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季花生,锈菌夏孢子不存在越冬与越夏的问题。种子能带菌传播。温度影响夏孢子萌发及潜育期的长短,直接影响锈病的发生早晚,严重程度,当日平均气温21~24℃潜育期为10~14天,24.5~26.5℃潜育期为6~8天。病害控制主要措施有:①消灭菌源。春花生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秋花生收获后将病蔓堆沤发酵做肥料,减少菌源,延迟发病。②采用抗病良种。
目录 1 分布和为害 2 病因 3 侵染过程和病... 4 病害控制由落花生柄锈菌引起,主要为害花生叶片,也可侵染托叶、茎、子房柄和荚果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
全世界普遍发生,在印度、美国、阿根廷、乌拉圭以及亚洲的黑海区域为重要的病害。中国主要发生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河南、江苏、山东、河北省个别年份生长后期偶有发生。严重发生年份一般减产30%~40%,发生早,损失重,发生晚,损失轻。花期发病一般损失约49%,结荚期31%,结荚中期18%,收获前发病损失不大。病菌夏孢子主要侵染叶片、叶柄、托叶、茎、子房柄及荚果基部。初叶片背面出现白色小疤,与其相对称的正面呈现黄色小点,1~2天后小疤逐渐扩大,黄褐色,夏孢子堆圆形,直径0.3~0.6毫米,周围叶肉组织变暗绿色,叶片上夏孢子堆多时,密集并彼此聚合呈不规则形,病害严重时,花生叶片变黄干缩、脱落、全株枯死,托叶上夏孢子堆较大,其他部位呈椭圆形,长1~2毫米,荚果上夏孢子堆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1~2毫米。
病原物为落花生柄锈菌(Puccinia arachi-dis Speg.),属担子菌,锈菌目。只具夏孢子时期,仅在很少地方(南美乌拉圭)见到冬孢子。夏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22~27×22~23(微米),平均24~29微米,黄褐色,有微刺,孢子中轴两侧各有一个发芽孔,淡黄色后变深桔黄色,夏孢子存活期短,夏季室温下16~29天失去发芽率,在5℃的冰箱中能保持生活力一年之久。发芽适温为24.5~28℃,16℃以下发芽率显著降低。夏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芽,因此多雨高湿季节病害流行,盛夏温度过高,不利于此病发展。
落花生柄锈菌在中国只产生夏孢子,夏孢子的寿命很短,因而在许多地区不能越冬,一般在亚热带一年多熟的花生产区可以越冬。夏孢子借风力高空远距离传播至一年一熟的花生产区,引起初次侵染,在当地形成的夏孢子经风雨传播,重复侵染,导致流行。中国广东、海南及福建一年种植2~4季花生,锈菌夏孢子不存在越冬与越夏的问题。种子能带菌传播。温度影响夏孢子萌发及潜育期的长短,直接影响锈病的发生早晚,严重程度,当日平均气温21~24℃潜育期为10~14天,24.5~26.5℃潜育期为6~8天。
主要措施有:①消灭菌源。春花生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落粒自生苗,秋花生收获后将病蔓堆沤发酵做肥料,减少菌源,延迟发病。②采用抗病良种。病区种植粤油551,汕油3号,粤油22等高产抗病良种。③药剂防治。在锈病初发期,连续喷药三次,每次间隔10~15天,使用药剂有50%胶体硫,敌锈钠,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75%百菌清等。
相关知识
花生锈病如何防治
花生锈病及防治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
花生的常见病虫害有哪些?花生的常见病虫害如何防治?
花生丰产栽培技术
4 种花生叶病害的发生规律、图片及防治攻略
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花生叶斑病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花生叶斑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花生常见病虫害诊断与防治.ppt
花生高产叶面肥用哪种好?花生叶面肥的使用方法
网址: 花生锈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559.html
上一篇: 锈病和炭疽病的区别 |
下一篇: 花卉园林苗木锈病的发病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