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腊梅花汪曾祺 ①“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②周紫芝《竹坡诗话》
文学类文本阅读。
腊梅花
汪曾祺 ①“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②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祜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谿,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
③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④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⑤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选自《晚饭花集》)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1)下列对《腊梅花》这篇散文构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
A.本文构思精巧,紧围腊梅花展开,不经意之间的叙说道出了人生哲理。
B.这篇散文语言明白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C.作者的家乡腊梅花很多,因为很多,所以也就不显得那么珍贵了。
D.作者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工艺美术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现,让作者不胜遗憾。
(2)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小孙女所唱的儿歌写起,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3)围绕腊梅花,作者叙说了哪几件主要的事?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5)文中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中的划线句子都是写花,但在表达效果上有异同,试着从炼字炼词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45引用:3难度:0.3
相似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ㅤㅤ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ㅤㅤ②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之前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ㅤㅤ③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ㅤㅤ④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ㅤㅤ⑤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ㅤㅤ⑥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ㅤㅤ⑦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ㅤㅤ⑧我写的这一篇,就作为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有删改)(1)文章反复描绘西花厅海棠花,这与周总理有什么关系?
(2)作者对周总理的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从感官和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
(4)作者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里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在表达什么?
(5)作者以“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为文章题目,有何深意?
发布:2024/12/14 18:30:2组卷:87引用:6难度:0.5
2.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以下问题。
种稻得道
周华诚ㅤㅤ①插秧结束好几天了,指甲缝里居然还残留着一点泥巴。这天晚上朋友给我发微信,说他把“父亲的水稻田”的泥巴,带到了南京路上。朋友到上海出差,住四星级酒店,泡在浴缸里,看见隐藏在脚趾甲下的一点泥巴,顿时觉得意味深长。
ㅤㅤ②最觉有趣的,还是小孩子。水水的女儿好好,今年六岁,已是第三次下田。她初次莅临稻田是两岁,爸爸妈妈带她到田间,她紧紧地搂着爸爸的脖子,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水。现在,她已是水稻田的老朋友了,毫不犹豫地把小脚伸进泥水中。大概,这也算是一种亲切的相见吧,一年两次,跟泥巴的相见。在城市中,这样亲近土地的机会可不多。晚上,住在乡下,她又把插秧经历写进拼音日记,笨拙的一笔一画,记下自己的心情,说手伸进泥里很好玩,明天还想再插秧。
ㅤㅤ③好好有了小弟弟,这小子,上一次来到水稻田才刚会爬。这次算是第一次下田,并没有像姐姐当年那样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来,而是很有点小男子汉的样子,干脆地糊了一身的泥水。吃晚饭的时候,这小子还以为,他吃的米饭就是自己当天种出来的呢。
ㅤㅤ④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本来,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只是想记下父亲一年当中的农事,作为一份社会人文资料。因我从小在村庄长大,如今却一点儿都不会种田了。一转眼,我都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离了故土,又如何把这些记忆传承下去。这几年,我一年一年回到乡下,跟着父亲种田,又带着城里大小朋友一起种田,也算是与家乡、与泥土一次亲近的机会吧。
ㅤㅤ⑤从种稻的劳作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不必着急。水稻生长,一年一季,至多两季,着急也没有用。何不放慢生活的脚步,让一切自然生长。从种稻的劳作里,孩子们也知道了,原来大米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原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是这样愉快的事情。
ㅤㅤ⑥今年,“父亲的水稻田”招募了20位“地主”共同参与劳作。说好了,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劳动,或者仅仅只是在田埂上小坐,听听蝉鸣,看看萤火虫,一起喝乡下的茶,夜深时对饮一碗粮食烧(酒),都是好的。
ㅤㅤ⑦上海的“地主”钱先生,那几天公司里有重要事项走不开,错过插秧,特意写了一幅字,又找人装了框送来——“种稻得道”。我觉得,这算是一种鼓励吧,或者是目标。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这些日常当中获得领悟——道在日常,道在一日一日的劳作当中。
(选自《经典美文》)(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居然”一词既写出泥巴残留时间长,又表现朋友见它时的惊讶。
B.第④段中用“离”“回”这一组反义词,表达“我”对故土的不舍和依恋。
C.第⑥段中“地主”特指哪怕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在土地上劳作、闲坐之人。
D.第⑦段用“或者”将“鼓励”与“目标”两词并列,表示两者意思没有差别。
(2)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用对比手法写小女孩下田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其由恐惧到享受的巨大变化。
B.第③段对小男孩的一系列描写,生动表现了孩子对自己当日劳动体验的自豪之感。
C.第④段第一句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我”的担忧,交代“我”发起活动的初衷。
D.全文以质朴的叙述为主,适当的议论为辅,让人读来感觉亲切而又不觉陷入深思。
(3)请围绕“种稻”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4)从全文看,“种稻得道”的“道”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作答。
发布:2024/12/15 9:0:1组卷:113引用:1难度:0.4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村庄里的草木诗经
积雪草 ①年少时,觉得《诗经》里那些植物很遥远,仿佛远古生物打上了神秘的烙印。有一日,我幡然醒悟,那些远古的草木,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草木自有草木的存在方式,草木自有草木的光彩芳华。
②“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诗经•王风•采葛》,说的是艾蒿。在我的老家辽南,每到春季,漫山遍野到处都有这种野生植物。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这种野生植物,叶片上有细细的小绒毛,花不娇艳,形不妖娆,拙朴无华。
③老家人习惯把艾蒿晒半干,搓成草绳,待蚊虫猖獗肆虐的季节,只需把蒿绳点燃挂于门楣处,便可高枕无忧。当然,艾蒿还有另外一种作用,那就是谁家的老人孩子偶尔起疹,奇痒难耐时,用艾蒿煮水,淋浴擦身,便可解燃眉之急。艾蒿,一种野生植物,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直走到今天。时光荏苒,路途遥遥,它依然郁郁葱葱,简直太神奇了。
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周南•桃夭》,说的是桃花。桃树并不稀罕,村子里到处都有栽种。房前屋后,并旁街边,这儿一棵,那儿一棵。只要插得下脚的地方,都会种上桃树。每年春天,四五月间,各处桃花竞相开放,就像村子里十七八岁大姑娘的脸色,粉嘟嘟的,娇艳水嫩,弹指可破。这时节,远远地望着村子,会发现村庄被笼罩在一片烟霞之中,真是诗情画意,霞光烟影,白云生处有人家。桃花的花期大约有半个月,之后花落籽实。青桃有手指甲那么大时,花影喧闹的村庄重又归于寂静。
⑤“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说的是黄米。黄米不是主粮,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小杂粮的一种,多种在山地,春种秋收,成熟后的籽粒叫黍子,脱壳之后,变成金灿灿的黄米。
⑥老家的山地上,大多种有谷子和黍子。秋天,庄稼快成熟的季节,农人就会在田里插些稻草人,驱赶那些前来偷食的鸟雀。大黄米一般不会拿来煮饭。外祖父在世的时候,会用黄米酿酒,会把黄米碾成面做年糕,端午节会用黄米包粽子。黄米煮饭不大好吃,但做酒做糕包粽子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包粽子,特别好吃,特别香,粒粒晶莹剔透,也算物尽其用。
⑦黍和粟是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一直到今天,我回到老家,仍然能在田间看到种植的黍子。它们虽不是主要的农作物,却是不可或缺的物种。
⑧“采采芣莒,薄言采之”,出自《诗经•周南•芣莒》,说的是车前草。这种植物在我的老家叫马蹄药叶片厚实,大小不一,小圆叶,抽穗,长茎,碎花,花落结籽,可入药。之所以叫马蹄草,是因为它喜欢生于路边,马踏车碾,生命力顽强。
⑨记得我小时候,下午放学回家,不是上山拾柴就是去打猪草,挎着一个小小的柳条筐,和表姐结伴,一起把各种草叶采集到筐里。自己肚子饿得“咕噜吐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可笑吗?一点都不,我们出来打猪草就是为了从猪的口中省下一点粮食。
⑩《诗经》里的很多草木我的村庄都有,每一种都令我记忆深刻,它们曾像亲人一样生长在我的周遭,与我和谐相处。那些花草树木听过我的忧思愁苦,分享过我的快乐喜悦。自然神奇,万物有灵。
(文章有改动)(1)为什么说《诗经》中那些远古的草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请分条概括。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3)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它皮实、耐旱,从浅绿到深绿再到老绿,一路疯长。
②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噜吐噜”叫,却在给家里的那头猪找口粮。
(4)文中多处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作者笔下的村庄里有草木与人们“和谐相处”。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不得照抄原文内容)
发布:2024/12/14 14:30:2组卷:452引用:10难度:0.6
相关知识
汪曾祺散文阅读《腊梅花》
腊梅花作文(精选20篇)
关于植物的作文:冬天的腊梅花
写腊梅的350字作文:冬天的腊梅花
腊梅花作文(优秀10篇)
腊梅花的简笔画 腊梅花怎么画简单美丽
冬天的腊梅花六年级作文
冬天的腊梅花作文四百字
冬天的腊梅花作文3篇
描写腊梅花的作文精选
网址: 文学类文本阅读。腊梅花汪曾祺 ①“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②周紫芝《竹坡诗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10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