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国博《中国古代瓷器》展 | 纹饰里的中国

国博《中国古代瓷器》展 | 纹饰里的中国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中国纹饰,美得惊艳。所谓天人合一,在东方的韵绪中,在纹饰的国度里。

中国陶瓷久负盛名,特别是瓷器举世闻名,如青瓷、黑瓷、白瓷、青花瓷、窑 变花釉瓷和彩绘瓷等,无论质地还是色泽,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推陈出新,依然保持着长久的生命力。

中国在瓷器的制作上冠绝天下,在瓷器的装饰——纹饰上也有极深的造诣。

瓷器纹饰,是装饰在瓷器上的花纹总称, 它是按照一定的图案结构变化、抽象归纳等方法 规则化、定型化的图形。随着瓷器的出现和发展, 装饰纹样及形式变得丰富多样,花纹、图案、造 型等日益复杂,精美绝伦。

以龙凤为纹饰

我们习惯讲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商周以来,龙凤就是天生一对。龙象征着权威和尊严,凤象征着才艺和吉祥。所以才有''龙凤呈祥''的古典。

以植物为纹饰

大多以松、竹、梅、兰、牡丹、莲花、桂花、桃、柿、石榴等植物为纹饰图案。有:岁寒三友,图案为松、竹、梅或松、竹、梅、兰。四君子,图案为梅、竹、菊、兰草四种花卉。五世同堂,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玉堂富贵,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和牡丹花。

以动物为纹饰

如羊、马、喜鹊、孔雀、鹤、鸳鸯、麒麟、怪兽、鱼类、大象、蝙蝠、鹭、鹌鹑等。有:年年有余,五福捧寿、福至心灵等等各种吉祥寓意。

以神话故事为纹饰

如仙人指路、八仙过海、暗八仙、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佛八宝、麻姑献寿、十八罗汉等等。

以历史人物故事为纹饰

携琴访友、伯牙抚琴、踏雪寻梅、三娘教子、高士图、耕织图、文姬归汉、昭君出塞、刘、关、张战吕布、萧何月下追韩信、陶潜爱菊、羲之戏鹅、三顾茅庐、仕女歌舞、庭院戏婴、竹林七仙、百子图、母子图、刀马人物等。

以自然风光为纹饰

如高山流水、万壑听松、深山访友、白云人家、寿山福海、群山叠翠、旭日高升、一帆风顺、曲径通幽、春华秋实、江山永固、四季报喜、五谷丰登、富贵长春、吉日高照、九秋同庆等。

瓷器纹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陶器与瓷器的过渡品:原始瓷器。基于原始瓷器也可归于瓷器大类,我们对原始瓷器的纹饰也进行探讨。当时正是青铜器炙手可热的时期,各种青铜制礼器在夏商周屡见不鲜,人们也更重视青铜器。自然,对瓷器并没有更多的关注。瓷器的形制和纹饰多与青铜器相仿:在瓷器上的花纹多是以各种扭曲怪异的线与奇特的面构成玄奥复杂的花纹,这种花纹常常从整体上构成抽象的脸状图形。这些扭曲怪异的图形脸孔也表现了当时人对于鬼神的敬畏。

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瓷器质地细腻,无论是外貌和结构都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瓷。到了汉代,装饰纹饰更为精美,有几何纹、云纹、植物纹和鸟兽纹等,其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具有特殊意义的吉祥纹样被广泛使用。随着瓷器功能和造型的变化,装饰纹样也丰富多样,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受民族迁移和佛教的盛行影响,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以及鲜明的宗教色彩。瓷器装饰纹样也有了新的发展,题材和内容上更加丰富,胡人装饰纹样呈现在瓷器上, 而与佛教教义相关的莲花纹、忍冬纹被大量运用。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瓷器装饰纹样多为网纹、波 浪纹、联珠纹、菱形纹等,同时人们所向往具有特殊寓意的鸟雀、辟邪、仙佛等纹饰也很多见。后代瓷器装饰纹样多继承前者,最为常见的有几何纹、花草纹、波浪纹。鸟兽、鱼龙、人物、祥云山水等纹样也有出现。

唐代瓷器纹饰相对以前有了较大的变化,改变了以神明为主体的风格而更为以自然风光、现实生活为主。卷草纹、瑞锦花纹、花树对鹿等纹饰成为是唐代瓷器纹饰的主流。唐代瓷器纹兼容并包,在吸收各种纹样的同时自我改进,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与大唐帝国此时的国风是一致的。

唐代瓷器纹样丰富,主要有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而艳丽的花草相比朴实无华的花草在植物纹里占有更多部分。这些纹样还在形式上大胆变化,通过形式化夸张表现出一种带有意向性的装饰形式,体现出了唐代装饰艺术。

宋代瓷器装饰图案千姿百态,在前人的基础上更加多样,主要题材依然以植物花卉纹样为 主,花卉种类,有石榴、海棠、牡丹、莲花、蕉叶、 萱草等。此外动物纹样也有新的发展,在传统纹样上增添了鹤、麒麟、鹿、兔等。婴戏题材在此时期非常流行,主要以儿童嬉戏玩耍为主,内容题材丰富,比如钓鱼、赶鸭、玩鸟、抽陀螺等, 惟妙惟肖,形象生动。磁州窑的剔花,花卉取曲直有度,疏密有致,构图严密紧凑,具有极强的装饰性;耀州窑刻花,刀法多变,造型挺拔秀美, 题材丰富,纹饰繁缛华丽。

除此之外,以文字作为瓷器纹饰也被社会广泛应用。宋虽然没有开创文字装饰瓷器的先河,但将文字作为正式的纹饰是由宋完成的。当时的装饰在瓷器上文字表现出当时人的人生态度与处事态度。如“忍”、“道德清净”、“风吹前院竹,雨洒后庭花”等语句。也有一些吟风弄月、描绘风景的句子:“风晓残竹月拂柳,玉盘之下花与酒”、“石扬清波,孱转激荡”等。

元青花,在我国辉煌灿烂的陶瓷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其装饰纹样层次繁缛,如松竹梅、荷花、山石、鱼藻、海涛等,题材内容深刻反映此时代的社会风貌。艺术家多以松、竹、梅为主题,充分表现出汉族人民对异族统治者面前清高、坚 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明朝瓷器装饰纹样分为两大类:青花和五彩, 绘画形式成为此时期主要装饰手法,青花为此时期的主流,宣德青花多用缠枝花、一束莲、牡丹、 雀梅、三友图等;成化多以禧婴、人物仕女、草虫小景、棕榈、葡萄等;弘治、正德多用缠枝莲、 八宝、连理牡丹、栅栏树石、高图吟眺等;嘉靖 多用莲花鱼藻、云鹤、海马、寿山福海、祥麟瑞 兽、八仙过海、人物楼台等;缠枝纹在这几段时期为重要的装饰纹样之一,比例匀称、均 衡,具有严整高度的程式化。

清代瓷器装饰纹样占主导地位的为绘画式, 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题材内容有所侧重。康熙时期主要有龙凤、四季景、戏曲人物故事、耕织渔乐、诗文、雏鸡牡丹、祈福祝寿、冰纹梅花、 锦地开光等;雍正时期多以花鸟纹样装饰于器物;乾隆继承了前朝题材,并进行多方向发展;明清 时期受宗教影响深刻,瓷器装饰上多以吉祥寓意、 喜庆、幸福为主,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形象生动, 栩栩如生。

同样的纹饰,在不同历史时期亦有变化。

例如用文字作为装饰,明、清两代制品便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多以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为主,而康熙时期则偏重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

元代时期的竹子纹饰也比较常见,叶子向上,竹叶肥厚是其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竹叶向下的画法。而明代洪武、永乐、宣德以后的竹叶不仅向上,也有向下的。

这些不同特征表现,都是时代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的演变所致。有些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譬如官窑瓷器上的纹饰。

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

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

瓷器纹饰,题材丰富,技法巧妙,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瓷器纹饰受到同时代的主流文化、审美旨趣和工艺水平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一个人物、动物、植物,包括宗教、图案、文字都代表着或复杂或简单的社会含义。在一件人为创造的容器上寄托情感,表达愿望,继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这些趋吉避凶、表达民俗信仰的纹饰,见证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心理改造过程,亦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此内容为一期一会生活美学原创,著作权归一期一会生活美学所有。

主笔/所谓牧之

编辑/ 南橘

图片 /杨洁

策划/寶華堂主

出品/寶華堂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国博《中国古代瓷器》展 | 纹饰里的中国
解语花:中国艺术品常见花卉纹饰
磁州窑:瓷器收藏市场的一匹黑马——人民政协网
中国古代陶瓷花器展上...
中国古瓷器上的月季花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与丝绸之路中的跨文化交流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四季花卉卷)
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嘉靖、隆庆、万历瓷器对比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幕
18世纪中国瓷器上的西洋花卉装饰 第2页

网址: 国博《中国古代瓷器》展 | 纹饰里的中国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22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艺术纸花教程,装饰花卉的制作过程
下一篇: 常见的装饰花卉有哪些(说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