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不再是普通的自然之花,而是长寿之花、君子之花、隐逸之花,寄寓着古代文人安于贫穷、不慕荣利、独具风骨的人格理想。
1.君子风骨
钟会《菊花赋》曰:“早植晚登,君子德也”,是说菊花与其他花卉一起种植,可却开在百花凋零之后,甘受寂寞,不与百花争艳,有君子之德。中国古代文人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因而在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就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
2.花中隐逸者
菊花不仅被誉为“花中君子”,还被誉为“花中隐士”。这主要源于“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对菊花的偏爱。陶渊明爱菊,把菊花视为知己,无不是因为菊花与他一样有着傲世独立的风骨,有着忠贞不屈的气节。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种菊、品菊、赏菊、咏菊,以菊花自比,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成为“田园诗之祖”。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成为千古名句,描绘出了他陶醉于自然,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借菊花升华了自己的境界,菊花也因陶渊明具有了高洁、淡泊、孤傲的隐逸之风。
3.长寿
菊花可以食用,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引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列为百草上品,更有“久服利血,轻身耐老延年”的说法。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野菊花有"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脑骨肿痛、养目血、去翳膜、主肝气不足"的效用。魏晋时期,由于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这种服之可以延年益寿的菊花与道教追求长寿成仙的思想观念相暗合,使菊花成为服之长生不老的“仙品”。魏人钟会《菊花赋》云:“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总之,菊花作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着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其一直被中华儿女观赏、歌颂、食用、药用,并缔造了绚烂多彩的菊花文化。同时,菊花傲霜怒放、不畏强暴、傲然不屈而又恬然自处、淡泊清华的高尚品格也正是对中华民族气节的最好诠释。
(照片来自网络)
相关知识
【第十届北京菊花文化节】菊花的文化内涵
顺义鲜花港2023北京菊花文化节盛大开幕
弘扬菊花文化 展现“京花”魅力
北京菊花文化节6大展区待赏花人 约60万株鲜花亮相——人民政协网
北京菊花文化節陶然亭公園展區開幕 5萬余株菊花香漫金秋
北京丰台金秋文化旅游季启动,“鲜花宴”首次亮相
花开北京·2024北京郁金香文化节启动
识别菊花园中的草类菊花
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花潮季活动开启
关于山东菏泽与河南开封合并设置中国国花文化直辖市的研究
网址: 【第十届北京菊花文化节】菊花的文化内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417.html
上一篇: 【迎春花】《红楼梦》之贾迎春 |
下一篇: 【夏日常见草花(一)】虞美人与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