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爱梅花,更视插梅为一件清雅之事。诗人有云:
“偶得数枝梅,插向陶瓶里。置之曲密房,注以清冷水。”——仇远《插梅》
“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 ——杨万里《赋瓶里梅花》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李清照《青平乐·年年雪里》
插梅也是有讲究的,枝条不宜太多、太繁,最多三两枝,一枝最好,就像阮元所画的这枝梅,枝少花疏,干屈如铁。如此,方能更好地彰显梅花那份孤峭、冷艳、遒劲、香寒的特性。
他的这幅画中,瓶里插白梅两枝,一浓一淡,一短一长,短枝露出瓶口,长枝旁逸而出,微微下垂,互相映衬照应,相得益彰。
梅花高洁傲骨,清气袭人,实乃雅室清供之上品。所以也叫“梅花清供”或“岁朝清供”。这也成为了历代画家比较喜欢传统题材之一。
它既是本人情趣的表达,又带有吉祥寓意。在迎春时馈贈、悬挂,以表达经历严酷之后,期盼春暖花开,人生就此生机勃勃的美好心愿。
溥儒在精致的梅瓶里,插上了松竹梅这岁寒三友,置于案头,赏其清逸俊秀,春意盎然之风致,以此来辞旧迎新。这便是岁朝清供。
在瓶中供上一枝梅花,冷香馥郁,梅枝清冽。
此外,插梅花的瓶,最好是长颈口瓶,或者是大腹陶罐。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说:
“冬时插梅必须龙泉大瓶、象窑敞瓶、厚铜汉壶,高三四尺以上,投以硫黄五六钱,砍大枝梅花插供,方快人意。”
就像王震笔下的大黑陶罐,口小腹大,显得厚重陈实,且有一种时间的沧桑感。
大陶罐插供大枝梅花,瓶梅俱佳,色香俱佳。香气在一屋释放,内心的快乐也尽情释放,沉浸在大喜悦里。
所以,小瓶有小瓶的雅致,大瓶有大瓶的厚重,各具特色,都好。
岁暮市声远,插了梅花便过年。关于“插梅过年”的说法,由来已久。
郑板桥在《寒梅图》题的诗说“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
后来,再看到汪曾祺散文里提到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诗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山家除夕无多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虽是清雅,但有时也是画家其时生活艰苦之写照。
这幅画作于1941年,时值战乱,潘天寿随校内迁,颠沛流离数年,暂得偏安重庆,任教国立艺专。
画中篆法写梅,仿古瓷瓶仅半,斜侧入画,瓶内白梅三两枝,自右往左横伸而出,屈曲崛强,复以浓苔点干,圈梅勾蕊,辅以长题,下承曲枝,直似蛟虬凌空腾升之势,与后期布局有异,处处流露乃师缶翁之影响。
插了梅花便过年,一分古意,一份传统,文人心境淡然而洒脱。
有一种岁月前行的义无反顾,开心也好,失落也罢,清供一枝梅,作清香四溢的珍重道别。如此甚好。
相关知识
过年插花,如何插出花材最美的姿态?
过年插花,如何插出花材最美的姿态和最好的寓意?
眼看过年了,年宵花买起来!
新年话清供,王道中笔下的《清供图》为何端庄艳丽、雅俗共赏?
插花过年
快过年了,安排一些小挂件装饰一下家里的盆栽
快过年了,家里盆栽这些花,红红火火,漂亮又喜庆,是年宵花佳品
马上就要过年了,简单...
快过年了,给家里的花草“洗洗澡”,喷这“5种水”,叶子绿油油
马上过年了,建议种上6款盆栽,好养易活,满屋飘香
网址: 快过年了,看看文人画家笔下的插了梅花便过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172865.html
上一篇: 古代诗人笔下的海棠花 |
下一篇: 快过年了,看看文人画家笔下的“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