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花儿演唱风格及文化传承研究
青海花儿演唱风格及文化传承研究 【摘 要】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打造“花儿”品牌逐渐成为青海省的共识之时,如何处理好它的传承和创新,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花儿”是青海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部分藏族、蒙古族等6个世居民族和其他民族共用青海汉语方言演唱的民歌。“花儿”在明代生成后,就是以这样的文化形态不断传承,因此青海“花儿”历史悠久,对中国民族文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花儿”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其独特的地理生态、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等,很值得我们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融汇了中原文化、草原文化、阿拉伯文化的精髓,其演唱风格、民族的特点,值得深究。 青海“花儿”是青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调动市场价值,青海“花儿”的文化传承不但有利于“花儿”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发展。以青海为例,西北地区经济相对发展缓慢,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进行旅游开发从而调动经济发展,以搭建舞台剧、开发“花儿”艺术博物馆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海“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3-0053-02 一、西北传统音乐――“花儿” (一)“花儿”名称的由来及演唱风格。“花儿”属于西北地区民族音乐的主导,是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的民歌,在青海,“花儿”被称之为“少年”“花儿”,深受众多民族的喜爱,如汉、藏、回、撒拉、保安、土、东乡、蒙古等民族,大多都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唱。 “花儿”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它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息息相关。有一位名叫张亚雄的先生曾说,“花儿”是指所钟爱的女人,是一种“野曲”,可表达自己心中的真情实意,“少年”则是指男人,曾有一首《花儿与少年》就表达男女之间爱慕的情谊。“小哥哥”“尕妹妹”之间的爱情故事,充分运用到了“花儿”的题材。该作品在1946年由马步芳邀请音乐教官王洛宾作曲,以《四季歌》新鲜出炉,马步芳填词,后来由王洛宾将歌词加以修改,又将旋律进行改编,取名为《花儿与少年》。修改后的歌词就与另一种资料上记载的观点相吻合,歌词中,将“迎春花开”“白牡丹”“山里的牡丹”“红牡丹”等多种花卉比作开在春天的爱情,正好就迎合了资料中记载的柯杨先生的观点,认为歌唱花卉种类,推测“花儿”这个名称起初和字面意思有很大的关联,最初定居于河、湟一带的汉民所唱的专用花卉作比兴的民歌,是后来“花儿”的母体。 还有一种记载与之相近,也跟现在所发展的“花儿”编唱形式相似,就是郗慧民先生的“以花点睛”说。因此“花儿”有着多重含义,具有抒发情感的作用。 因此“花儿”有对唱、独唱、轮唱的方式,男女对唱,演唱者以一种“野曲”的方式,对所处的环境、内心变化等进行即兴演唱。 (二)“花儿”的发展阶段。“花儿”先有方言出现然后加入曲调。最先见于明代作品文献当中,后来在清代文献作品中,“花儿”中的方言大量使用。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我国东部地区逐渐有一些学者对“花儿”进行调查和对“花儿”文本进行研究,不再局限于起初的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甚至有资料记载,日本、美国等外国学者也专门到我国西北地区对“花儿”进行研究与调查。 “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上发表了地质学家袁复礼先生的《甘肃的歌谣――“话儿”》。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青海和甘肃等地的研究者也开始收集与整理“花儿”。这个时期也曾出版了一部《花儿集》,这是第一部专门研究“花儿”的著作,此书由张亚雄先生编著。 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们在研究当中,将“花儿”作了深层次探讨,出现了西宁派、宁夏派、河州派、珧泯派等派别,对“花儿”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都有了深究,对“花儿”资料进行了整理。 1961年第9期的《青海湖》,刊载了黄荣恩的《青海“花儿”的来龙去脉》,这为之后对“花儿”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社会形态发生变化,经济开始复苏,文化日益繁荣,对艺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此阶段是“花儿”研究的深入期,对“花儿”展开研究性调查也有了环境方面的许可与帮助,对“花儿”演唱、“花儿”语言、“花儿”革新与发展进行了深究,学者最终阐述了最新的见解。如魏泉鸣先生的《花儿新论》中,分别对“花儿”构词、格律、特征,以及“花儿”创作中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一时期,“花儿”的研究资料更加全面和完善。1981年5月,青海省“花儿研究会”成立,下设“花儿”文学研究组和“花儿”音乐研究组等。 随着经济、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花儿”的传播变得更
相关知识
青海花儿演唱风格及文化传承研究.doc
“花儿”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全文)
花儿文化委员会成立 致力研究开发“花儿”文化
西北“花儿”:在守望中传承
【花儿文化】浅议临夏州花儿传承与保护
传承人马明山展示土族花儿魅力
花儿的起源研究
甘肃“花儿”文化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研究 戚晓萍 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 研究报告 甘肃 2015 【简介
宁夏“山花儿”艺术形态与传承发展研究
擦亮花儿名片 让传统文化“破圈”——临夏州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创新发展
网址: 青海花儿演唱风格及文化传承研究.doc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1923.html
上一篇: 春天的花束 Spring Bou |
下一篇: 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也是艺术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