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喊到名字的村民上来核对领取工资。”天蒙蒙亮,凯里市下司镇瓮港村党支部书记杨通祥大声吆喝道。
冬日的清晨,虽寒气袭人,但在瓮港村村集体经济板蓝根产业分红发放现场,人头攒动、欢声笑语,40余名村民聚集在一起,排队领取“大红包”,处处洋溢着“暖意”。
![](http://img.huajiangbk.com/upload/news/2024/1215/photos/middle/20241215061653_11mtt_8os1tm4.jpg)
55岁的村民潘义梅接过4545元现金,把钱托在掌心上,不停地连声道谢,心里乐开了花。“今天领到一年的工资,我真的好开心啊!看到我们村集体经济越来越红火,以后务工的机会更多。”潘义梅激动地说。
据统计,此次现场共计发放资金14万余元,覆盖村民46人,每户分别领到1000—7000元不等的工资,村集体领到2万元的分红资金。
据了解,瓮港村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形式,积极探索“反租倒包”产业发展模式,村合作社以800元/亩的标准流转农户水源短缺的田地,承包给贵州蓝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板蓝根产业。收益后,村集体以200元/亩获得分红,群众通过租赁和务工增加收入。
“自2023年以来,通过发展板蓝根产业种植项目,直接带动50余名村民到基地务工实现增收,给村民发放的务工工资达到30万余元,为村集体经济公司增收4万元,在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杨通祥说,下一步,将继续扩大板蓝根种植面积50亩,争取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更多剩余劳动力通过务工实现增收。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是下司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以党建引领实现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下司镇坚持党建引领,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模式,做优做强蔬菜、水果、面条、中药材、农文旅等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形成多个产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看得见”的资产变成群众“摸得着”的红利,让村级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
通讯员 金延霞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卓檬
编辑 李丽
二审 安通
三审 周灿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