同窗的缘分

共同开启北大医学的逐梦之路

梦想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康于娜 685分,临床医学(八年制)

“得知高考成绩的那一刻,我很惊喜!” 聊起一个月前查询成绩时的状态,沉稳内敛的康于娜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直感觉北大医学离我很遥远,能够报考北大医学临床八年制,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之所以说神奇,是因为北大医学在康于娜心里有时遥不可及,有时近在眼前。自高中起她就树立了学医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她竭尽全力、刻苦钻研,每天几乎最早到达教室、最晚离开教室;节假日不舍得休息的她,总是偷偷赶到自习室,把更多时间留给错题整理、知识梳理、思考总结……不甘落后,永不服输的康于娜,在柳林县读完小学后来到吕梁市凤山高级中学,早早离开父母在异乡求学的她,似乎比同龄孩子更懂得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越努力越幸运,中考成绩优异的她获得学校资助,可以把妈妈接来住在学校提供的公寓陪读,高中三年有妈妈的陪伴,康于娜更加勤奋。“我的想法很简单,学习好了,可以让父母觉得自豪。”从高中开始,她想要成为一名医生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妈妈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吃药控制,爸爸总是鼓励我学医,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有帮助。”

高中三年经历了疫情,也让康于娜和许多中学生感受到医生职业的担当和伟大。2020年武汉疫情最严峻时,张定宇医生毅然坚守在抗疫前线的背影、北大青年医护逆行冲锋在危重病房的故事,深深感动着正在读高一的康于娜,也是从那时起,学医的信念在她心里变得愈加坚定。即使高考成绩公布后,有很多学校、专业向康于娜抛来橄榄枝,她始终没有动摇。

“很多人都说,学医很辛苦,医生是个特别需要付出、而且又苦又累的工作,但我不怕吃苦,忙碌会让生活更充实。”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这是康于娜最喜欢的一句话,她常常以此勉励自己。临近高考时,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康于娜,也曾面临巨大的压力,她甚至因成绩不好而难过地倚靠在妈妈怀里放声痛哭。然而,在逆境中坚持、在坚持中拼搏的她,最终脱颖而出。对自己即将开始的紧张忙碌的医学生活,康于娜充满信心。

太多的未知,吸引他去探索

范宸宁 678分,临床医学(八年制)

与康于娜不同,作为同班同学的范宸宁,在高考成绩出来前压根儿没想过自己要学医。在向招生老师咨询的过程中,范宸宁才开始一点一点地走近医学、了解医学。“过去我以为医学就是当医生,而且对医生的印象只是停留在自己去医院就诊的那几次经历,听到北大医学的详细介绍和专业答疑,我才知道医学不只是看看病,而是一个包罗万象、有无限可能的领域,有好多细小的分支,可以让你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做科学研究。”

从高中开始,范宸宁就对生物学科非常感兴趣,参加生物竞赛的经历以及对医学学科更多的了解,让他在高考后志愿选择时,最终决定成为一名临床医学生。“我发现高中生物课本要背诵的知识点很多来自大学教材,而这个领域有太多的未知吸引着我,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进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都是值得我去探索的。”

范宸宁很开心能够和自己高中熟悉的小伙伴一起来到北医,成为一起升级打怪的医学小白。“北京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城市,但能够和高考一起拼搏的战友在这里相遇,共同学习医学,之后还有可能会成为医院一起工作的战友”,想到这些,范宸宁觉得选择北大医学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从革命老区吕梁山来到首都国际大城市北京,范宸宁满怀期待,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将迎来大学新生活,在这个新的人生阶段,无论面临怎样的未知和挑战,我都会从容应对。”

范宸宁也特别希望参加北大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多选一些课程来丰富自己,“相信在大学的校园里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未知、拥抱未来。”

以集体的力量,应对学医路上的困难

薛青松 675分,临床医学(八年制)

薛青松和范宸宁是好朋友,虽然不在一个班级,但放学回家的路上、户外体育的运动场上,他俩经常同行,一起分享经验、相互鼓劲加油。填报志愿之前,他俩还相约一起交流顾虑、一起咨询招生老师。“我的顾虑是关于记忆力方面,在我看来,学医是需要记忆大量书本知识的,但交流中认识到,其实当我们真正面对患者的时候,不同患者是需要不同治疗方案的,要因人而异,更多的是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技术理论。”

性格开朗的薛青松喜欢和朋友交流,乐于向榜样学习,而家庭环境给了他从小自主选择的空间。“父母主要是给我一些建议,不会直接替我做决定。”薛青松说,当年选择初高中学校的时候,就没有按照家人的意见,他喜欢凤山中学管理严格、赶超氛围浓厚的整体环境,他认为在这样一种平行分班、整体生源较好的学习氛围中,能互相督促和鼓励,“事实证明我的选择还是比较适合自己的。”

正如往日的每一步都是自己大胆思考小心求证后作出的选择一样,此次报考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薛青松也是听取老师、家人、朋友的意见后,反复思考决定的。而一旦决定,他便执着地坚持。

“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校园气氛深深吸引着我,到北大读书是很有归属感的事情”。遵循自己的意愿,选择北大医学,选择成为一名医生。“在我中考那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的高中生活也一直被疫情贯穿,我感觉医学守护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在感染人数飙升、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是医生逆行冲锋在第一线,这对我的触动很大,可能从那时开始,我心里也有了想要治病救人的想法。”

而高考中的超水平发挥,和他强大的心态密不可分。小学时,薛青松每天放学后都去当地体校学习乒乓球,在训练和参赛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适当的放松,有利于赛场上发挥出良好水平。” 就像他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一样,薛青松也是一个乐观向上、温文尔雅的少年,“我很喜欢马龙,因为他的性格很好,不会肆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比赛中是非常认真而且全面的球手。”

“学医和别的专业不同,我学到的知识是要用来救治病人的,在学习中我不能马虎。”对于和几位高中同学校友一起被北大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薛青松很是欣喜。“可能有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吃不下的苦,我们几个人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对于9月开启的大学生活,薛青松有很多想打卡的地方,“想去北大百年讲堂看场电影、尝尝医学部的食堂美食、体验现代化科技化的医学图书馆和体育馆......”

喜欢和优秀的人一起学习

辛文渊 670分,临床医学(五年制)

高二时的北大优秀中学生暑期课堂,让辛文渊报考北京大学的愿望更加强烈。一百多年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北京大学薪火相传,无论世事如何更替,北京大学始终坚守“民主和科学”的灵魂。在暑期学堂,辛文渊一边听着老师学长们关于新工科、学科交叉等各方面的宣讲,一边感受着北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也向往着大学生活中的社团、音乐节,还有无限美味好吃的食堂。

辛文渊说,父母非常鼓励他选择医学专业,“在他们看来,医学学到的是治病救人的真本事,是可以终身受用的。” 而他自己在了解、比较国内多所医学院校后,坚定地认为北大医学拥有最好的体系、平台和资源,即使别的学校他可以选择八年制,北大只能被五年制录取,他也丝毫不动摇。

在凤山高级中学的高中三年,辛文渊记不清面对过多少次频繁的考试,但他很好地适应了这种节奏,“把每次考试当作发现错误的机会,不仅仅是关注分数。”面对成绩的滑坡,他会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去调整,“学医也一样,是非常辛苦的选择,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应对。”

“我的表弟今年考到了北大元培,他是我们学校的状元,我们小学和高中都在同一班级,”对辛文渊而言,优秀的表弟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和追逐的方向,“我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他学习习惯很好,对我来说亦师亦友。”

辛文渊也很庆幸自己能够和高中同学好友选择同样的大学,“以前考试的时候大家经常在一个考场,平时一起打球、吃饭。”来到北大医学,有熟悉的好友并肩学习,辛文渊感到开心而向往。

亲爱的同学们

每一份包含希冀的通知书背后

都是你们的努力、期待和喜悦

也承载了家人亲友无限的祝福

金秋九月

怀揣医学梦想的五湖四海学子

将相聚北大医学

开启医学生“升级打怪”的旅途

在这里

你们也会遇到

一生挚友,无数良师

愿你们牢记选择医学的初心

厚德厚学,追求卓越

不懈奋斗,书写青春

北医,就是你们新的家

将永远守护你们的梦想

北京大学医学部 宣

联合策划 / 宣传部、本科招生办

采写 / 武慧媛、孙小婕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排版、责编 / 武慧媛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医学研究生论文园艺疗法在康复医学的应用前景
在北大校园里探索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圆梦专项基金
【臻美花中】新征程,新成长——花园中学举行2019级新生入学仪式
国潮出海,“东北大花”做对了什么?
北京大学赣文化交流学会
2023届皖豫圆梦大联考高三4月二模理综生物试题
广东“新生代农民工玫瑰节” 助百对夫妻圆梦(图)——中新网
梦系紫藤 情忆嘉铭——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2019届九年级毕业典礼
花朵里的心灵密码——花的心理学

网址: 他们来自同一所中学,圆梦北大,选择医学!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490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西方洗脑术的研究史:美国中情局“
下一篇: 请你把植物组织与相应的功能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