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春特辑·非遗篇 | 打铁花

新春特辑·非遗篇 | 打铁花

打铁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是中国古代匠师们在铸造器皿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民俗文化表演技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打铁花多流传于黄河中下游,以河南、山西最为流行。

打铁花最早具有道教神秘色彩和五金工匠的行业特点。宋代崇尚道教,河南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曾是道教圣地,道教庙观遍布全县。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

“打铁花”前,先要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柳树枝细密、绵软、水分多,不易燃烧),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

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用大风匣鼓风,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铁花虽然好看,但表演却极具危险性。

打铁花时,先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一个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五彩缤纷、震天动地。

如有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炮等,称为中彩。此人将被当众报出姓名,披红戴花,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传承意义

打铁花是中国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同时还融入了豫南地区的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

打铁花民俗起源于春秋,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故传承不绝、绵延于今。

打铁花场面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投入大,急需保护。

时代记忆平台简介

弘扬中华文化使命,采用“互联网+文化+旅游+地图+场景+支付”的线上平台模式,将文化保护技艺传承与文旅消费相融合,以大数据、云支付为纽带,链接空间、技艺传承人、公共文化空间、文创空间、产品及服务,助力于打造文旅消费O2O新模式。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空间有机结合,在挖掘、传承、保护、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全景式输出优秀文旅产品服务的同时,整合历史、非遗、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物产等资源,搭建以“ 品牌+、文化+、互联网+、资本+ ”为核心特色的数字文旅平台,做大做强文旅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紧抓文旅数字化战略契机,倡导东方审美、塑造国际元素、输出生活方式、引导价值标准,助力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文旅产业快速升级。

|英文摘要| Abstract

Chinese New Year Specials |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olten iron fireworks

文章来源|时代记忆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打铁花(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舞火龙……2024洛阳新春庙会、游园会活动抢先看!
2024合肥祥源花世界新春民俗季活动(巨型长龙灯阵+打铁花等)
非遗传承打铁花
打铁花、赏非遗、猜灯谜!洛龙线上元宵节火热来袭!
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
现代版“打铁花” 让年轻人爱上非遗
河南:铁花绽夜空 非遗闹元宵
非遗文化“打铁花” 感受极致浪漫
打铁花非遗之jizhi浪漫中国传承文化打铁花表演团队 视频

网址: 新春特辑·非遗篇 | 打铁花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841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阳花鼓
下一篇: 市级非遗项目——安丘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