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适应一词进行了充分的演绎,从那时起,人类对于生命自然界适应法则的探索也日渐深入。从生命科学角度,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适应现象是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下而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对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来说,对于环境的适应是为了能够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对于人类,更是至关重要。
举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例子。在夜晚关上屋子里的灯时,最初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才能逐渐看清物体的轮廓。夜晚走在昏暗的路上,前面骤然出现汽车灯的强光,最初也会感到一片耀眼,几秒钟后才渐渐看清楚。冬天用冷水洗手,刚接触时会感觉有些凉,但如果水温不是过冷,过一会儿就能适应。这些现象其实都是人体感官对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虽然在生活中人体这些微妙的适应变化常常被忽视,但每一种变化都是长达数以万年的进化产生的生命奇迹。
通过对大自然的感知,人们也赋予了“适应”以更深层次的文学和哲学涵义。比如,随机应变、因地制宜等词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等典故,都反映出了人们对于环境影响人、人适应环境,环境与人相互选择的智慧体悟。
在医学领域,适应的概念在其原有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含义的基础上,又有所延伸。《适应论:认知人体的内在生命力》一书,由我国著名神经科学专家吕国蔚教授及国内其他神经科学、适应医学、老年医学等方面专家及研究人员共同编撰。本书正是以唯物辩证视角,依次叙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自然与生命、压力与应激、健康与疾病、自愈与适应、医疗与养生、临终与死亡等方面的对立与统一,侧重揭示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损伤与防护、代偿与再生和自愈与适应等内容的辩证内涵,使读者可以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生命、认识疾病、指导医疗养生。
适应论:认知人体的内在生命力
吕国蔚,吉训明,李思颉主编
ISBN978-7-03-073615-4
责任编辑:罗静,高璐佳
本书中提到的适应观念,一方面,与上述的适应理念一样,人体的机能状态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协调。当人体由健康状态转化为疾病状态时,机体需要调动各种各样的抵御、清除、修复等机能,目的是将疾病作为外敌,恢复原有的健康状态。比如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是指向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系统脱敏疗法通过层层升级的适应性训练,可以使部分患有恐惧症、焦虑症的患者几乎消除心理障碍。然而,这种适应常常比较被动,需要环境变化作为驱动。在医学界,有一种更加新颖的观念,被称为内源性适应,也可称为“预适应”,即在人体健康状态时,通过一系列干预使机体自身能够产生一定的抵御疾病的能力,那么当疾病真正到来的时候,便可使人体对与这种变化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从而达到防治未病的预防效果。最常见的内源性适应实例,便是运动。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人对于疾病的适应能力。如在一定的海拔高度(3000~5000m)进行适度的体能训练,能够增强人体对于缺氧的抵御能力。
对于本书中所涉及的内源性适应理念,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教授带领团队数年如一日地深入研究。研究团队基于人体对于外界环境和机体内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创建了“预适应”的临床实施方法,通过重复的、可耐受的低氧训练增加机体对于缺氧的耐受能力,以低氧刺激抵抗缺氧损伤的内源性保护,进一步开展的“肢体远隔缺血适应”训练策略,通过使用远隔缺血适应训练仪对双上肢进行短暂、反复的血流阻断与恢复,调控人体的免疫、神经、体液等信号通路,协同激活内源性脑保护机制,从而对抗脑血管病带来的缺血损伤。
可见,复杂的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适应的过程本身是机体应对环境选择而作出的改变,适应所产生的改变使得机体能够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下去,这种变化既发生在每一个小小的细胞里,也发生在庞大的种族群体之中。一旦环境与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就会有机可乘。
因此,探索适应医学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体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
本书由我国著名神经科学专家吕国蔚教授及国内其他神经科学、适应医学、老年医学等方面专家及研究人员共同编撰,内容汇集了本领域众家之所长,既包含前沿生命科学理论及实践基础,又不乏笔者在此基础上对生命奥秘的深刻哲学领悟。
本书以唯物辩证视角,依次叙述形而上与形而下、自然与生命、压力与应激、健康与疾病、自愈与适应、医疗与养生、临终与死亡等方面的对立与统一,侧重揭示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损伤与防护、代偿与再生和自愈与适应等内容的辩证内涵,深入浅出,期望读者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理解生命、认识疾病、指导医疗养生,营造与驾驭人生。
在浩瀚的宇宙中,什么是永恒的?答案也许有多种,也许有人说生命是永恒的,因为生命是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创造奇迹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在生命世界里,人类是渺小的,也是伟大的!
在宇宙历史长河138亿年的发展变迁中,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仅短短的4000余年,有太多的谜团有待探索及解答。但人类在不断进取中前进,在对从宏观宇宙到微观世界的认识中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通过获得的成就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欣赏到雾里看花背后的无限风光。回顾生命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无不体现了无数先哲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创造出系统、创新的造福人类的成就。当人们为了进行生命医学研究,经历了艰辛劳动和不懈努力后,总渴望着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及新的希望。对未知世界奥秘的好奇也许出于潜意识中对未知世界的渴望,我们希望踮起脚尖去眺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充满神奇的大千世界。对生命医学的认识、探索及创造一直都伴随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的发展和提升。
吕国蔚教授带领团队编撰的这本专著—《适应论:认知人体的内在生命力》,从独特唯物辩证视角理解生命、认识疾病、解读医学、感悟人生,诠释了生命内涵及意义,是一部以生命-医学-人生为主线的力作!相信对于广大读者是非常好的大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2022 年 9 月 27 日
相关阅读:适应论:认知人体的内在生命力
(本文编辑:王芳)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
相关知识
植物的物种分化与生境适应.pptx
丽水:建设适应气候变化的新时代美丽城市
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植物如何适应“光”丨笺草释木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范文
通过植物也能找到人类的认知根源吗?
花内雄蕊分化及其适应意义
如何让刚度过休眠期的植物快些适应新环境?做到2点,顺利越秋
七叶一枝花适应种植温度几度?
植物的根系拓扑结构与生态适应.pptx
在宁静中体会生命的真谛,描摹生命的本体
网址: 适应,让生命更完美——《适应论:认知人体的内在生命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2784.html
上一篇: 水花生,水生植物的代表(水花生的 |
下一篇: 若有定义“intb[8],*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