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白粉病类
花卉白粉病类
第1页
白 粉 病 类
月季白粉病
瓜叶菊白粉病
凤仙花白粉病
大丽花白粉病
一品红白粉病
紫薇白粉病
牡丹白粉病
菊花白粉病
花卉白粉病类
第24页
防治办法
1、降低侵染起源 冬季及时去除病落叶,剪除病枝,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植株不宜过密,注意通风透光。
3、化学防治 发病季节,可喷洒15%粉锈宁1000倍液;80%代森锌WP500倍液等。
花卉白粉病类
第25页
一品红白粉病
症 状
病 原
发病规律
防治办法
一 品 红
花卉白粉病类
第26页
症状:危害叶片、嫩梢。发病早期,病叶、病梢出现白粉病斑,随病害发展,整片充满白色粉状物。叶片卷曲、变小、发黄,严重脱落。
花卉白粉病类
第27页
花卉白粉病类
第28页
病原: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 clavata ].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拟粉孢属[Oidiopsis sp.]
花卉白粉病类
第29页
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芽、病叶、病枝上越冬。翌年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进行首次侵染。借风传输。直接侵入或气孔侵入。条件适宜,病害可屡次侵染。
发病规律
花卉白粉病类
第30页
防治办法
1、降低侵染起源 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
2、加强栽培管理,改进环境条件。合理施肥,氮肥不宜过多,增施磷、钾肥。室内种植应控制好温湿度,保持通风透光。
3、化学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宁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硫磺粉等;
花卉白粉病类
第31页
大丽花白粉病
症 状
防治办法
发病规律
病 原
大 丽 花
花卉白粉病类
第32页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柄和花蕾。病部产生白色粉状物。病叶卷曲、变黄,嫩梢畸形。花蕾不能开放或花畸形。
花卉白粉病类
第33页
花卉白粉病类
第34页
花卉白粉病类
第35页
病原: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属、廖白粉菌[ Erysiphe polygomi DC.]。
花卉白粉病类
第36页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闭囊壳在病叶、病芽和病花蕾上越冬。翌年环境条件适宜,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传输。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花卉白粉病类
第37页
防治办法
1、降低侵染起源 冬季及时去除病落叶,剪除病枝,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量施用氮肥。植株不宜过密,注意通风透光。
3、化学防治 发病季节,可喷洒15%粉锈宁10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花卉白粉病类
第38页
瓜叶菊白粉病
防治办法
症 状
病 原
发病规律
瓜 叶 菊
花卉白粉病类
第39页
症状 :危害叶片、茎、花梗、花芽。早期出现小白色病斑,后叶片充满白色粉状物。危害部位畸形,植株矮化,叶片提早枯黄。
花卉白粉病类
第40页
花卉白粉病类
第41页
病原: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属、二孢白粉菌 [Erysiphe eichoracearum DC.]。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粉孢属、豚草粉孢霉菌[Oidium ambrosiae Thum.]
花卉白粉病类
第42页
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起源;借气流传输。直接侵入。病害发生与温度关系亲密,温度15-20℃有利于病害发生。普通11月和第二年3-4月为发病盛期。温室通风不良,湿度较高时,轻易发病。瓜叶菊品种抗病性差异不显著,均为感病品种。
发病规律
花卉白粉病类
第43页
防治办法
1、降低侵染起源 秋末应及时去除病株和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应通风透光,湿度不宜过高。
3、化学防治 发病早期,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花卉白粉病类
第44页
凤仙花白粉病
症 状
防治办法
发病规律
病 原
凤 仙 花
花
花卉白粉病类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知识
花卉白粉病类课件PPT
《花卉栽培》课件.ppt
花卉养护知识课件.ppt
花卉栽培技术完整版全套ppt课件教程.ppt
博物馆建筑设计ppt课件
花卉整形修剪、促成抑制栽培ppt课件
花卉栽培技术完整版教程全套ppt课件最全.ppt
《百合花》PPT课件3
花卉的繁殖技术课件
花朵创意美术ppt课件
网址: 花卉白粉病类课件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535.html
上一篇: 花叶子上面有白色的粉怎么处理,怎 |
下一篇: 花叶子上面有白色的粉怎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