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华花艺与中医文化第二讲/夏虽至/心悠然

中华花艺与中医文化第二讲/夏虽至/心悠然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衬坞,烂漫开山前。

好招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生活不单单只是两点一线,还需要更多精神的追求。作为中华文化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8年中华插花艺术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本着传承中华文化瑰宝,丰富会员活动内容的初衷,开展中华插花艺术与中医养生文化普及的讲堂,欢迎广大会员联系刘助理报名参加,报名电话:18138520264(微信同号)


世界上最早的插花艺术发现于中国的西汉文物,距今3000多年(下图)。


(西汉壁画上待者手捧的盘花已甚有意境)

这实在值得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自豪!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以鲜花来祭祀神佛,以花来装扮自己。以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和君子比德思想对插花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

到宋朝时插花活动更是盛行, 人们崇尚理学, 注重内涵, 常以花材影射人格, 表达人生理想, 从而形成以花品、花德寓意人伦教化的作用。故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菊、莲等寓意深刻的花材。宋代有“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生活四雅。

中国传统插花根据面对的社会群体不同被划分为了四大类群:

宫廷插花、文人插花、民间插花、寺观插花。

中国人对花的喜爱,自古皆然。而中式插花,更是将花草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式插花源于六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传至现代。中式花艺作品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后色彩。讲求于草叶之间,求阴阳之互生,刚柔之并置,方圆之相应,以达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至美之境。


中式花艺与中医文化的联系:

中华插花中的留白、以少胜多,懂取舍,为人生做减法的精神,与中医文化中一直提倡的戒骄戒燥、气定神闲有着一脉相承的共通点。

中医言:上工治未病,事缓则圆、心平气和方能气血调和。号召大家吃应季的食材,遵循节气和时令而生。

中华花艺之精华:取当季之材运用之,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枝一叶运用得恰到好处——便是法道自然。


在课堂上花艺老师用应季的水果题材——荔枝,示范了《榴花开处荔枝红》的瓶插作品。以及端午节传统文化之粽子篮花。

在我国的农历五月,石榴花开艳压群芳,因此,本月又称“榴月”。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认为红色可辟邪崇,于是,红艳如火的石榴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其农历五月花势最盛,民间便将其与艾草、菖蒲、钟馗像等共同作为端午辟邪祈福的祥瑞之物。在我国花文化中,石榴也是吉祥、富贵、智慧、多子多福的象征。



本次活动的学员作业主花是向日葵,巧妙地将端午节的粽子元素结合其中。向日葵是阳光灿烂,温暖明媚的象征,正好呼应了六月高、中考考生们一举夺魁(葵)的心声!学员们以课堂上学到的技巧和方法,依花材的形态,恰当取舍运用,创作了给自己带来身心愉悦的作品。本次课程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学员优秀作品:心“粽”向阳


寄托着学员美好愿望的作品:一举夺魁


学员们对课程的好评:

相关知识

中华花艺与中医文化第二讲/夏虽至/心悠然
中华花艺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
渭滨区人民政府 文化旅游与广播电视 中华石鼓园赏花攻略|春风至,赏花正当时
贞元自然疗法课程004 第二讲 九阳神功第二式刮痧
中华花艺大师操瑞芸:和花谈一场恋爱吧,你获得的疗愈不止一点点
中华花艺 | 花之时宜,长久逸情
中华花艺的发展史以及中华花艺插花的基本手法
中华孝道文化基金会手册
中华花艺六大花器

网址: 中华花艺与中医文化第二讲/夏虽至/心悠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178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邮票上的中国十大花卉
下一篇: 我国花文化及名花欣赏.ppt 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