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在食品种类丰富、供给充足的同时,假冒伪劣食品频频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已成为公共安全领域内的突出问题。针对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供需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结合共生理论,把整条食品供应链
2013年11期 v.34;No.283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大枣中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极其丰富,具有调节免疫、抑制哮喘等生理作用。本研究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早脆王枣中的cAMP,利用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并对其体外抗过敏活性进行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40s,此条件下cAMP的提取率达(149.5±3.6)μg/g。纯化条件为提取液浓度20μg/mL,以1.5BV/h流速上样,上样体积70mL,以40%乙醇洗脱,流速为1BV/h。在此条件下,所获大枣cAMP提取物的纯度可达68.5%±3.4%。利用Elson-Morgan法对所获大枣cAMP提取物进行抗过敏活性评价,其透明质酸酶抑制率可达96.2%±4.1%,表明具有潜在的功能应用前景。
2013年11期 v.34;No.283 49-52+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本文以水、50%乙醇、50%甲醇作为提取剂,对簕菜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提取簕菜茶中的活性成分,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pH3.0),采用了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纳的清除作用和对N-二甲亚硝胺(NDMA)体外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从簕菜茶中提取抗亚硝化反应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料液比(g:mL)为1:25,沸腾水浴回流2.0h,此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最高可达75.04%,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最高可达88.65%。同时比较了簕菜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根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2013年11期 v.34;No.28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以沸水浸提真姬菇(Hypsizigus marmoreus)子实体中粗多糖,用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真姬菇纯化多糖HMP-3。经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分析,证明HMP-3为单一组分。单糖分析结果表明,HMP-3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含量分别为80.18和10.82mg/g。采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十八角激光散色仪-示差检测仪联用(HPSEC-MALLS-RI)联用技术,测得HMP-3的平均分子量(Mw)为(7460±110)ku,分子回旋半径值(Rg)为(21.6±0.4)nm。经甲基化分析和GC-MS检测,确定HMP-3主链主要由(1,4)葡萄糖组成,也含有少量的(1,6)葡萄糖或者(1,6)半乳糖。HMP-3虽然对人胃腺癌细胞(AGS)、结肠腺癌细胞(DLD-1)、子宫颈癌细胞(HeLa)没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但免疫活性实验表明,该多糖可以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和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巨噬细胞中NO的生成量,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2013年11期 v.34;No.283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本文以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对亚麻籽油DSC曲线和TG曲线的影响,并分别根据DSC曲线和TG曲线对亚麻籽油的氧化进行了动力学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亚麻籽油DSC曲线和TG曲线的形状和氧化起始温度均有显著影响,利用TGA技术和DSC技术求解出的亚麻籽油氧化活化能基本一致。
2013年11期 v.34;No.283 62-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以麦芽糖醇与辛酸、月桂酸和硬脂酸为原料,利用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435(NOV435)在非水相条件下催化合成相应的麦芽糖醇脂肪酸酯。经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HPLC)的分离,获得了相应的高纯度单酯。质谱、红外和核磁共振鉴定纯化后的月桂酸酯结构表明,产物为6-O-麦芽糖醇月桂酸单酯和6'-O-麦芽糖醇月桂酸单酯(>95%)两种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利用Small Wilhelmy-Plate法测定了30、40、50、60℃下三种麦芽糖醇脂肪酸单酯的表面张力,并计算出相应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麦芽糖醇脂肪酸酯的CMC值为10-4~10-6mol/L,表面张力为35.13~26.45mN/m,随温度的升高三种酯的表面张力和CMC均略微下降。
2013年11期 v.34;No.283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采用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鲢鱼糜形成凝胶,考察了食盐添加量和热处理对内酯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内酯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鱼糜凝胶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均随盐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凝胶强度和弹性在0.5%~2%的食盐添加范围内随盐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食盐添加量为1.5%~2%时,内酯鱼糜凝胶强度和弹性显著提高。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白度略有下降。蒸煮处理导致内酯鱼糜破断强度和硬度显著增加,弹性略有下降。
2013年11期 v.34;No.283 69-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应用16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揭示了羊屠宰后经电刺激、吊挂两种方式处理后在4℃贮藏条件下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DGGE图谱表明,电刺激处理组在贮藏初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少数种类细菌存活并最终成为主导菌群。吊挂组较电刺激组相比细菌群落较少。DGGE优势条带经DNA序列分析表明,羊肉中的主要细菌为嗜冷杆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寡养单胞菌、肠杆菌、乳酸杆菌、热死环丝菌。两个处理组在储藏初期微生物菌群差异不大,但吊挂组在第10d后以葡萄球菌为主导菌群。电刺激组在贮藏过程后期才凸显的腐败菌为假单胞菌。
2013年11期 v.34;No.28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为研究牡蛎蛋白酶解产物中发挥抗氧化活性的肽片段,采用超滤的方法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富集,测定了各级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4000u超滤液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17.29、2.82、7.02mg/mL,对肝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IC50值为14.40mg/mL,均低于原液和其他超滤组分;<4000u超滤液的还原力均高于同浓度的原液和其他超滤组分。经氨基酸分析,超滤后组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得到了富集。<4000u的超滤液经凝胶层析后,活性部分主要集中在550~3890u。
2013年11期 v.34;No.28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K]研究了没食子酸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了没食子酸的最小抑菌浓度及抑菌活性;采用酶标仪测定了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单增李斯特菌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25、2、4、4、4mg/mL,抑菌圈分别为24.03±0.17、20.67±0.28、17.17±0.64、14.43±0.10、14.77±0.04、(15.07±0.03)mm;对生长曲线均有影响,并使单增李斯特菌的菌体从中间处凹陷,大部分出现破损,具有明显的细胞原生质泄漏现象。
2013年11期 v.34;No.283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采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通过测定米饭中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相对含量的变化,对浸泡(水、0.4%柠檬酸溶液)和超高压(200~600MPa)预处理对米饭消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泡和超高压预处理能提高米饭淀粉中快速消化淀粉和慢速消化淀粉的含量,降低抗性淀粉的含量,提高米饭的消化特性。
2013年11期 v.34;No.283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耐高温α-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分别制备了RS3型抗性淀粉,并对其直链淀粉含量、冻融稳定性、持水性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α-淀粉酶制备抗性淀粉含量在9.4%~12.4%之间,直链淀粉含量随着酶解作用降低,且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抗性淀粉其冻融稳定性略低,持水性保持在3.7~5.8g/g之间波动不明显。普鲁兰酶制备抗性淀粉含量在4%~7.9%之间,直链淀粉含量不一定随着酶解作用而增加,且直链淀粉含量高的抗性淀粉其冻融稳定性和持水性高。耐高温α-淀粉酶制备的木薯抗性淀粉含量、冻融稳定性高于普鲁兰酶,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直观,但持水性低于普鲁兰酶。
2013年11期 v.34;No.28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采用赖氨酸与葡萄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温度、时间、pH和反应物浓度)对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MRPs)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以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评价了MRPs的抗氧化能力。确定不同反应体系得到的MRPs,都具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其中最佳抗氧化反应模式为:反应时间8h,pH9,温度为100℃,氨基与羰基比1:2时,对O-2·和DPPH·清除率分别可达到82.35%和71.12%。
2013年11期 v.34;No.283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将荞麦粉与小麦粉以6:4比例混合,制成低筋粉,再将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及木薯醋酸酯淀粉按不同比例分别添加到低筋粉中,利用Mixolab混合仪研究两种醋酸酯变性淀粉对低筋粉形成的面团流变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醋酸酯淀粉都可显著的增强面团的强度及蒸煮稳定性(p<0.05),木薯醋酸酯淀粉可延长面团的形成和稳定时间、减小机械弱化值,而马铃薯醋酸酯淀粉会降低面团的吸水率及热弱化值。
2013年11期 v.34;No.28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对超声波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的工艺进行研究。以葛缕子精油得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料液比、氯化钠浓度、浸泡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6个因素对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得率的影响以及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氯化钠浓度为15%,浸泡时间60min,超声频率25kHz,超声功率250W,超声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葛缕子精油的平均得率可达到5.42%±0.01%,比盐析-水蒸汽蒸馏法得率提高了1.24%。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葛缕子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分离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31.08%)和右旋香芹酮(66.42%),与盐析-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精油在组成成分(15种化合物)和主要成分含量上(柠檬烯21.84%和右旋香芹酮76.29%)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盐析-水蒸汽蒸馏法提取葛缕子精油不仅可以缩短提取时间,提高精油产率,还可以改善精油的质量。
2013年11期 v.34;No.283 99-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对低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发酵曲线,4℃贮藏期间发酵乳的后酸化速度、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酸奶相比,低乳糖酸奶中的乳酸菌发酵更快,后酸化速度更慢,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013年11期 v.34;No.283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通过双向电泳技术监测大麦发芽过程中水溶蛋白质组的变化,明确大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规律,为麦芽制造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澳麦"schooner"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水溶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结合分析软件监测大麦发芽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显示,本实验检测出大麦种子中大约有804种蛋白质,发芽过程中有424种蛋白质未发生变化,379种蛋白质降解消失或浓度降低,另有77种新的蛋白质产生。结果表明,进一步证实浸麦阶段主要是蛋白质的降解过程;发芽前期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转化较为缓和,发芽中期(48~72h)蛋白质的降解最为旺盛;发芽后期蛋白质的变化基本趋于平衡。
2013年11期 v.34;No.283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研究了10mA电流下,直流电和交流电对细菌E.dissolvens的电解刺激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0mA电流下,交流电与直流电的施加均能够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促进作用,但在相同的电流强度下,直流电的刺激效果显著强于交流电。通过对电极反应产物的分析,表明可能是电解刺激下产生的氢气,过氧化氢等中间产物所致。
2013年11期 v.34;No.283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根据NCBI中已报道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序列特征从植物乳杆菌ZS2058克隆获得了产CLA的关键酶基因肌球交叉反应抗原MCRA,构建表达载体后,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为胞内可溶表达,其大小约为67ku,将MCRA蛋白进行亲和层析后进行功能鉴定,GC-MS结果显示此蛋白能将亚油酸转化为羟基化衍生物10羟基-顺12-十八碳烯酸,将油酸转化为10-羟基-十八碳酸。
2013年11期 v.34;No.28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采用响应面法对里氏木霉产木聚糖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产酶的3个主要因素:乳糖、玉米浆和KH2PO4。在此基础上运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最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乳糖45.13g/L,玉米浆15.94g/L,(NH4)2SO43g/L,KH2PO42.73g/L,MgSO4·7H2O0.8g/L,无水CaCl20.6g/L,吐温-801mL/L时,木聚糖酶最大理论酶活为855.01U/mL。经5次平行实验验证,实际平均酶活与预测酶活相近,比优化之前的酶活提高了24.1%。
2013年11期 v.34;No.283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7K]从国家级重点文物遗产"国宝窖池"中分离选育得到一株高酯化力的发酵功能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解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菌落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初为白色随菌落成熟而变成粉红色,表面质地呈丛卷毛状。菌丝不规律地分枝,菌丝体顶端着生闭囊壳。酶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所产酯化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5.0,金属离子Na+、K+、Mg2+、Fe2+对该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Ca2+、Cu2+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扩增菌株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长度579bp。利用Gene Bank BLAST搜索同源序列,通过DNAMAN分别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其中ITS序列与Monascus purpureus典型菌株相似性高达99.5%,DNAstar分析显示两者的离散度为0.5%,Mega构建NJ系统进化树,处于进化树同一分支。根据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解析结果,基本可以判定该菌株为Monascus属purpureus种的一株新型优势菌株,命名为Monascus purpureus LZLJ2103。
2013年11期 v.34;No.283 124-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实验分别考察了5L发酵罐中恒定pH7.0、8.0、9.0和发酵前期每隔4h、发酵后期每隔12h改变pH的梯度控制方法以及不同通气量对法夫酵母发酵过程中生物量以及所产6G-果糖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恒定的pH7.0和通气量5L/min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得到最大生物量(干重)分别为11.6和11.8g/L。恒定的pH8.0和通气量8L/min最有利于酶活性,得到最高酶活性都为0.32mol/L/min,综合考虑生物量以及酶活性,最终确定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是控制发酵过程pH为8.0,通气量为8L/min,发酵以后在72h得到最大生物量为11.20g/L,最高酶活为0.32mol/L/min。
2013年11期 v.34;No.283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从16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三株高产胞外多糖菌种,分别为嗜热链球菌S7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6及LTM,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胞外多糖的产量分别为56.25、51.53、51.48mg/L,产量相对较高且稳定。利用菌株S7、L6和LTM制作农家干酪的研究表明,以感官评定值为主指标,结合农家干酪的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和硬度进行分析,确定当稀奶油添加量为5.2%、72℃热处理15min、氯化钙添加量为0.01%时,生产的农家干酪品质最佳。
2013年11期 v.34;No.283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以托盘包装冷鲜猪腩肉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冷鲜猪腩肉中的热死环丝菌生长状况,构建热死环丝菌的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ompertz方程拟合获得热死环丝菌生长预测一级模型,准确因子和偏差因子分别为0.91和1.10;采用平方根模型构建热死环丝菌预测二级模型,显示温度对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F统计量检验表明具有显著性。结论:形成的生长预测一级和二级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0~20℃下热死环丝菌在冷鲜猪腩肉基质上的生长。
2013年11期 v.34;No.283 137-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为提高熟麦曲中纤维素酶酶活,通过刚果红平板法以及制曲实验,从实验室保藏的麦曲微生物中筛选到1株产纤维素酶较高的真菌CF7,结合菌株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初步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与米曲霉苏-16混合制熟麦曲的工艺。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51h、含水量为62%、接种量为3.9mL/50g小麦时,产CMC酶活达32.5U/g·干曲,是工厂单一菌种熟麦曲产CMC酶活的29.5倍。使用混合熟曲进行小型黄酒酿造,酒精产率提高了6.1%。
2013年11期 v.34;No.283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为获得荷叶离褶伞富硒菌丝体,以菌丝体干重和富硒率为评价指标,研究灭菌条件、培养时间、硒添加量和硒添加时间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长及其富硒效果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荷叶离褶伞菌丝体富硒条件,结果表明当灭菌条件为115℃、20min,于发酵至第5d在发酵液中加入4μg/mLNa2SeO3,待发酵至13d时,菌丝体干重量和富硒量分别为0.8232g/100mL和0.7040mg/g,由此确定上述条件为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的最优富硒发酵条件。
2013年11期 v.34;No.283 146-14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采用全温震荡培养箱发酵麦汁,运用有氧发酵法,优化无醇啤酒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对糖化时间、接种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用响应面法对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得出无醇啤酒的酒精度回归方程,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无醇啤酒的香气组成与相对含量。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有氧发酵型无醇啤酒的最佳接种量为1‰,糖化时间为4h,摇床转速为120r/min,发酵时间为48h,最优条件下酒精度为0.2%。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比较有氧发酵法与低温发酵法生产的无醇啤酒,检测到用有氧发酵法的香味物质更丰富,异戊酸异戊酯、癸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乙酯均被检测到,低温发酵法生产的无醇啤酒中未检测出己酸乙酯、异戊酸异戊酯等主体香味物质。
2013年11期 v.34;No.283 150-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为了说明发酵蔬菜制品中的浆水菜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菌对原料蔬菜的选择性,以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为菌种,以48种常见蔬菜为原料,按照浆水菜制作工艺,实验研究了菌体在添加不同蔬菜中的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添加白萝卜、黄瓜、山药、番茄、胡萝卜、小白菜、小青菜、油麦菜、芹菜、冬瓜等蔬菜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很好,菌体浓度均可达到108cfu/mL以上;添加土豆、菠菜、海带、黄豆芽、油菜、芥菜、苦菊、芥蓝、茴香、菜花、莴笋、茄子、南瓜、西葫芦、苜蓿等蔬菜的,保加利亚乳杆菌有生长,菌体浓度在107cfu/mL左右;添加平菇、空心菜、生菜、大葱、蒜苔、青椒、大白菜、西兰花、茼蒿、韭菜、香椿、地瓜、紫薯、莲藕、娃娃菜、荷兰豆、苦瓜、紫甘蓝、丝瓜、冬笋、豇豆、香菜、洋葱等蔬菜的保加利亚乳杆菌没有生长。
2013年11期 v.34;No.283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从22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筛选出6种能够转化原人参二醇型皂苷为稀有人参皂苷compound K(C-K)的真菌,其中转化效率最高的1.91号真菌经形态学鉴定为卵形孢霉属(Oospora Wallr.)真菌。1.91号真菌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b1和Rb2的途径分别为:Rb1→Rd→F2→C-K,Rb2→C-O→C-Y。1.91号真菌生物转化人参皂苷Rb1为C-K的最佳条件为:最佳底物添加时间是孢子预培养12h后,转化最适pH5.0~6.0,转化最适温度是45℃。本研究为稀有人参皂苷C-K的工业制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3年11期 v.34;No.283 160-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采用优化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对麦汁中4种嘌呤碱基和3种嘌呤核苷进行检测:7种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5.13%~102.12%,相对标准偏差为0.10%~6.55%。设计正交实验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糖化工艺对麦汁中游离嘌呤碱基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料水比(A)、糖化温度(B)、蛋白质休止时间(C)和蛋白休止温度(D)均具有显著性影响,主次顺序为B>A>C>D,优化工艺为料水比1:2.5,45℃保温50min,升温至62℃,麦汁中游离嘌呤碱基含量从43.82mg/L提高到61.39mg/L,同时,嘌呤核苷从55.46mg/L降低为29.21mg/L。
2013年11期 v.34;No.283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通过PCR获得黄色短杆菌ATCC14067基因组上编码L-亮氨酸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基因。连接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穿梭表达质粒pDXW-8构建多种重组质粒,分别转化模式菌株C.glutamicum ATCC13032考察对其发酵生产L-亮氨酸的影响。经摇瓶发酵实验显示:C.glutamicum ATCC13032发酵液中没有L-亮氨酸的积累而基因工程菌ATCC13032/pDXW-8-leuA-ilvBNC中L-亮氨酸的产量达4.75g/L。
2013年11期 v.34;No.283 170-17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为快速预测和监控卤制鸭头中微生物的生长,建立和验证卤制鸭头基质上5~25℃温度条件下乳酸菌的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利用Gompertz模型建立不同温度下卤制鸭头中乳酸菌的一级模型,得到的乳酸菌一级生长预测模型的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都在1左右;利用平方根模型描述温度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期的关系,得到乳酸菌生长预测的二级模型,R2分别为0.9923和0.9031,模型的总体显著,初步说明生长预测模型能有效地预测5~25℃下卤制鸭头中乳酸菌的生长。
2013年11期 v.34;No.283 174-176+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以马铃薯膳食纤维为原料,采用碱法对其进行改性,并应用响应面法对碱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膳食纤维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处理时间40min,温度83℃,碱液浓度0.6%,料液比1:30。在此工艺条件下,实际测得的碱处理后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7.01%,与预测值相接近。碱处理后的马铃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膨胀力可达11.64mL/g,持水力达到3.81g/g。
2013年11期 v.34;No.283 17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以马疫链球菌生理特点为基础,采用溶菌酶胁迫手段提高透明质酸分子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方程分析,确定溶菌酶最佳胁迫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透明质酸培养条件为:在种子培养阶段9.0h时加入0.2U/mL溶菌酶,发酵培养阶段7.0h时加入0.6U/mL溶菌酶。在最佳胁迫培养条件下可以获得分子量为2.44×106u的透明质酸,较对照组提高了34.1%。
2013年11期 v.34;No.283 182-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自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耐热木聚糖酶嗜热真菌FL12,通过单因素实验及Box-Behnkendesign响应面分析,确定该菌株液体发酵产耐热木聚糖酶最佳条件:碳源玉米芯粉(浓度为4.9%),氮源牛肉蛋白胨(1.0%),培养基初始pH6.45,装液量60mL,培养温度50℃,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菌株FL12发酵7d产酶量达2284.06U/mL。结果显示该菌株发酵粗酶液最适温度75℃,85℃时相对酶活为62.94%,对高温耐受性较好。
2013年11期 v.34;No.283 188-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以普通鹅肝和鸭肝为主要原料,研制了新型水晶鹅肝冻的工艺流程和最佳工艺配方。研究了单甘脂、蛋黄粉等乳化剂对肝冻的乳化作用,以及鸭肝、β-环状糊精、糯米粉的添加量对肝冻感官品质的影响,卡拉胶和海藻酸钠添加量对肝冻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最终得到肝冻的最佳工艺配方为:糯米粉7%、鸭肝:鹅肝为1:2(w/w)、β-环状糊精3%(w/w)、单甘脂:蛋黄为1:2(w/w);海藻酸钠:卡拉胶为1:10。
2013年11期 v.34;No.283 194-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烤麸是一种重要的健康食品,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优化有重要意义。以小麦谷朊粉为原料经过保温发酵后高温蒸制烤麸,研究发酵时间、原辅料配比及相关添加剂对烤麸品质的影响。以烤麸的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烤麸制作的最佳工艺及最适添加剂为:发酵时间3h,原辅料配比5:1,α-淀粉酶添加量为1U/g,分子蒸馏单甘脂为5g/kg,小苏打为3g/kg,干酵母为5g/kg,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烤麸的感官评分为97。本文研究成果将为烤麸制作工艺提供一定参考。
2013年11期 v.34;No.283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目的:优化樟子松树皮多酚纯化工艺,提高松多酚资源利用率。方法: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衡量指标,确定纯化樟子松树皮多酚的最佳树脂;以多酚纯度和回收率为衡量指标,研究纯化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因素,并且利用响应面优化樟子松树皮多酚的纯化工艺。结果:樟子松树皮多酚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3.0mg/mL,上样体积30mL,样液pH3.5,上样流速5BV/h,洗脱流速4.25BV/h,洗脱乙醇浓度53%。在此条件下,樟子松树皮多酚纯度可达67.91%,回收率为68.12%。结论: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樟子松树皮多酚纯度由37.25%升高至67.91%,说明D101大孔树脂对樟子松树皮多酚的纯化具有显著作用。
2013年11期 v.34;No.283 201-205+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目的:建立并优化辣椒叶多酚的纯化工艺。方法:利用静态吸附与解吸附实验筛选出最适宜纯化辣椒叶多酚的大孔树脂,并利用单因素方法考察最优柱色谱条件。结果:HPD-100型大孔树脂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并确定其最优色谱条件为:树脂柱径高比1:4,样品多酚浓度在0.6~1.2mg/mL之间,吸附速率2BV/h,以5BV/h的流速水洗3BV,再用3BV70%乙醇洗脱,合并洗脱液真空干燥即得。结论:该工艺对辣椒叶提取物中多酚的纯化简单高效,纯化后产物中多酚含量自4%提高到68%。
2013年11期 v.34;No.283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研究了熏制条件对熏马肠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优化了熏制工艺。采用感官评定和质构分析法,研究了烟熏温度、烟熏时间、熏烟浓度和熏制时的空气湿度对熏马肠的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熏制条件。结果表明:烟熏温度对熏马肠感官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空气湿度、熏烟浓度、烟熏时间,最终确定的熏马肠最优熏制条件为:烟熏温度50℃,烟熏时间6h,熏烟浓度80%(s/s),空气湿度50%。此条件下制得的熏马肠具有较好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粘聚性,且具有较佳的外观、色泽、组织状态及滋味和气味,说明该工艺条件是稳定可行的。
2013年11期 v.34;No.283 210-213+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利用响应面法对核桃壳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和液固比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量为响应值,以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总黄酮提取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进一步得到核桃壳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59%,提取温度为78℃,液固比为33:1。验证实验得到核桃壳总黄酮含量为3.61mg·g-1,与预测值相吻合。
2013年11期 v.34;No.283 214-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尿素包合法富集纯化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α-亚麻酸纯度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95%乙醇与脂肪酸质量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等四个实验因素对α-亚麻酸富集效果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方程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α-亚麻酸最佳富集工艺条件为:尿素与脂肪酸质量比为3:1,95%乙醇与脂肪酸质量比为9:1,包合温度为-9.0℃,包合时间为17.0h。在此最佳富集条件下,α-亚麻酸纯度可提高至82.63%。尿素包合法是富集纯化杜仲籽油α-亚麻酸的有效方法。
2013年11期 v.34;No.283 2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考察了8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百合磷茎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性能,确定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百合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NKA-2树脂具有较佳的吸附分离性能,其纯化多酚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中多酚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25mg/mL,pH3.0,流速4BV/h,吸附后再用5倍树脂体积的50%乙醇以4BV/h的流速解吸,解吸率83.46%。纯化后产品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为6.68%。
2013年11期 v.34;No.283 223-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研究真空冷冻(FD)与热风(AD)联合干燥腌制调味高菜,以期找到能生产优质节能的脱水腌制调味高菜的联合干燥方式。将联合干燥得到的产品分别与AD和FD干燥得到的产品进行总能耗和物理特性(包括复水比、色泽、体积密度以及产品的硬度和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D20h+AD1h的产品与FD的产品在品质上无显著差异,比FD干燥方式节省能耗约33%;AD1h+FD22h比FD干燥方式节省能耗约22%,与FD的产品在色泽上有显著差异。两种联合干燥方式的产品最终湿基水分含量均达到了小于8%的要求,复水比均大于5。
2013年11期 v.34;No.283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以云南栽培玛咖干粉为原料,对其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热水为提取溶剂,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对象,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研究玛咖总生物碱的最优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玛咖总生物碱提取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温度70℃,时间100min,在此条件下,玛咖总生物碱提取得率为1.58%。
2013年11期 v.34;No.283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吸附率与解吸率为考察指标,筛选出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又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最佳树脂吸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SP-825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柱液浓度浓度3.24mg·mL-1,pH5,以4BV·h-1流速上柱,重复3次,用70%乙醇以4BV·h-1的速率洗脱2BV。结论:SP-825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效果良好,为金花葵花总黄酮的开发提供新工艺。
2013年11期 v.34;No.283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壳聚糖对混合液Cd2+离子和Cr6+离子的吸附作用。用Box-Behnken Design实验设计考察了壳聚糖添加量、重金属初始浓度、pH范围和吸附时间四个因素对壳聚糖去除Cd2+离子和Cr6+离子的影响程度。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壳聚糖对Cd2+离子和Cr6+离子去除的考察因素条件优化组合参数,即壳聚糖去除Cd2+离子的壳聚糖添加量为26g/L、Cd2+离子初始浓度为319mg/L、pH为6和吸附时间为117min;壳聚糖去除Cr6+离子的壳聚糖添加量为4g/L、Cr6+离子初始浓度为61mg/L、pH为1和吸附时间为360min。在此组合条件下:壳聚糖对Cd2+离子去除率为93.62%,吸附量为12.46mg/g;壳聚糖对Cr6+离子去除率为99.27%,吸附量为10.55mg/g。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壳聚糖中—CH3在结合Cd2+离子中发挥主要作用;—OH、—CH、—NH和—C—O对Cr6+离子结合起主要作用。
2013年11期 v.34;No.283 238-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探讨了闪式提取栗叶蛋白的工艺。运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栗叶蛋白得率为实验指标,研究料液比、pH、闪提温度以及闪提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栗叶蛋白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栗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7(g/mL),pH11,闪提温度50℃,闪提时间3.6min。在本实验中4个因素对栗叶蛋白提取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pH>闪提时间>闪提温度>料液比。在此条件下,栗叶蛋白提取得率达到11.89%。
2013年11期 v.34;No.283 243-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为优化猫棒束孢真菌多糖提取工艺,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猫棒束孢菌丝体,采用水溶醇沉法提取猫棒束孢真菌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确定猫棒束孢真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6:1,提取液浓缩至原料重量的2倍,加入浓缩液4倍的无水乙醇,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16.24%。
2013年11期 v.34;No.283 248-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对南酸枣皮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对南酸枣皮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南酸枣皮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6h、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9.72%。考察了南酸枣皮黄酮提取物对几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南酸枣皮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大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
2013年11期 v.34;No.283 251-254+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清水漂洗、盐水漂洗及碱水漂洗对草鱼鱼糜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和盐水漂洗可以提高草鱼鱼糜的凝胶强度,碱水漂洗会降低草鱼糜的凝胶强度;三种漂洗方法均能提高草鱼鱼糜的持水性,其中盐水漂洗的效果最佳,三种方法均在一次漂洗后达到最佳持水性;一定浓度的盐水漂洗会将一部分盐溶性蛋白溶出,但不会过度溶出;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漂洗方案为两次水洗一次盐洗,共三次漂洗的方法。
2013年11期 v.34;No.283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为改进干制黄花菜传统生产方法并实现工业化生产,采用热泵干燥法对黄花菜进行干制研究,结果表明,新鲜黄花菜经过95℃蒸汽热烫60s,在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7h、装料量为5.0kg/m2、热泵空气湿度为40%时,所生产出来的干制黄花菜含水量为9.53%,其感官品质良好,呈金黄色,条身紧凑,长短基本一致,无虫蛀和霉变,有黄花菜固有的香味,无异味,能长期保存。
2013年11期 v.34;No.283 259-262+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用粉末活性炭对豆粕蛋白酶解液进行脱色处理,以脱色率和肽保留率为指标,考察pH、粉末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0mL豆粕蛋白酶解液在pH4.0、粉末活性炭用量0.6%、脱色温度50℃、吸附时间50min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明显,但有一定的肽损失。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6.52%,肽保留率为75.04%。
2013年11期 v.34;No.283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通过设置初始水分含量、初始pH和翻堆间隔这三个渥堆工艺条件,在实验室规模下进行模拟渥堆正交实验,研究其对普洱茶特征成分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渥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适当的初始水分含量和翻堆间隔都有利于以茶多酚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成分的转化和品质的形成,而初始pH对最终品质的影响不大。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佳的渥堆工艺为,初始水分含量应为45%,不调整初始水分pH,翻堆间隔为6d。
2013年11期 v.34;No.283 267-270+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比较6种大孔树脂对苋籽ACE抑制肽的吸附-解吸效果,从中筛选出合适该活性肽分离纯化的树脂,并对其吸附-解吸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A201-C树脂最适合苋籽ACE抑制肽的纯化,在样品质量浓度10mg/mL,pH为5,上样量1BV,流速6mL/min时,树脂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83.69%,再用5BV体积分数75%乙醇,以5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此时几乎把吸附的多肽全部洗脱下来,解吸率为98.69%。经树脂纯化,样品的蛋白纯度为89.47%,脱盐率为88.86%,短肽含量提高了20.96%,ACE抑制活性提高了27.91%。
2013年11期 v.34;No.283 27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利用罗非鱼鱼鳞提取明胶制备蛋白可食膜,考察了明胶蛋白的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以及甘油添加量对蛋白膜抗拉伸强度(TS)、断裂延伸率(EAB)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明胶蛋白提取率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和浸提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利用80℃加热0.5、1h浸提时,明胶蛋白不易被降解,以其为原料制备的蛋白膜TS可高达44MPa。另一方面,当蛋白膜中的甘油含量从20%增加到40%时,膜的TS从44.09MPa下降至16.45MPa,而EAB、水蒸汽透过率(WVP)和透明度值则逐渐升高。然而膜的颜色不受甘油添加量的影响。SDS-PAGE结果显示甘油对明胶膜的蛋白组分没有明显的影响。根据DSC的分析结果可知,甘油含量为20%时,明胶蛋白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达113.97℃,但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膜的Tg逐渐降低。
2013年11期 v.34;No.283 27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利用Rancimat法研究3种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生素E(VE)及合成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棉籽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在棉籽油样品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单一和复合配比的抗氧化剂,分别测定诱导时间并考察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棉籽油中单一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依次为TBHQ>迷迭香>茶多酚>VE;在复合抗氧化剂组合中,迷迭香提取物与茶多酚以3:1进行复配时具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当3种天然抗氧化剂与TBHQ进行复配时,其抗氧化效果优于同等质量浓度的单一天然抗氧化剂。
2013年11期 v.34;No.283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研究选取了面条、饺子皮等两种在我国较为常见且消费量较大的生湿面制品,并模拟现在市场上生湿面制品的物流和销售环境,进行了生湿面制品中丙二醇添加量对其货架期水分含量变化规律研究。研究采用了0%、0.15%、0.5%、1%、1.5%、2%、2.5%、3%8个丙二醇浓度序列,作为实验的变化因素,检测了饺子皮样品和面条样品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水分含量,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湿面条还是饺子皮样品,未添加丙二醇的空白样品水分含量下降速率最快,随着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样品水分含量下降速率减慢,丙二醇添加量在2%以上能够显著延缓样品中的水分下降速率,水分保持作用较为显著,而添加2%丙二醇时水分保持效果最佳。
2013年11期 v.34;No.283 287-289+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研究无磷持水剂山梨醇对咸肉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对咸肉的持水性、质构、感官和水分的分布迁移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水分含量,减少产品的损失率,提高产品的得率;通过低场核磁共振研究发现,在咸肉加工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山梨醇的加入能够降低三种水分的活度;山梨醇的添加对咸肉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但对弹性、黏聚性影响不显著(p>0.05);当山梨醇的添加量≤8%时,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滋味、多汁性,总体可接受性最好的添加量是8%;质构、持水性、T21、T22和T23均与产品的多汁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与其他感官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2013年11期 v.34;No.283 290-29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食品贸易大国,建立了完善的、系统化和立体化的进口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本文从分管机构、协调机制、进口手续及违法处理等方面系统地对美国进口食品监管机制进行分析。这些分析对切实保护我国国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贸易利益和国内市场、促进进出口食品贸易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3年11期 v.34;No.283 294-297+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目的:研究了夏橙汁在不同贮藏温度和不同贮藏时间情况下橙汁的香气的变化情况。方法:电子鼻采集到夏橙汁的香气成分,并得到电子鼻传感器的响应值。利用PCA与DFA分析方法鉴别出夏橙汁在贮藏过程中香气的变化,以及在不同贮藏温度香气变化。结果:DFA的区分效果优于PCA的区分效果;在-18℃与4℃的低温贮藏条件下,橙汁的香气变化幅度较小,25℃贮藏的条件下香气成分的损失较多,并且三种贮藏温度下,第一、二周香气的响应值变化显著,第三、四周香气的响应值变化小,响应值接近。
2013年11期 v.34;No.283 298-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研究了以双硫腙作为络合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为萃取剂的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CPE-FAAS)测定酒中痕量铅的方法。研究了pH、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络合剂用量、萃取剂用量和共存离子干扰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线性范围为100~800μg/L,检出限为3.25μg/L,回收率在95.9%~98.7%之间。方法简单、安全、快捷、灵敏、高效,适于啤酒中痕量铅的含量测定。
2013年11期 v.34;No.283 303-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赤藓红是一种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的着色剂,由于过量食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赤藓红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被严格限制。文中针对赤藓红的理论计算拉曼、普通拉曼以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拉曼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赤藓红分子进行了构型优化,赤藓红的实验拉曼光谱与理论计算拉曼对比具有很好的对应性。采用金纳米颗粒作为表面增强拉曼基底,从赤藓红与金胶混合体积比、溶液pH和混合时间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混合体积比为1:1、pH为5、混合时间为10min时赤藓红溶液的检测限可达到1μg/mL。研究结果证明以金胶为增强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赤藓红,为日后检测常规食品样品中的赤藓红提供了基础。
2013年11期 v.34;No.283 307-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采用Florisil硅土为吸附剂的基质固相分散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瓜中涕灭威和异丙威农药残留。对洗脱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样品与吸附剂填料比进行实验,建立并优化了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黄瓜样品中的涕灭威和异丙威农药残留的回收率在87.12%~90.60%之间,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99~0.82μg/mL。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满足蔬菜中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2013年11期 v.34;No.283 310-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地沟油是质量极差的非食用油,若食用会严重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本文利用地沟油中存在特异性脂肪醛类物质的特点,采用2,4-二硝基苯肼作为醛的衍生试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有效鉴别、检测精炼地沟油,并通过此方法对合格食用油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高效、灵敏、准确,可以为有关部门加强地沟油的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013年11期 v.34;No.283 313-31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在室温条件下,选择硅胶GF254为固定相,V(甲苯):V(丙酮):V(乙酸)=3:4:1为展开体系,15μL为点样量,通过薄层色谱法分离树莓籽原花青素得到三条谱带,由HPLC和凝胶色谱法分析测定,谱带Ⅰ为单体物质,谱带Ⅱ、Ⅲ平均聚合度为2.65、5.11。
2013年11期 v.34;No.283 317-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研究不同压力、温度和时间的高密度CO2对生鲜调理鸡肉中细菌的杀菌效果,并采用Weibull、Modified Gompertz、Logistic模型来拟合高密度CO2杀菌的动力学过程,以精确因子(Af),偏差因子(Bf),根平方和(SS),根平方方差(RMSE)和决定系数(R2)作为模型拟合度优劣的评判指标,旨在找出最能拟合高密度CO2处理下微生物失活曲线的数学模型,为高密度CO2杀菌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处理压力、温度、时间的增加,高密度CO2杀菌效果逐渐增强;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关决定系数R2表明三种模型都能较好的拟合生鲜调理鸡肉中细菌的失活曲线,其中Logistic模型较拟合度最好,Modified Gompertz其次,Weibull最差。本结果可为高密度CO2新型非热力杀菌技术在肉品上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11期 v.34;No.283 320-324+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以4℃冷藏作为对照,研究了冰温贮藏对绿芦笋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温贮藏延长了绿芦笋贮藏期14d,提高其感官品质;同时,冰温贮藏保持了绿芦笋的硬度和色泽,减缓了VC含量的降低,提高了其商品价值;冰温条件下绿芦笋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降低,增强了自身保护能力,延缓绿芦笋衰老;但冰温贮藏对绿芦笋呼吸作用和乙烯生成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2013年11期 v.34;No.283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以损伤和无伤马铃薯块茎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愈伤时间对低温贮藏期间块茎采后病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处理可明显减轻损伤和无伤接种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采后病害,愈伤时间越长,采后病害的发病率越低,愈伤14d后损伤和无伤接种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发病率与不愈伤对照相比分别下降46.2%和55.0%,干腐病病情指数下降49.5%和42.9%,其它病害发病率下降80%和72%。愈伤处理明显降低了损伤接种块茎贮藏期间的失重率、绿化率、发芽率及芽长,愈伤14d后分别比不愈伤对照降低15.2%、48.3%、18.0%和46.2%。但对无伤接种块茎的品质影响不大。损伤块茎干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及其它病害的发病率、失重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处理的无伤块茎,但绿化率、发芽率和芽长与无伤块茎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表明,愈伤处理可明显减轻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的采后病害并维持块茎品质。
2013年11期 v.34;No.283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以环氧乙烷高级脂肪醇(Oxyethyene higher aliphatic alcohol,OHAA)、肉桂提取物为保鲜材料,在贮藏温度为(0±1)℃、相对湿度为80%~90%的贮藏条件下,探讨1-MCP、OHAA和肉桂提取物对小白杏的贮藏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6d的贮藏,无论从腐烂率、失重率、硬度变化,还是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等指标均可看出经1%OHAA/0.18%肉桂提取物复合处理的小白杏(经过1.0mg/L1-MCP熏蒸48h)保鲜效果显著;处理后的杏果均优于其它对照组,说明该处理能延长小白杏贮藏期,起到了明显的贮藏保鲜效果。
2013年11期 v.34;No.283 334-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采用国标(GB)的检测方法,对生长过程中池塘养殖胭脂鱼幼鱼鱼体与蛋白营养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鱼体组成中,29月龄幼鱼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与5月龄无显著差异(p>0.05),17月龄最低;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是17、29月龄幼鱼含量最高,29、17月龄最低。肌肉百分含量和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以及灰分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却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肌肉氨基酸总量中,29月龄的最高,17月龄的最低。41月龄幼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与29月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幼鱼均是Glu含量最高,其次是Asp,含量最低的为Cys。17、29、41月龄幼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Leu、Thr、Thr和Val,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38、68.19和69.04。综合各项指标,29月龄幼鱼蛋白营养高于17月龄和41月龄的。
2013年11期 v.34;No.283 338-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对荞麦芽提取物的抗突变和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为开发荞麦的保健作用提供依据。实验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观察荞麦芽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以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观察荞麦芽提取物的抗肿瘤效果。结果显示,荞麦芽提取物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荞麦芽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在80mg/kg度下,对小鼠骨髓微核的抑制率达73.4%、75.8%、74.2%;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荞麦芽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瘤率达39.5%、38.0%。说明荞麦芽对体细胞DNA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013年11期 v.34;No.283 343-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不同龄期池蝶蚌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以及Zn、Mn、Cu、Fe、Ca、K、Mg、Na等8种矿物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检测,评判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不同龄期池蝶蚌粗蛋白质含量为46.35%~59.28%,粗脂肪为3.98%~8.56%,灰分为0.60%~6.78%,水分为76.49%~88.13%。矿物元素种类较多,Cu、Zn、Fe的比值合理。1、2、3龄期池蝶蚌均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是44.80%、44.55%和44.98%,呈味氨基酸分别为18.47%、18.14%和18.49%,蛋氨酸+胱氨酸和苯丙氨酸+酪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综合评价,池蝶蚌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2013年11期 v.34;No.283 346-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研究蛹虫草多糖(CMPS)对环磷酰胺(CTX)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形成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探讨其抗突变作用。采用微核实验和染色体畸变实验技术,镜下观察并计数。结果显示:CMPS三个剂量组小鼠微核抑制率分别为29.75%、36.20%、44.48%,抑制率随剂量增多呈增加趋势,各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MPS三个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6.7%±5.46%、20.8%±3.52%、18.1%±3.28%,畸变率随CMPS剂量增多呈下降趋势。蛹虫草多糖可降低环磷酰胺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具有抗突变活性。
2013年11期 v.34;No.283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目的:研究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的降血脂作用。方法:将受试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复方牛奶试食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1例,试食组53例,以双盲法进行实验。受试者按照每日2次,每次1盒250mL/盒,服食45d。结果;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脂(p<0.01),血清总胆固醇平均下降10.32%±0.14%,甘油三脂平均下降15.58%±0.34%,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1.13%,与对照组(49.0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复方牛奶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2013年11期 v.34;No.283 353-35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海参多肽是以新鲜海参为原料,经过蛋白酶酶解,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功能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发现海参多肽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能。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的海参多肽的生物活性、制备与精制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2013年11期 v.34;No.283 356-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其引发的李斯特菌病致死率高达30%。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生物学特性和毒力因子,着重介绍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基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技术的几种快速检测方法,旨在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2013年11期 v.34;No.283 361-364+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β-葡萄糖苷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柑橘果皮、果汁以及果肉中都能被检测到。柑橘中β-葡萄糖苷酶对柑橘香气形成、柑橘果实加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柑橘中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测定和分离纯化方法,阐述了柑橘中β-葡萄糖苷酶对柑橘果实香气的影响,及其在柑橘柠檬苦素类物质及花色苷降解中的作用,并且指出了柑橘β-葡萄糖苷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2013年11期 v.34;No.283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龙眼多酚的不同提取方法及其对提取的多酚活性的影响,包括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超高压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并对龙眼多酚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龙眼多酚的深入研究及提取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2013年11期 v.34;No.283 369-371+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罗非鱼肉质鲜嫩、细刺少,营养丰富,被公认为健康食品,并受到人们青睐。鱼肉腐败和货架期短是罗非鱼生产储藏中最大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罗非鱼的现有保鲜技术,以便于更好地提高罗非鱼片的商业化生产。
2013年11期 v.34;No.283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手段的分析方法具有快速、无损等优点,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日渐广泛。通过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常用的化学计量手段概述,从食用油类,酒类,蜂蜜、果汁饮料类,食醋等调味品类,奶制品类5个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液态食品中的最新应用,提出了应用中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3年11期 v.34;No.283 376-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酒精含量较高,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白酒产业年销售已突破二万亿。但近日的白酒塑化剂事件给白酒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本文就白酒中塑化剂进行综述,对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方法,产生原因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提出一些思路。
2013年11期 v.34;No.283 384-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瓜尔豆胶是从印度豆类植物瓜尔豆中提取到的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一直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中。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瓜尔豆胶对高血脂等疾病能起到很好的辅助调节作用。其具有的凝胶特性,能抑制在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阻碍胆汁酸重吸收进入肝肠循环,导致胆汁酸和固醇排出;另一方面通过增强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和降低葡萄糖吸收从而间接导致肝脏胆固醇合成减少。本文就瓜尔豆胶降血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文章内容包括瓜尔豆胶的结构及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功能应用和降血脂作用及机制四个部分,为瓜尔豆胶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2013年11期 v.34;No.283 388-3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西藏当地牦牛乳及发酵乳制品中的微生物分布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而且重点多集中在其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本文对西藏当地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分布做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原料乳、曲拉和藏灵菇乳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
2013年11期 v.34;No.283 392-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近年来纳米技术得到人们广泛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纳米技术在营养运送系统的应用,用于营养物质运送的纳米载体具有缓释,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013年11期 v.34;No.283 396-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间的竞争突出表现在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人才的使用及储备直接彩晌若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食品行业不乏优秀企业.各大专院校也相应开设食品专业,行业之中更是藏龙卧虎,但是人才的供求链一直不完善,致使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难遇伯乐。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食品行业,《食品工业科技》(核心综合性期刊)与中国食品人才网(食品人才专业网
2013年11期 v.34;No.283 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正>~~
2013年11期 v.34;No.283 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正>随着食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所需的包装也日益增加,食品包装与食品直接接触,其材料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在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使用上,仍有不当现象,其安全性值得探讨。"全球对食品包装材料管理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难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朱蕾研究员介绍到。她谈到,不同于污染
2013年11期 v.34;No.283 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相关知识
2024中国食品工业减盐实践研讨会召开
2024中国食品工业减盐实践研讨会暨《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第二版)》发布会举办
《中国食品工业减盐指南(第二版)》发布 推动减盐技术创新与应用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生物保鲜剂应用于水产品保鲜的研究进展
防弹材料、种质资源库、稀土新材料基地……这里是科技感满满的内蒙古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木槿花多酚的工艺研究
花粉营养成份的提取与花粉饮料
灰霉菌培养及其对拟南芥的侵染
花类药材的灭菌技术研究进展(英文)
网址: 食品工业科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35799.html
上一篇: 4种检测食品中防腐剂的方法,你知 |
下一篇: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6批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