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在中国家具中,有着这样一把椅子,艺术魅力迄今为止仍令人叹服,“美若瑰玉”的它像个谦逊“君子”,虽不像圈椅、官帽椅、大师椅那般拥有大名气。但相较于一般的靠背椅,它外形纤细秀美,极具灵秀之气,小巧又简约,既朴实又不失优雅,它,就是“玫瑰椅”。
古典家具其历史可称得上是一部由木头构建的绚丽诗篇,而椅具类家具的命名基本上是像中国汉字的起源一样,采用的是象形或会意的手法,象形的有圈椅、官帽椅、灯挂椅等;会意的有宝座、太师椅、交椅等,但唯独玫瑰椅的名称来源有待待考。
“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单就“瑰”字来说,它一是指“美石”,二是指珍奇之物。从风格、特点和造型来看,称之为“玫瑰椅”的确独具匠心。
玫瑰椅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圆形直材,较其他椅式新颖、别致,达到了珍奇、美丽的效果,用“玫瑰”为名来称呼椅子,应当是对这种家具的高度赞美。为了符合玫瑰椅的“美名”。
明清时期,人们审美的提升和文雅之士的参与将我国古代家具推上了鼎盛时期,其品种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而这种有着花一样名称的椅子——玫瑰椅,就盛行于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玫瑰椅的用材颇为考究,多用比较名贵的酸枝木或是花梨木制作,这是为了使酸枝木或是花梨木独具的色彩、纹理和椅子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以便更加令人赏心悦目,达到陈设此椅的主要目的。
玫瑰椅体态轻巧灵便,背矮不遮挡视线,但因其搭脑正当人背,稍事倚坐便让人生出硌疼之感,况且肩部头部皆无处依凭,坐于其上有一,这在现代人看来坐起来是一种“受罪事”。
虽说坐起来如此受罪,但古人为何还要费时费工地制作呢?这自然要从其功用及过去的诸多礼教说起。在明清时期,哪些文人又无不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他们用那种折磨人的硌疼感让人不得不时常变换坐姿,便于能时刻保持兴奋,达到了锥刺骨的效果又不至过于痛苦,体现了古人励志勤奋的学习精神。
到了现代的今天,玫瑰椅越来越被有识之士所赞赏和收藏,他们在卧室、书房或办公室临窗设一对玫瑰椅,这种博古幽思的雅境绝不是现代家具所能营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