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吐鲁番,坐落着一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沙漠植物园。这里生长着多种奇特的荒漠植物,它们面对缺水、高温及强风等诸多不利环境因素,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沙漠植物景观。这里便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植物园———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漫步园中,随处可见沙拐枣的身影,枝条有的舒展,有的拐曲,花期开花朵朵,芳香浓郁;果期硕果累累,颜色丰富美丽,红的、绿的、粉的果实如灯笼般挂在枝头……果期从4月底持续到5月底,将植物园装扮得十分美丽。
因其在防风固沙方面的卓越贡献,沙拐枣也常出现在防护林和沙漠公路的沿线。它犹如散落在戈壁荒漠的明珠,被科研工作者带了回去,在植物园里安了家,繁衍不息,生机勃勃。
自然生境遭到破坏
据了解,沙拐枣属植物是干旱区沙漠和戈壁上广泛分布的强旱生或超旱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南部和非洲北部。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康晓珊告诉记者,沙拐枣属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果实外部的形态特征区分。分类学上几经归并,该属保留了36种和11变种,中国有25种,占全世界种类的2/3以上,其中新疆最多,有22种。
沙拐枣属植物起源于古地中海,其中广布的有泡果沙拐枣和蒙古沙拐枣,狭域分布的我国特有种有11个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区,是沙质及部分砾质荒漠植被的重要建群种之一。
沙拐枣属植物大多是优良固沙植物,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建设方面。此外,因为当年生干、鲜幼枝是骆驼和羊的良好饲料,同时具有薪柴、固沙、蜜源等经济价值,很多自然分布的沙拐枣属植物遭到破坏。
“经过我们团队连续多年的考察,发现很多原来标本上记录的分布地点已经很难寻找到沙拐枣的踪迹(如新疆的吉木乃、五台、博乐等地),现存的居群除了在沙漠深处人为破坏较轻外,在很多区域都由于放牧、开垦土地、开发旅游、新建公路等原因遭到严重破坏。”康晓珊告诉记者。
由于沙拐枣多生长在干旱荒漠地带,风沙大、水文条件差、土壤贫瘠且多盐渍化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植物难以形成结构复杂、郁闭和富有多样性的群落,群落结构非常脆弱,人为因素更是加剧了生境片断化,因此保育工作刻不容缓。
收集及保育
据康晓珊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起,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就开始了沙拐枣属植物的专属引种工作。现已完成了中国沙拐枣属植物分布区近3/4范围野外引种,掌握了成熟的繁育、种植和造林技术。
研究团队开展了长期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定位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积累了较丰富的野外调查实践经验和丰厚的前期工作基础。
同时,编制了《沙拐枣造林技术规程》(包括育苗),完成和参与了《中国植物志》和《新疆植物志》中沙拐枣属的编写。
建成了《中国植被》和《新疆植被及其利用》等专著记载的白皮沙拐枣、红皮沙拐枣、南疆沙拐枣和泡果沙拐枣等群落样地,并适度引入伴生的其他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增加园景建设内容。
建成了以沙拐枣标本园、群落植被样地、田间种质资源圃和数据库(包括活植物信息、苗圃管理信息、定植信息、蜡叶标本信息、种子标本信息、活植物图片等)“四位一体”的沙拐枣专类园体系。
现已收集到90%的国产沙拐枣属植物,引种定植了19种(变种),结出的大量果实收集后可用于培育实生苗、科研实验以及外单位引种。沙拐枣植物在植物园及其他生态建设上的应用推广获得了极大地成功,荣获了多个省部级奖项。
“沙拐枣属植物的分类及是否存在杂交问题是该属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康晓珊说,沙拐枣研究团队从分类学、生态学、群落学、解剖学、繁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十几年的研究。
她表示,专类园的建立,有效提升了沙漠植物园在专类植物研究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沙拐枣属植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多样性保护研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植物种质资源储备,同时也为深入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植物园仍在致力于沙拐枣属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育,计划在收集全国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逐步收集全球的沙拐枣种质资源,建立世界沙拐枣研究中心。
头状沙拐枣
乔木状沙拐枣
头状沙拐枣花枝
白皮沙拐枣果枝
头状沙拐枣植株
相关知识
可以防风固沙的植物是哪些?
库布其:防风固沙有妙招 绿色“精灵”开财源
沙漠常见的固沙植物
沙漠之花是什么植物?沙漠植物有哪些?
来了解这几种治沙植物!沙嵩 花棒 白刺 梭梭 柠条
沙拐枣属植物的物候学观测
河西沙拐枣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引种
常见沙漠植物
适合低洼盐碱地种植的植物
巴彦淖尔市建成单体最大沙生灌木繁育基地
网址: 沙拐枣: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28078.html
上一篇: 滨海的草根阶层——草海桐 |
下一篇: 哪些植物有防风固沙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