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2020-01-11 10:00 人民日报

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已发掘包括两组曾国国君及夫人合葬墓在内的高等级墓葬54座,出土了千余件工艺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等,尤其是发现确认了曾侯宝墓及其夫人芈加墓、曾公求墓及曾夫人渔墓两对曾国国君级别夫妇合葬墓,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空白。

从曾侯宝墓出土铜鼎以及编钟铭文,揭示了器主为“曾侯宝”,芈加墓出土铜缶以及编钟铭文揭示了器主为“芈加”。这两座墓为曾国诸侯“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曾侯宝墓残存有2件镈钟、13件甬钟、1件鼎等青铜礼乐器;芈加墓残存有19件钮钟、1件缶、1件盘等青铜礼乐器。在曾公求墓内残存的铜礼器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组合的编钟。考古队员发现,芈加墓出土的铜缶上有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而“芈加”是曾侯夫人,楚国称曾为“随”。这也说明了曾随一家,基本解决学术界争论不已的“曾随之谜”问题。同时,芈加墓中出土的“楚王媵随仲芈加”铜缶和“加芈行匕”铜匕为曾随关系、曾楚关系提供了新材料。

点评:芈加墓出土的编钟铭文中有“帅禹之堵”、“行相曾邦,以長辝夏”的铭文。这是“豳公盨”(有“禹”铭文)、“叔夷镈”(有“禹”、“夏”铭文)、“秦公簋”(有“禹”、“夏”铭文)之后,又一“禹”、“夏”铭文。说明了当时的周人已经比较普遍认同关于夏、大禹的历史,为研究曾国地望、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新材料。

考古发现了曾国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各个阶段的文物,从国君到中小贵族的墓葬都有被揭露。曾国历史从传世文献记载不明,发展成为商周考古中物质文化面貌被揭示完整、全面的诸侯国,体现出考古写史的作用和意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郭长江)

青海乌兰县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揭示青海丝路文化交流盛况

泉沟墓地壁画墓(一号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东2公里处,分布于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安排部署下,在海西州委州政府、乌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合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和乌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

泉沟一号墓形制为带墓道的长方形砖木混合结构多室墓。墓室由前室、后室和两个侧室组成。前室砖墙和后室柏木墙表面均绘壁画,剥落较严重。前室墓门侧壁画内容为牵马迎宾武士,其他壁面原绘有狩猎、宴饮、舞乐等内容,但损毁严重,顶部描绘各类飞禽走兽、祥龙飞鹤。后室四壁绘有放牧动物、帐居宴饮、汉式建筑、山水花卉等内容,顶部绘日月星辰、神禽异兽、祥龙飞鹤等图像。各室门框上彩绘宝相花图案。前后室内中央各立一根八棱立柱,表面彩绘有莲花图案。在后室内发现大量彩绘漆棺构件,应该为双棺,棺表髹黑漆,再施彩绘,内容有骑马行进人物、飞鸟、花卉、几何图案等。

在后室西侧木椁外的墓底坑壁上,发现一处封藏的暗格,内置一长方形木箱,箱内放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供奉和珍藏的意味突出。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和壁画内容风格推测该墓葬为吐蕃时期,碳十四测年为公元8世纪。

点评:泉沟一号墓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唯一的一座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像内容凸显出高原游牧民族特色。

墓葬内出土有罕见的彩绘漆棺和鎏金王冠,表明该墓葬具有非常高的规格,墓主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说明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

墓葬表现出浓厚的唐文化和吐蕃文化的双重影响,对于探讨吐蕃统治时期的汉藏文化融合进程、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仝 涛)

责编:王丹

相关知识

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考古新发现与新趋势
内蒙古考古新发现:古代中国是契丹
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远古人类生活有迹可循
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揭秘四川远古人类生活→
讲座预告||欧亚草原青铜时代 植物考古新发现
小麦传入中国的研究——植物考古资料
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全面立体反映早期人类社会图景
第八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我系成功举行
我院举行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植物考古发现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网址: 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226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新疆境内考古发现的丝绸文物
下一篇: 考古发现|“南海Ⅰ号”发掘成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