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甘肃:合作组织生机勃勃 榆中农民分享专业合作社红利

甘肃:合作组织生机勃勃 榆中农民分享专业合作社红利

  金秋10月,甘肃省蔬菜外销主产地——榆中县的蔬菜大田里,处处可见最后一茬蔬菜紧张采收、装运的景象。伴随着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榆中农村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地道的庄稼汉们在合作社既是从事种植、养殖的社员,又是可以分享合作社收益的股东。

  近几年来,榆中县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围绕蔬菜保鲜冷藏和高原夏菜、花卉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品,依托农村基层组织、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基层技术站所等,按照群众自愿、形式多样和“民办、民管、民有、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和扶持发展了一大批技术服务型、产销一体型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7家,其中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有93个,占95.9%。入会会员4118人,带动农户8097户,入股资金4212万元。

  蔬菜合作社:带动乡亲奔小康

  今年5月至10月,每天都有60吨“众发”鲜菜从榆中县启程,运往近3000公里之外的广州江南市场销售。

  “众发”是榆中众发蔬菜产销合作社在广州市场上创立的蔬菜销售品牌。合作社的领头人、理事长胡玉忠是乡亲们的主心骨。生长在连搭乡胡家营村的胡玉忠是一社的社长,也是大伙儿眼中敢闯敢为的“能人”。

  胡家营村一社地处榆中南北两山之间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群众生活难以自足。胡玉忠领着大家引种芹菜、菜花、甘蓝、白菜、莴笋等10多种蔬菜,用了近10年时间,完成了种植结构性调整,由种粮逐渐转变成了种菜,群众的日子也开始红火起来。2004年,胡家营村被省农牧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但好景不长,在2006年蔬菜大量上市时,菜价却一跌再跌。好多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农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焦急的目光汇集在社长胡玉忠身上。内外交困之际,胡玉忠带领十几户农民集资三十几万元建起蔬菜销售联合体,将村里的蔬菜打包装车,直接拉往广州市场销售,迈开了联合销售蔬菜的第一步。

  第一次搞销售他们出师不利。由于不懂保鲜技术,几天后他们到达广州时,车上的菜已经发黄发烂,无法销售,一下子把集资的钱基本都赔了进去。好在这事没有让股东们灰心,他们重新集资入股后,学习冷藏保鲜的关键技术,严把质量关。慢慢的众发蔬菜合作社的菜在当地市场站住了脚。有了一部分固定客户后,“众发”品牌渐渐叫响,菜卖得最快,价钱也最高。

  销路打开了,合作社在大量销售农民蔬菜的同时,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无公害种植技术,并且由广州反馈回准确信息,引进芥菜、奶白等南方蔬菜品种,使种植由盲目走向心中有数,从只盯着兰州市场转变到看全国市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2007年合作社外销蔬菜8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157万元,纯收益63.7万元。股金分红总额24.25万元,本村农民人均蔬菜经济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今年截至目前销售蔬菜5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目前,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66人,股东有32户。合作社会员中有5户是贫困户,以他们所种的蔬菜入股,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销售问题,又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胡玉忠最得意的是:“合作社成立以来,村民的菜烂在地里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与胡玉忠们当年懵懵懂懂闯广州不同,从事蔬菜种植、收购、批发、零售的康德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蒋晓瑞、蒋元伟等人从一开始就抓住进入市场的关键———信息。2003年康德蔬菜有限责任公司在定远镇蒋家营村七社成立之日起,抓信息一直是这个合作组织制胜的法宝。他们派出专人,长年驻守在成都、徐州、武汉等地。当地市场什么菜好销、当地有什么新品种,信息都及时反馈到合作社成员这里,为菜农们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种什么,种多少,能卖什么价钱,我们的菜农们都明白得很。”蒋晓瑞说:“我们每天往徐州发30吨菜,往成都发20吨。因为菜种得对路,质量又好,当地市场每天都用我们的菜‘开盘’。”

  2007年,康德这个有33个会员的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总收入达580万元,纯收益60万元,为股东分红35万元。

  花卉合作社:鲜花富了猪咀岭

  李福春是个爱琢磨庄稼活儿的种植科技户。用乡亲们的话说:种啥啥有好收成。这两年,李福春和村里的几个花卉种植科技户种起了鲜花。2007年8月,李福春和其他9人共同组成了猪咀岭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多次邀请省市花卉专家举办鲜切花卉栽培技术培训。在省农广校、甘肃农业大学、农技中心等科研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过去只会种庄稼的农民侍弄起玫瑰、菊花来得心应手。不仅如此,合作社强化产销对接,狠抓花卉外销,去年合作社外销鲜切花卉4000万枝,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又吸引3个农户入股花卉合作社,为合作社增加了更多的投入。

  养猪协会:标准猪舍促增收

  12年间,青城镇养猪协会从青城镇城河村成长壮大,如同滚雪球一般,集结了全镇养猪大户,发展成为兰州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甘肃省无公害生猪产地。

  协会会长曾善和最早是生猪养殖户。1996年9月,曾善和与3人合伙,用20头母猪开始生猪规模养殖。10年来,协会大力推行协会+农户的模式,培养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养殖户,带动周边地区养殖规模达50头以上的农户80户,100头以上的农户20户,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个。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协会目前占地45亩,累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336间6800多平方米的猪舍及完善的配套设施。母猪发展到目前的600头。会员从刚开始的3人发展到目前的50人。2007年生猪出售4800头,实现销售收入524万元,利润96万元。股金分红总额达到100万元。实现了以养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带领社员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让榆中县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们倍感振奋。“我们准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发展适合自己的合作组织,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合作经济的红利。”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镜头,会长胡玉忠的话简短而有力。

相关知识

甘肃香农堂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
部分省级人民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政策摘要(2007
定边县太阳花葵花农民专业合作社
甘肃榆中打造“牡丹品牌”形象 全方位发展旅游
甘肃榆中:百合丰收“好钱景” 绘就增收“好丰景”
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
绥东村花卉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分红了
湖南省国家级农民合作社名单
历史悠久 组织完善 法国、荷兰农业合作社发展简介
良种配良法 产业化带来新格局

网址: 甘肃:合作组织生机勃勃 榆中农民分享专业合作社红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498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百香果存储方法
下一篇: 这家农业合作社被授予“农文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