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明清两代皇权象征,其命名源自古代星象学。紫微垣,即北极星所在,被视为天帝之居。人帝仿效,皇宫因而得名紫禁城,寓意皇权至高无上。
故宫,宫殿繁多,房屋逾九千,为世所罕见之宫殿群。自1420年矗立至今,历经六百年风雨,承载两朝盛衰,见证历史沧桑。
如今,故宫已化身为博物馆,每天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面对这片历经风雨的建筑,游客们总会好奇:其木材从何而来?为何历经百年仍不腐?今天,我们一同揭开故宫木材背后的秘密。
明朝初年,南京为都城。至明成祖朱棣,决议迁都至其封地北京。1406年,朱棣采纳《周礼·考工记》之“前朝后市,左祖右社”规划,以南京故宫为参照,于元大都宫殿旧址上,动工修建新皇宫,即后世所称之“故宫”。
朱棣派遣多部朝廷重臣至全国多地采集珍稀建材,如浙江、湖广、江西、福建及云贵等地,交趾亦成为明故宫木材的重要来源,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采集行动。
由此可见,故宫的兴建汇聚了全国之力,仅筹备阶段便历时十一年,彰显了其建设的宏大与深远影响。
故宫的木材多为楠木、杉木和桧木,品质按围长分为六等,一尺至五尺,五尺以上尊为神木。为获取足量良材,符合标准者皆被采伐,不留遗憾。
尽管金丝楠木因过度砍伐而濒临灭绝,但供过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明朝神木厂中,曾堆积着大量上等佳木,其中包括7000多根金丝楠木,直至万历年间仍可见其痕迹。
深山中盛产珍稀楠木,砍伐与搬运皆险象环生。朝廷征调十余万百姓伐木,然而出山者寥寥无几,故有“入山千人,仅五百归”之说,足见木材开采之艰辛。
伐木工无薪且业绩不佳需赔钱,有的因无力偿还而卖儿鬻女,这就是朱老四所描述的残酷封建社会,真实吃人的时代。
南方巨木,借水路之力,自长江至淮河,再经大运河至塘沽,最终精准抵京。每段旅程,都见证着木材的坚韧与历史的厚重。
开采宫殿石料也是一项艰巨任务。以北京西南郊房山出产的丹陛石为例,现置于保和殿北面,其搬运过程极为艰辛。
史载,丹陛石重逾2000吨,动员士兵六千余及劳工万名自房山开采。归途铺设道路,每里掘井一口,待隆冬结冰,以水泼路成冰道,历时28日方抵达宫中。
故宫木材历经百年仍不腐,以金丝楠木为例,其质地坚硬,耐腐蚀,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誉。上等金丝楠木需一两百年长成,实为世间珍稀之宝。
除了木材质量,故宫位于寒冷干燥之地,自明朝起,北京气候趋干,白蚁稀少,这也是故宫建筑能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
故宫的木柱皆裹以麻布、白灰泥与土漆,麻布内含有桐油,可防水防虫防腐耐磨。故宫排水系统完善,墙体设通气孔防潮,数百年来无漫灌之忧。
故宫之所以屹立不倒,关键在于人的努力。历经明清、民国至今,故宫持续得到维护,大修缮记录亦不少。建筑得到维护与更替,自然能够历久弥新。
尽管防腐同样重要,但故宫的首要之务应是防火。鉴于其建筑主体为木材,历史上曾数次遭遇火灾威胁,防火工作尤为关键。
点和
说说你的看法
↓↓↓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担心花园选材打造不美丽?认识这些木材先
废木材粉碎哪里回收
“木材”字的解释
木材价格
常用的花园景观木材有哪些
科学家造出了透明木材,它能用来做什么?
木材命名为什么要用拉丁名?植物拉丁名的基础知识
香柏木与柏木的区别(探究这两种木材的异同)
某林场去年年底木材存量为a(立方米),若森林以每年25%的增长率生长,每年冬天要砍伐的木材量为x(立方米),设经过n年林场木材的存量为f(n)(n∈N*),则f(n)=
木材的虫害及其预防和控制
网址: 故宫的木材都来自哪里?木材经过600多年,为什么从不腐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087412.html
上一篇: 世界林业研究 World For |
下一篇: 深度了解紫檀:紫檀的自然历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