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及社会实践等内容,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全球思想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理论上,它有助于为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文化支持和思想保障;实践上,探讨有效的融合路径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通过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还有助于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与共生。
整合传统文化课程与专业教学。高校在整合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课程内容到教学方法的全方位革新。在课程内容上,可将孔子的仁学思想、道家的自然哲学、兵家的战略思想等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具体而言,在法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可以深入探讨《孟子》中的“人性本善”理论如何影响现代法律的伦理基础。在工程与科技领域,可以探索《九章算术》的数学原理在现代计算机编程中的应用,或是《天工开物》中的机械设计理念如何启示现代工程技术创新,以此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可以具体化为个性化教学和互动式学习,例如在授课中引入角色扮演或模拟法庭辩论,让学生扮演古代文人、历史人物,借助实际情境再现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冲突。在理工科教学中,则可以让学生团队基于《梦溪笔谈》中的科技发明进行现代化改良设计,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将传统智慧转化为现代创新成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和时代价值。
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的校园活动与社团组织活动。校园活动可以是诗词朗诵会、书法、绘画展览、传统戏曲和民族音乐演出等,旨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参与者在欣赏中学习到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还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社团组织则包含了国学社、茶艺社、武术社等,国学社可以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邀请国学专家深入讲解《易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引导学生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茶艺社则可以教授学生冲泡技巧、茶叶知识以及茶文化背后的哲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茶艺带来的精神享受和文化深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应深入到高校教育管理的每一个实践环节中,形成一种全面、深入、持久的文化教育策略。课程内容的优化融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并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开展则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作者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精选5篇)
“中华母亲花”“硬核”亮相花博会,将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大文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精选(九篇)
以视觉传达设计为载体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上口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花丝与珐琅传统技艺”立项省级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6篇)
杨浦着力课程开发 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
创新校园文化育人 青岛职院“教育月”让传统文化涌起时代浪花
我校外国留学生深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网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管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10575.html
上一篇: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介绍 |
下一篇: 中国之花(探寻中国文化中花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