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清华大学林欣实验室及同济大学贾鑫明实验室在《Nature Immun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ARD9S12N facilitates the production of IL-5 by alveolar macrophages for the induction of type 2 immune responses”的文章。文章报道了CARD9基因多样性S12N变异体是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易感基因,并阐明了其诱导发病的分子机制。ABPA的致病菌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据估算,每天每人平均会吸入数百个烟曲霉菌孢子,免疫状态正常的机体在吸入烟曲霉菌孢子后机体的固有免疫系统能够迅速发生应答,因此不易导致侵袭性感染;而在遗传易感个体中,烟曲霉菌经由机体呼吸道吸入后,可粘附于气道内过多的黏液中,诱导很强的过敏反应。据估计,在慢性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ABPA的患病率为1%-12.9%,在入住ICU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中,ABPA的患病率可高达38.6%,在肺囊性纤维化的患者中约为7~9%,其可能是哮喘患者死亡的一个特殊危险因素。迄今为止,ABPA 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CARD9是C型凝集素受体(CLR)通路下游的重要接头蛋白,通常情况下,机体通过CARD9激活经典的NF-κB(p65)信号通路,活化Th17和Th1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抗真菌感染。在与上海市肺科医院徐金富教授的合作中,林欣和贾鑫明课题组对 ABPA临床患者进行CARD9基因组的筛查,发现ABPA病人固有免疫细胞中CARD9基因存在高频率的S12N的基因突变,通过构建CARD9S12N基因敲入小鼠,发现该小鼠经烟曲霉菌感染后发生了非常类似于人ABPA患者的Th2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进一步研究CARD9S12N基因敲入小鼠对烟曲霉菌感染的发病机制发现烟曲霉菌通过CLR受体激活巨噬细胞的非经典的NF-κB(RelB)信号通路,通过调控IL-5的表达,激活嗜酸性粒细胞产生,从而驱动Th2细胞分化和过敏反应。同时,在携带CARD9S12N多态的ABPA患者外周血PBMC中,进一步验证了单核细胞在曲霉刺激后,产生IL-5,并且IL-5的产生与RelB的激活相关。该研究系统的阐明了CARD9基因多样性变异导致ABPA发病的分子机制,从而将为ABPA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治疗策略。
林欣课题组多年来一直研究CARD家族分子介导的NF-κB 激活对免疫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贾鑫明课题组注重于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两个课题组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机制有多年的合作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Immunity》、《J. Exp. Med.》等国际一流免疫学和基础医学期刊上。本项研究进一步阐明了CARD9S12N基因多样性在激活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该研究将为阐明天然免疫细胞在诱导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引自:中国免疫学会
相关知识
武汉植物园揭示莲属植物种间花色分化的基因顺反式调控变异规律
破解辣椒种质创新瓶颈 我国科研团队找到调控辣椒开花时间的钥匙
揭秘基因组“暗物质”——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非编码RNA的调控作用机制”...
昆明植物所总结植物重瓣花形成的分子遗传调控机制
我院董双林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小菜蛾利用植物“防御物质”识别寄主植物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植物特化性状形成及定向发育调控”研究任务招标指南
华中农大在鲜切花采后衰老的转录后水平调控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植物的开花受到多种途径的调控。某植物成花诱导的基因
Plant Physiology | 植物开花的调控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智海剑教授团队破解大豆与大豆花叶病毒攻防机制
网址: 清华大学林欣团队《Nat Immunol》发文阐明CARD9基因变异调控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发生机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452.html
上一篇: 大棚花卉灰霉病的防治 |
下一篇: 樱桃番茄叶霉病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