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术:
红冠桉(corymbiaptychocarpasubsp.aptycha),英文名springbloodwood,又名皱果桉,属桃金娘科桉属,原生地澳大利亚。红冠桉是中等乔木,高8-10m,树苗始花期3~4年,花期为9月至翌年3月,花色为白色、粉红色及深红色,常见为粉红色。花茎上有许多朵类似火炬的单花,花朵直径可达7㎝,位于侧枝顶端,在凋谢期若无外力摇晃,干花的花瓣凋落很慢,花色与鲜花颜色无差异,观花期较长,形成非常壮观的盛花期。
在我国桉树作为主要用材林培育,其园艺观赏价值研究和开发较少;而在国外,桉树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花卉园艺景观树种。近年来,红冠桉已在我国成功引种驯化,开始在南方地区作为园林观赏树种应用。虽已有企业发现红冠桉在花卉园艺景观及鲜切花观赏产业开发的潜在市场需求,但红冠桉种子成熟需要10个月以上,果实似圆锥形,外壳坚硬,高2~3㎝,直径1~2㎝,含种子8~10粒;种子空瘪率较多,发芽率低。我国红冠桉种子一直依赖进口,国内没有种子繁殖基地,种子进口成本高。因此,通过茎枝无性繁殖方法培育新优植株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报道红冠桉相关研究的文献仅2篇,理论基础匮乏,红冠桉种苗市场紧缺,阻滞了其作为园林观赏乔木的推广利用和鲜切花产业的发展进程。高丽琼等和杨艳等2个课题组成功建立红冠桉再生体系,但存在以下问题:①继代增殖材料节间较长,不同无性系的平均节间长度1.6~2.4㎝,容易造成增殖材料在诱导生根过程中易出现茎干死亡,以及苗弱的现象;②在生根过程中茎基部产生愈伤组织,在后期移栽成活率方面也受到较大的影响;③生根时间长,长达约7周。因此,本研究以红冠桉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建立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达到诱导周期短、增殖芽健壮伸长生长快、增值率高、生根率高、瓶苗健壮、移栽成活率高的目的。为工厂化生产和培育红冠桉组培苗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使红冠桉再生体系整体表现出腋芽诱导率高、增殖快、增殖倍数高、不定芽生长快、生根率高、瓶苗健壮、移栽成活率高等特点,为新优花卉红冠桉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1:外植体预处理
剪除多年生红冠桉母树枝条,待剪除部位的新生枝条萌芽生长45天后,采集半木质化新生枝条,切取新生枝条茎尖以下一节长5cm且带一个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
c2:外植体表面消毒
将步骤c1中的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15min后,在无菌超净台内依次用无菌水浸泡1min、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在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4~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得到消毒后的外植体;
c3:芽诱导
将经步骤c2处理之后的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5~20天,得到芽诱导后的外植体;
c4:获得丛生不定芽
切取经步骤c3处理之后的外植体上的长度大于2cm的单个无菌腋芽,将单个无菌腋芽切成0.5~1cm的腋芽茎段,将腋芽茎段转接至多芽体诱导培养基上培养25~30天后获取体积不小于1cm3的多芽体,将多芽体切成体积为0.5cm3的小芽块,将小芽块转接至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5~30天后获得嫩茎长度大于2cm的丛生不定芽,经上述反复循环5代以获得大量的丛生不定芽;
c5:生根培养
从经步骤c4处理之后得到的丛生不定芽中切下单芽高度不小于3cm的嫩茎,将嫩茎转入生根苗培养基中培养,在自然光照和28~32℃的恒温条件下培养20~30天以诱导不定芽生根,从而获得生根苗;
c6:炼苗与移栽
将步骤c5中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室外大棚中培养10天后得到组培苗,将组培苗移至组培瓶中炼苗,将用于培养组培苗的组培瓶的瓶盖拧松炼苗1天后,向组培瓶中添加少量的自来水,随后掀盖炼苗2天,从组培瓶中取出组培苗并移栽至红壤基质上,移栽过程中边移植边浇水,移栽20天后统计各栽培基质幼苗的成活率,随后降低遮荫度并按常规幼苗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进一步的,步骤c3中的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5mg/l6-ba、20~30g/l蔗糖和8~9g/l卡拉胶。
进一步的,步骤c4中的多芽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3mg/l6-ba和0.5mg/lzt。
进一步的,步骤c4中的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2~0.8mg/l6-ba、0.02~0.06mg/liba、0~0.03mg/lzt、20~30g/l蔗糖、6~8g/l卡拉胶、0~0.03mg/lnaa和2%新鲜椰子水。
进一步的,步骤c4中的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中附加的6-ba为0.8mg/l,iba为0.04mg/l,zt为0.03mg/l。
进一步的,步骤c5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2~0.5mg/liba、0.1~0.2mg/lnaa、15~20g/l蔗糖、6~8g/l卡拉胶和6ml/l200倍edta-fe母液。
进一步的,步骤c5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中的iba为0.5mg/l,naa为0.2mg/l,同时步骤c5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中还添加有200倍铁盐母液6~10ml/l。
进一步的,所述的ms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如下:1900mg/lkno3,1650mg/lnh4no3,332mg/lcacl2·2h2o,370mg/lmgso4·7h2o,170mg/lkh2po4,22.3mg/lmnso4·4h2o,8.6mg/lznso4·7h2o,6.2mg/lh3bo3,0.83mg/lki,0.25mg/lnamoo4·2h2o,0.025mg/lcuso4·5h2o,0.025mg/lcocl2·6h2o,2.78mg/lfeso4·7h2o,37.3mg/lna2·edta·h2o,100mg/lmyo-insitol,2mg/lglycine,0.1mg/lthiamine·hcl,0.5mg/lnicotinic·acid,0.5mg/lpyridoxine·hcl,ms培养基的ph为5.8。
进一步的,在步骤c6中的红壤基质中培养时,在红壤基质苗床的上方搭2层拱形遮阳网,培育过程中采用两头通风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在早上九点、下午三点和傍晚六点三个时段进行浇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腋芽诱导快速、诱导率高、增殖倍数大、丛芽粗壮、不定芽伸长生长快、生根率高、根系发达、生根苗粗壮、移栽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栽植管理成本低等优点,并提供了一种稳定且高效的红冠桉枝条茎段离体植株再生方法,本发明培养的红冠桉幼苗适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可培育出健壮且叶片展开的红冠桉,节省了红冠桉种子的进口成本,对提高红冠桉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c1:外植体预处理
剪除多年生红冠桉母树枝条,待剪除部位的新生枝条萌芽生长45天后,采集半木质化新生枝条,切取新生枝条茎尖以下一节长5cm且带一个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
c2:外植体表面消毒
将步骤c1中的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15min后,在无菌超净台内依次用无菌水浸泡1min、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在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4~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得到消毒后的外植体;
c3:芽诱导
将经步骤c2处理之后的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5~20天,得到芽诱导后的外植体,上述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5mg/l6-ba、20~30g/l蔗糖和8~9g/l卡拉胶,以提高外植体的出芽系数,腋芽诱导率达97.1%,缩短腋芽诱导时间,加快多芽体诱导进度;
c4:获得丛生不定芽
切取经步骤c3处理之后的外植体上的长度大于2cm的单个无菌腋芽,将单个无菌腋芽切成0.5~1cm的腋芽茎段,将腋芽茎段转接至多芽体诱导培养基上培养25~30天后获取体积不小于1cm3的多芽体,将多芽体切成体积为0.5cm3的小芽块,将小芽块转接至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5~30天后获得嫩茎长度大于2cm的丛生不定芽,经上述反复循环5代以获得大量的丛生不定芽;上述多芽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3mg/l6-ba和0.5mg/lzt,多芽体的形成使外植体材料有限的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不定芽,缩短不定芽诱导周期,加快丛生不定芽诱导进度,提高工厂化育苗效率;上述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2~0.8mg/l6-ba、0.02~0.06mg/liba、0~0.03mg/lzt、20~30g/l蔗糖、6~8g/l卡拉胶、0~0.03mg/lnaa和2%新鲜椰子水,本实施例中的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中附加的6-ba为0.8mg/l,iba为0.04mg/l,zt为0.03mg/l,丛生不定芽培养基既可分化生长幼芽,又可提高增殖系数,还利于壮苗,进一步获得大量的丛生不定芽,并加快生根培养进度,进而缩短育苗周期;
c5:生根培养
从经步骤c4处理之后得到的丛生不定芽中切下单芽高度不小于3cm的嫩茎,将嫩茎转入生根苗培养基中培养,在自然光照和28~32℃的恒温条件下培养20~30天以诱导不定芽生根,从而获得生根苗;上述生根苗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2~0.5mg/liba、0.1~0.2mg/lnaa、15~20g/l蔗糖、6~8g/l卡拉胶和6ml/l200倍edta-fe母液;本实施例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中的iba为0.5mg/l,naa为0.2mg/l,同时还向生根苗培养基中添加了200倍铁盐母液6~10ml/l,该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95%以上,平均根条数6条/株,生根苗黄化坏死率极少,幼苗表现出健壮、茎粗、叶片深绿,展叶率较高的生长势;
c6:炼苗与移栽
将步骤c5中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室外大棚中培养10天后得到组培苗,将组培苗移至组培瓶中炼苗,将用于培养组培苗的组培瓶的瓶盖拧松炼苗1天后,向组培瓶中添加少量的自来水,随后掀盖炼苗2天,从组培瓶中取出组培苗并移栽至红壤基质上,移栽过程中边移植边浇水,移栽20天后统计各栽培基质幼苗的成活率,随后降低遮荫度并按常规幼苗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红壤基质中培养时,在红壤基质苗床的上方搭2层拱形遮阳网,培育过程中采用两头通风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在早上九点、下午三点和傍晚六点三个时段进行浇水。
本实施例中的ms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如下:1900mg/lkno3,1650mg/lnh4no3,332mg/lcacl2·2h2o,370mg/lmgso4·7h2o,170mg/lkh2po4,22.3mg/lmnso4·4h2o,8.6mg/lznso4·7h2o,6.2mg/lh3bo3,0.83mg/lki,0.25mg/lnamoo4·2h2o,0.025mg/lcuso4·5h2o,0.025mg/lcocl2·6h2o,2.78mg/lfeso4·7h2o,37.3mg/lna2·edta·h2o,100mg/lmyo-insitol,2mg/lglycine,0.1mg/lthiamine·hcl,0.5mg/lnicotinic·acid,0.5mg/lpyridoxine·hcl,ms培养基的ph为5.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稳定且高效的红冠桉枝条茎段离体植株再生方法,本发明培养的红冠桉幼苗适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可培育出健壮且叶片展开的红冠桉,节省了红冠桉种子的进口成本,对提高红冠桉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1:外植体预处理
剪除多年生红冠桉母树枝条,待剪除部位的新生枝条萌芽生长45天后,采集半木质化新生枝条,切取新生枝条茎尖以下一节长5cm且带一个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
c2:外植体表面消毒
将步骤c1中的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15min后,在无菌超净台内依次用无菌水浸泡1min、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在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浸泡4~5min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得到消毒后的外植体;
c3:芽诱导
将经步骤c2处理之后的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5~20天,得到芽诱导后的外植体;
c4:获得丛生不定芽
切取经步骤c3处理之后的外植体上的长度大于2cm的单个无菌腋芽,将单个无菌腋芽切成0.5~1cm的腋芽茎段,将腋芽茎段转接至多芽体诱导培养基上培养25~30天后获取体积不小于1cm3的多芽体,将多芽体切成体积为0.5cm3的小芽块,将小芽块转接至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5~30天后获得嫩茎长度大于2cm的丛生不定芽,经上述反复循环5代以获得大量的丛生不定芽;
c5:生根培养
从经步骤c4处理之后得到的丛生不定芽中切下单芽高度不小于3cm的嫩茎,将嫩茎转入生根苗培养基中培养,在自然光照和28~32℃的恒温条件下培养20~30天以诱导不定芽生根,从而获得生根苗;
c6:炼苗与移栽
将步骤c5中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室外大棚中培养10天后得到组培苗,将组培苗移至组培瓶中炼苗,将用于培养组培苗的组培瓶的瓶盖拧松炼苗1天后,向组培瓶中添加少量的自来水,随后掀盖炼苗2天,从组培瓶中取出组培苗并移栽至红壤基质上,移栽过程中边移植边浇水,移栽20天后统计各栽培基质幼苗的成活率,随后降低遮荫度并按常规幼苗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3中的芽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5mg/l6-ba、20~30g/l蔗糖和8~9g/l卡拉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4中的多芽体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3mg/l6-ba和0.5mg/lz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4中的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2~0.8mg/l6-ba、0.02~0.06mg/liba、0~0.03mg/lzt、20~30g/l蔗糖、6~8g/l卡拉胶、0~0.03mg/lnaa和2%新鲜椰子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4中的丛生不定芽增殖分化培养基中附加的6-ba为0.8mg/l,iba为0.04mg/l,zt为0.03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5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具体为ms培养基中附加有0.2~0.5mg/liba、0.1~0.2mg/lnaa、15~20g/l蔗糖、6~8g/l卡拉胶和6ml/l200倍edta-fe母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5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中的iba为0.5mg/l,naa为0.2mg/l,同时步骤c5中的生根苗培养基中还添加有200倍铁盐母液6~10ml/l。
8.根据权利要求2-4或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s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如下:1900mg/lkno3,1650mg/lnh4no3,332mg/lcacl2·2h2o,370mg/lmgso4·7h2o,170mg/lkh2po4,22.3mg/lmnso4·4h2o,8.6mg/lznso4·7h2o,6.2mg/lh3bo3,0.83mg/lki,0.25mg/lnamoo4·2h2o,0.025mg/lcuso4·5h2o,0.025mg/lcocl2·6h2o,2.78mg/lfeso4·7h2o,37.3mg/lna2·edta·h2o,100mg/lmyo-insitol,2mg/lglycine,0.1mg/lthiamine·hcl,0.5mg/lnicotinic·acid,0.5mg/lpyridoxine·hcl,ms培养基的ph为5.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6中的红壤基质中培养时,在红壤基质苗床的上方搭2层拱形遮阳网,培育过程中采用两头通风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在早上九点、下午三点和傍晚六点三个时段进行浇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预处理、外植体表面消毒、芽诱导、获得丛生不定芽、生根培养和炼苗与移栽。本发明具有腋芽诱导快速、诱导率高、增殖倍数大、丛芽粗壮、不定芽伸长生长快、生根率高、根系发达、生根苗粗壮、移栽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栽植管理成本低等优点,并提供了一种稳定且高效的红冠桉枝条茎段离体植株再生方法,本发明培养的红冠桉幼苗适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可培育出健壮且叶片展开的红冠桉,节省了红冠桉种子的进口成本,对提高红冠桉的观赏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邢文婷;陈彧;杨众养;陈毅青;徐佩玲;董晓娜;陈培;陈显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0.08
技术公布日:2019.12.17
相关知识
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兰花组培快繁技术概叙
养花-中国兰的组培快繁技术
香花槐组培苗的快繁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育苗快繁目录 ===
花卉组培技术及前景
多肉组培这么高级的玩意儿,到底有什么样的玄机?
植物快繁新技术
2023第十三期全国植物扦插组培与嫁接技术实践培训班(4月北京)
视频:天津克隆组培技术新突破 培育出名贵花卉
网址: 一种新优花卉红冠桉组培快繁方法与流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416.html
上一篇: (新版)绿化工职业技能资格考试题 |
下一篇: 刺槐干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 根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