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它的建筑与它一同激昂搏动,一座座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在城边一隅,总有或三四层的红砖小楼或联排整齐的红砖平房从眼前划过,在直入云间的高楼中夹缝中,显得格外冷清。这样的红房子,属于二十年前的沈阳,属于那个同样激情勃发的时代,属于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提起红房子,50岁以上的产业工人或是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向你娓娓道来它无穷无尽的故事。 下班后,楼道里是家家户户锅碗瓢盆的撞击声;大槐树下,孩子们花园逮蜻蜓、捉迷藏,老人们下棋纳凉;墙上还有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培养坚强的革命后代!”。 这些极富时代感的生活早已定格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伴随着一代产业青年的青葱岁月。一切的人间烟火已静静湮没于时光的尘埃中,如今仅剩零星的红房子飘落于城市边缘,铁西工人村、二0四、767所、三台子等,幢幢红房子彰显着那个时代沈阳的骄傲。 工人村:朴素生活进博物馆 沈阳工人村是闻名全国的工人住宅区。1952年9月根据毛主席“在提高生产的基础上改善工人的生活”的指示精神,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开始工人村住宅建设,市政府将其命名为工人村。 工人村位于铁西区西南部,占地1.2平方公里,曾有住宅楼200多栋,住户1.48万多户,4.57万多人口。这些住宅楼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少部分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全部是三层苏式红砖闷顶楼房。 这样的建筑,虽然现在看来有些狭窄,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优越,住进其中的居民,不是厂里的干部,就是劳模、高级技工, “村”中居民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在工人村的街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高楼平地起,条条柏油道,路旁柳成荫,庭院花枝俏,户户安电视,家家有余粮。更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来形容生活的优越。 即使如此,因为人口众多条件所限,大部分的家庭还要两家共用一个门,公共的厨房和厕所,如果家里人口多,还要在用木板把屋子分割成两个“小屋”,或者架起一层形成“复式”,这样才能容下祖孙三代的大家庭。 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而今的红房子多数已不见踪影,仅存的住宅已显陈旧,内部设施老化严重。从2003年起,铁西区政府对工人村进行大面积拆迁改造,建设政府补贴式新型住宅小区,“工人村”原住户分期分批搬进了一路之隔的“工人新村”。 随着大规模改造的进行,铁西区仍不忘保护工业遗产,老工人村的样子没有消失,其中一部分也被改造成了博物馆——工人村生活馆,它将永存那一激情燃烧的岁月,珍藏那些失落的往事。 后红房子时代 当年的红色建筑群一般都是黎明、沈飞、沈阳机床等沈城大工厂的家属楼。而今,二0四地区已基本拆迁,一个超大型的商业项目正在拔地而起,铁西重工业区更是大步迈向新兴工业区,三台子地区因为地铁的开工,红房子也渐渐消失。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步伐一点点迈进,红房子的变化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红色建筑群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必将被新时代的浪潮席卷。然而,作为一代激情岁月记忆的载体,老房子的历史就像我们曾经哼唱过的儿歌一样,永远不会被删除。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相关知识
老街里 东风夜放花千树!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推动青岛老城区产城互融
隐藏的植物记忆:遗传是比记忆更强大的工具
庐山植物园花卉科普:童年的记忆——紫茉莉
如果要问我记忆中的年...
转Bt基因玉米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沈阳看花的好地方可以去 沈阳十大赏花好去处 打卡绝美沈阳花海
推荐:花儿朵朵开 沈阳春季赏花攻略
沈阳花卉出租(沈阳花卉出租信息)
沈阳鲜花配送,沈阳鲜花预定服务
沈阳花店推荐,为您推荐沈阳最优秀的花店!
网址: 沈阳记忆 渐渐消失的红房子=====转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2603.html
上一篇: 概述园林工程中花坛砌体和其挡土墙 |
下一篇: 天安门广场国庆中心主花坛开始吊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