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水中圣母” ——碗莲生长观察日记

“水中圣母” ——碗莲生长观察日记

“水中圣母” ——碗莲生长观察日记

叶晨凯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毕竟西湖六月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风光不与四时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接天莲叶无穷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映日荷花别样红!</p> <p class="ql-block">  刚放暑假不久,一天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前往三垟湿地公园游玩观光。</p><p class="ql-block"> 一到“九曲桥”,放眼望去那湖面上,每一朵荷花都似一位姿态不凡的仙子,在荷叶的衬托,微风的扶持下翩翩起舞。每一朵,都有一种独特的风韵,把波光粼粼的湖面点缀得更加灿烂夺目。驻足观望许久,我想起最近几天正冥思苦想的科学作业——观察日记。这个季节正好适合种植荷花之类的植物。</p><p class="ql-block"> 回家后,我就马不停蹄地上网查询相关资料,无意间翻到了一张碗莲的图片,看到介绍:只需适宜的温度、足够的阳光,一定的肥力,在碗里都能种植,因此取名为碗莲。再想想自家院前屋后也没个的半寸土地,而只有阳台的现状,就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 在上网购买种子时,不禁又让我疑惑许久,有9.9元30粒的,还有30元才5粒(买5送3)的周劲松种子,我不知买哪种好,于是妈妈建议我两种都购买种植下,正好做个比较。我听从了妈妈的建议,立即下单。此刻,真希望我购买的种子能插上翅膀立马飞到我家来,好让我早点一睹“水中圣母”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浸种催芽</span></h1><div><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br></span></div><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3日 晴 29℃</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购买的两种种种子都终于到货了,一拿到快递,我便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装,仔细研究着说明书。 </p><p class="ql-block"> 碗莲种子呈椭圆或类似子弹型,外面有一层厚厚的壳包裹着,酷似板栗。种子长约1.5厘米,直径约1厘米,通体为褐色,有条状纹路,一头较尖, 另一头则有个小凹点,查询资料时,说在这个小凹点处需磨出个小口,以露出白色种仁为宜,好让种子能吐露出嫩芽。但商家已帮我做了处理,此步骤我就可以省略。</p><p class="ql-block"> 此刻,虽已是晚上9点,但也阻挡不了我想早点种下那迫切的心。我准备了两个便于观察的透明矿泉水瓶,剪下尾部有底的一端分别倒入4厘米的水,因为水不宜太多,以免水温太低影响催芽。然后贴上标签分别是“周劲松碗莲”和“其他碗莲”,之后各取3颗种子将其对号入座,我发现周劲松种子会轻微浮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成“胖娃娃”</h1><div><br></div>2022年7月14 日 晴 33℃<br> 在浸种后的第2天,盆中的水变成了浅棕红色,种子因为吸收足够的水分,体积膨胀,比原先大了许多,原先硬硬的外壳也因此变软,我就用剪刀在原本的开口处剪到种子的1/3左右,方便嫩芽更好的破口而出。为了防止出现种子发芽失败,而影响后期观察。今天,我又各取了3颗种子浸种催芽。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天鹅”初长成</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15日 晴 33℃</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两颗“周劲松”种子悄悄的探出了绿绿的“小脑袋” ,就像一只只羞答答的小天鹅。这个“小脑袋”是从开口最中心处有种破土而出的态势,似乎要把整颗种子马上破裂成两半,我不禁被这生命的力量所惊叹! “其他”种子仅一颗有点出芽的迹象,另外都还按兵不动。</p><p class="ql-block"> 我还发现各颗种子的开口处周围附着着一些白色的絮状物,好像发霉似的,这时我不禁担心起来。经上网查询得知:这些白色絮状正是为了防止种子发霉的,随着嫩芽长大,它也会渐渐的吐露出来并漂浮于水中,随着我们多次换水,他就会逐渐消失。期待之后的验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姿态百异</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年7月20日 晴 37℃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浸种的前三天,按照说明书,我们每天早晚各换一次水,之后每5天换一次水。最近几天不同品种和批次的“小天鹅”开始展示他们不同的舞姿了。情况如下:</span></p> <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优胜劣汰</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2日 晴 38℃</p><p class="ql-block"> 经过10天的浸种催芽,除了“其他”第1批次两颗和第2批次的一颗种子未发芽。</p><p class="ql-block">其他的长势如下:</p></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天鹅”安家</h1><div><br></div><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3日 晴 36℃</p><p class="ql-block"> 碗莲定植入泥的基本条件:须根长长,且有2片以上的叶片已完全展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浸种催芽后,有好几颗须根和叶片数量基本达到了这个条件。前期外公为我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田园土,我已提前将其浸泡1天,妈妈帮我找出家里闲置的泡沫箱和陶瓷盆,为今天的定植入泥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我观察长势 ,从“周劲松”和“其他”中,各挑选2株定植入泥,以作为后续观察之用。先将田园土铺在各个容器中,大概占容器的一半高度。然后,在容器中央位置挖个3cm左右的坑,取一颗碗莲的种子埋入其中,土盖住即可, 尽量浅埋。之后,将水缓缓倒入,把根茎弯曲绕过去,使叶片浮于水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 <h1 style="text-align:center;">惊现“绿叶浮绿水”</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26日 晴 35℃</p><p class="ql-block"> 每天放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看望我精心养护的碗莲,就像外出工作的母亲牵挂着家中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一到阳台,一盆盆“绿叶浮绿水”的景象,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赶紧喊妈妈过来瞧瞧。但妈妈一看也是一脸的疑惑。妈妈让我自己上网查询,而她帮我咨询商家。结果两者的回答基本一致,都显示为很可能是土壤肥力太大,进而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变为绿色。解决的对策是加水稀释或者换水,但因肥害而变黄的叶子是不可逆转的。因为碗莲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肥力,但它又不耐肥,当肥力过大,就极易造成肥害!</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想起来之前说明书提示定植入泥后,可以5天一换水,我自7月23日定植后,就没换过水,就是照着说明书做的,怎么会出现这个状况?此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凡事不可照本宣科,我们要视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于是,我在妈妈的帮助下,费了九牛二虎力赶紧把一盆盆碗莲换水,好让碗莲有个自由生长、轻松呼吸的空间!</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发现“新大陆”</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7月30日 晴 35℃</p><p class="ql-block"> 经过上次的肥害教训之后,这几天我每天都很卖力的为各盆碗莲进行一天一换水。功夫不负有心人,各盆碗莲没有因肥害而夭折,反而都长出了4片完整的浮叶,第5根叶柄的叶尖儿也势如破竹般正偷偷地露出水面。这时,我暗自欢喜!</p><p class="ql-block"> 在换水时,我居然发现了一块“新大陆”。碗莲竟长出了第2个根,其形状和样貌基本和原先浸种催芽时长出来的一致:白白的须根上面带有短短的绒毛,这第2个根与种子催发出来的根之间有一段粉白色的类似茎一样的东西相连,查询资料后,得知此物叫藕鞭。表面摸过去不像叶柄那样粗糙带刺,而是无比光滑,其长约12厘米。原来这第5根叶柄是从第2个根上长出来的。改变了我原先以为所有的叶柄都是从最初的种子发芽长出来的想法。这第2个根也是机缘巧合被我发现的,估计是每次换水时,因加水水势较大而冲刷了泥土,使其浮在水中。观察完毕后,我想:根的生长离不开土壤,为了让其有营养的生长,我又挖了一个3厘米左右的坑、填补了一些田园土,将其埋入。看着之前没有经历肥害的浮叶翠绿翠绿的,很是漂亮;而受肥力影响的碗莲叶片绿中带黄,很是憔悴,只能期待新长出来的浮叶都绿油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走街串巷</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4日 晴 气温35℃</p><p class="ql-block"> 经过20天的精心养护,各盆碗莲都长出了6片叶子(含钱叶和浮叶)。其中一盆周劲松碗莲,由于前期肥伤,有两三片叶子发黄呈不健康状态,其他各盆长势均不错。新长出来的叶子刚开始是嫩绿色,随着叶片逐渐变大也变为深绿色。我发现:“其他”比“周劲松” 叶片更为肥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上次发现“新大陆”后,在每次换水时,我都特别仔细观察,我发现各盆碗莲新的芽点基本是沿着容器边缘隔一段距离就冒出来一个,再隔一段距离再冒出来一个……这时,我就非常好奇,我明明是把种子栽在盆中央,为什么新的芽点都跑到容器壁去了呢?</p> <p class="ql-block">  为了弄清楚缘由, 我上网认真查询。原来这就是碗莲生长过程中的“走鞭”。两个叶柄之间连接的那段粉或白色的叫藕鞭。由种子出发串联起各藕鞭,这条主线就是主鞭。再由主鞭上分支长出来的鞭叫侧鞭。走鞭就是藕鞭沿着盆壁一圈圈的长,因为藕鞭生长了一段后会出一片浮叶,再生长再出浮叶……,走着走着还会长出一片片立叶,所以每次发的叶芽就不在同一个位置。期待我的第一片立叶早日出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碗莲生长示意图</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疑似"花苞"初现</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6日 晴 36℃</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大致了解了碗莲的地下茎生长走势。这几天,各盆碗莲的叶片有着明显的变化。不光是数量从6片到8片的变化,还有一个质的飞跃:他们都长出来立叶,而且各个叶片也变得更为肥壮。</p><p class="ql-block"> 何为立叶?立叶是指叶柄直立,叶片不再浮于水面,而是离开水面的叶子。“周劲松”碗莲在长了6片浮叶后,第1个长出了第一片立叶。其高约有5厘米,叶片还未完全舒展开来,唯独他高高耸立,有种傲视群芳的感觉。另与他同株的还有一片立叶也已露出水面,只是叶子还是卷缩状态。另外一颗“周劲松”与“其他”的碗莲也都是长了6~7片浮叶后长出了立叶。</p> <p class="ql-block">  给碗莲换水经常会带给我很多惊喜,所以我特别的喜欢这个活儿。今天也不例外,我发现“周劲松”碗莲,第1片立叶的根部旁边多了一个“小白点儿”,原本以为这是泥土里的杂质,想把它清理出去,但手一碰,怎么挪不动?我又凑近仔细观察片刻,这和叶柄有着明显的区别。再结合碗莲生长示意图和网上的资料得知:碗莲的花苞是从立叶的叶鞘中抽出来的。一对比似乎很符合!因为目前还刚抽出来,形态特征还不是非常的醒目,估计再过几天就可以见分晓。</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亭亭玉立</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0日 晴 36℃ </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疑似花苞的“小白点”,这几天,形态特征终于明朗了——一朵名副其实的碗莲花苞。近几日,她充分吸收了土壤的养分,接受了阳光的普照,汲取了雨露的精华,就3天时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摇身一变,孕育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紧实花苞。</p><p class="ql-block"> 花苞的外苞片是青绿色的,目前层层花瓣紧密包在一起,整体成圆锥形,外观呈粉紫色,高约15厘米。她紧紧依偎在一张碧绿大圆盘的立叶旁,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女撑着一把油纸伞散步在水乡!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他”品种的碗莲,近几日一个劲的狂长叶片,层层叠叠,把整个容器铺的满当当,都快要溢出来了,其最大的叶片比一个成年人摊开的手掌还有大许多。</p> <p class="ql-block">  想要后期欣赏更多娇艳动人的莲花 ,除了充足的光照, 还需一定的肥料。今天,我毅然决定给他们赏一顿大餐——每盆6粒硫酸钾复合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藕断丝连</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5日 晴 37℃</p><p class="ql-block"> 施肥后,各盆碗莲,长势喜人,荷叶宽大且肥硕,叶片层层叠叠,微风吹过如同一位美丽的舞者在向人们展示他们优美的舞姿。淡绿、浅绿,翠绿、碧绿,重叠在一起,交错在一起,美丽极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午后,一阵微风吹过,把一个荷叶给掀翻了,我惊奇的发现碧绿的大圆盘背面却是渐变的荧光红,我将叶片拿起仔细的观察,当我把它对着光时,叶片呈绿色,而不对光时却呈渐变荧光红!</p> <p class="ql-block">  晚上 ,看着一盆盆荷叶铺满了整个盆,还层层叠叠,杂乱无章,我琢磨着这样不利于下层叶片呼吸和生长,于是就想来一场大修剪,把“老弱病残”全都清理掉。当我折断一根比较粗壮的茎杆时,折口处分泌出一些白色粘液,扯断拉起时,出现“藕断丝连”现象,原先只知道藕会有藕断丝连,居然茎杆也会这样。</p> <p class="ql-block">  我再凑近仔细观察折断的茎杆, 发现茎的横截面上有些许小孔。我自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小孔呢?查询资料得知: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而碗莲的根生长在的淤泥中,泥里的空气又很少。为了能正常生长,它用水面上的叶和叶柄上的气孔为泥土里的藕补充空气。</p><p class="ql-block"> 清理后,一盆盆碗莲又重现清清爽爽 ,富有生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我还发现,各盆碗莲相比较刚定植入泥时,水质逐日变得更为清澈。我就猜测这碗莲是不是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查阅资料后,果然如我所想!</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开花谢</span></h1><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1日 晴 40℃</p><p class="ql-block"> 8月18日清晨,我起床后,带着朦胧的睡眼,先去看看我种的碗莲。一朵羞答答、娇滴滴的粉红色碗莲花,正处于似开又未完全绽放的状态。但透过花瓣,依稀可以清楚的看到里面根根分明的白色圆柱头花蕊和一个嫩黄绿色的莲蓬。莲蓬上面有5个凸起的小球,在其上面还有一些白色透明的凝珠。最里层的花瓣把它们半包裹着。粉绿相称,非常动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我又去看碗莲花。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碗莲花怎么合拢了,像没开过?我着急询问妈妈。妈妈说:“可能是天气过于炎热,它也需要休息吧!”于是,我又去查资料,原来这主要是阳光和温度影响所致。荷花一般都是“朝开午闭”的,因为早上要打开呼吸新鲜空气,午后为了避免阳光太强晒伤,所以要暂时合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碗莲花真的再一次完全绽放开来。这次能更清楚的看到白色圆柱头下面有黄色的花粉。记得以前科学课学过:有花粉的为雄蕊,有粘液的为雌蕊。这朵花,莲蓬四周有黄色花粉的雄蕊,莲蓬上有白色凝珠的雌蕊,原来碗莲花是雌雄同株。午后3点左右,碗莲花又再一次的闭合了!</p> <p class="ql-block">  第3天清晨,花朵又再一次的开放,但是花朵已出现凋谢现象。从这三天的开闭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株粉色的碗莲花,花瓣的尖尖上浓一点,下面慢慢地淡下来,淡成一片粉白色。这期间,花朵整体颜色逐渐变淡,从里层到外层花瓣逐渐变大 ,花瓣上的竖条纹也逐渐变淡。由于花瓣凋谢了一部分,这一天它就没有闭合了。</p> <p class="ql-block">  第4天清晨,花瓣已经凋谢的差不多了。一个一毛钱硬币大小的倒锥形莲蓬清晰可见。莲蓬上表面是5个凸起的黄绿色小圆球 ,各个小圆球上还有个小黑点。在盛花期我已帮他们人工授粉,就是不知道这5个小圆球能否长出莲子?</p><p class="ql-block"> 这盆碗莲, 另外还有5个大小不等的花苞已逐渐长成,我发现,越是迟点长出来的花苞,到开花时他们的茎杆反而越高,现在最高的花苞加茎杆约25cm。他们高低不等、 错落有致,在绿色荷叶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风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粉花、红叶与绿蕾</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8日 小雨 29℃</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红花绿叶”,但今天我要跟大家说说我养的“周劲松”粉花、“绿蕾”与“其他”红叶。</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周劲松”碗莲长势非常的不错,不断的有新的花苞生成,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也有盛艳开放的花朵。据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离盛开还有些时日的时候,花苞是很紧实并且硬硬的。当花苞捏去变得柔软,明显的感觉到花瓣间有些许空气,部分花托掉落,那么它很快就要盛开了。以下是其中一盆“周劲松”碗莲近几日花期的统计:</p> <p class="ql-block">  根据以上的统计,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此碗莲每朵花从花苞初长成到盛开约为11天,花期约为4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几日,另一盆“周劲松”也有惊喜。这盆第一个花苞自8月15日长出,经历三天不见增长,反而自然腐烂了。这几天新长出了两个粉紫色的花苞,但与上一盆的长势有明显的区别:这盆茎杆不如第一盆高大粗壮,叶片也略小、数量更为稀疏些。</p> <p class="ql-block">  我还发现“其他”碗莲中的一盆,近日来叶面有泛红的迹象。新长出来的叶子,叶片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慢慢变红。当长出来的叶面露在外面数日后,红色又会渐渐变淡。于是,我去查资料得知,应该是光照时间不足使水温太低,并且不能很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很难产生叶绿素,才会使叶片呈现红色。改善的方法:加强日照时间。近期由于天气原因,时常阴天或下雨,致使这盆叶片泛红。我想这盆的叶片也过于茂盛,很多叶片有遮挡,使其部分表面无法得到充足的阳光,我决定对其进行修剪一下。</p> <p class="ql-block"> 原先还有一株迟两天定植的“周劲松”碗莲,前期长势不尽人意,但经过我长期用心的呵护,近期也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竟然长出了一个绿蕾。此刻,我很好奇他长出来的花是怎么样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圆盆与方盆</span></p><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3日 小雨 温度29℃</p><p class="ql-block"> 8月31日,一早起来我就去观赏美丽的“周劲松”碗莲,朵朵鲜花甚是迷人!当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也不忘观察“其他”。</p> <p class="ql-block">  一转过身,被这“其他”惊讶到了,他的根茎居然破箱而出。直到今天,他依旧翠绿挺立,还长出了第二片叶子,说明这丝毫不影响他继续茁壮成长,我不禁被这神奇的力量所折服!</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破箱而出”的场景,又看看各盆的长势,于是就有了对各盆的容器尺寸与长势的统计分析。具体明细如下表:</p> <p class="ql-block">  比较“周劲松”圆盆和方盆可以清楚的看到:圆盆的植株枝繁叶茂,而方盆则生长相对缓慢。为防止偶然性,我们再对比“其他”的圆盆和方盆,依然可以看到圆盆更加茂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碗莲更适宜种植在圆形的容器里。因为碗莲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走鞭”的过程,圆形容器更加适合“走鞭”,而方形的拐角太大,不适宜“走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完成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10日 晴 30℃</p><p class="ql-block"> 这几日,“周劲松”花团锦簇,惊喜不断!一盆原先并不起眼的“周劲松”长出的绿蕾,也绽放出洁白的花朵,在绿叶的映衬、<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色花蕊的点缀下</span>,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而“其他”始终只长叶子不开花 估计他就是大家俗称的“菜莲” 并非真正的“碗莲”。</p> <p class="ql-block">  可惜他们的花期短暂,很快都凋谢了,只留下一个个碧绿的莲蓬。刚开始的莲蓬捏过去硬硬的、鼓鼓的,很是饱满,经过数十天的风餐露宿,颜色从碧绿到黄绿再到枯黄,上面的籽就逐渐显露出来,可惜早期几朵都是干瘪的并没有长出真正的莲子。不过,看着它那较具艺术感的气质,拿来插花装饰也很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期长的2个莲蓬, 看着上面的颗粒较之前大,不知这两个会不会出奇迹!</p><p class="ql-block">不管结果如何,各盆碗莲都完成了它今年的使命,等待来年的翻盆再次绽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观察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通过近两个月碗莲种植、观察,我得出以下几点<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注意事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种子的选择</span></p><p class="ql-block"> 碗莲的种植,种子是关键。网上购买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便宜的(9.9元30粒)大家俗称“菜莲”,只长叶子不开花。另一种是相对较贵(30元5粒左右),这种可以大大提高开花的几率。这里我推荐“周劲松”碗莲。</p><p class="ql-block">二、容器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碗莲的种植适宜选择圆形、口径30CM以上、高度15CM至20CM的容器。因为碗莲在种植过程中有一个“走鞭”的过程,圆形更适于他“走鞭”。方形容器不利于“走鞭”,从而影响碗莲的生长,甚至出现撑破容器的情况。口径太小,不利于碗莲呼吸新鲜的空气,也会影响其生长。容器太高,不能很好的得到充足的光照。</p><p class="ql-block">三、充足的养分</p><p class="ql-block"> 碗莲的生长,离不开充足的养分。这里的养分包括水、阳光、肥料。</p><p class="ql-block"> 在定植入泥之前,每天早晚换一次水;定植入泥后到长出10片叶子左右每天换一次水,之后视情况而定,这期间避免土太肥而出现“绿叶浮绿水”现象。</p><p class="ql-block"> 碗莲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若光照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碗莲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要及时给碗莲追肥。虽然种植碗莲的土壤,已有一定的肥料,但在后期生长中,还需要更多的肥料做支撑。一般长出第1片立叶时,就要进行有效的追肥。可以是含磷或钾的复合肥,每盆6粒为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我的发现</span></p><p class="ql-block">从碗莲催芽、长叶、开花这些过程中,让我对碗莲有了更多地了解。</p><p class="ql-block">1、碗莲的根茎生长有一个“走鞭”过程。在这期间先长浮叶,再长立叶,花苞一定是紧挨着立叶旁长出来。</p><p class="ql-block">2、碗莲的茎杆是中空的,里面有好几个孔洞,其横截面类似藕,折断茎杆会有藕断丝连现象。</p><p class="ql-block">3、碗莲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水土培养植物。在开花过程中有“朝开午闭”的现象。从花苞到开花一般需要11天左右,花期从微微绽放到凋谢,一般为4天,其中完全绽放约为2天。</p><p class="ql-block">4、碗莲有净化水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期两个月的碗莲种植观察,让我收获颇多,也为我的暑假生活平添了许多的快乐!</p>

相关知识

观察植物日记(精选26篇)
绿豆芽7天观察日记
碗莲的生长过程
向日葵生长观察连续日记
碗莲怎么种植水培
碗莲种子种植方法
黄豆芽生长过程观察日记七天(完整5篇)
碗莲开花全攻略(从生长环境到开花时间,轻松养花不求人)
绿豆芽的生长观察日记(精选44篇)
水培碗莲开花的全过程(碗莲花朵的特点及水培技巧详解)

网址: “水中圣母” ——碗莲生长观察日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8545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碗莲种子发芽后还需要天天换水吗
下一篇: 30颗碗莲种多大的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