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连云港日报
□ 李江 夏燕红 邱涛 周玉
初秋的沿海湿地,上千只候鸟时而翻腾,忽而飘散,掀起一层又一层的“鸟浪”,美不胜收。一台台挖掘机经过,将刈割后的互花米草翻起再埋入深处,不怕人的反嘴鹬和白鹭赶紧围了上来,寻找泥土里的食物。
曾经,这里的滩涂遍布着超万亩的互花米草。1979年,我国一些沿海城市部分海域未筑建堤坝,便用互花米草护堤。“20世纪80年代,我市一些养殖户知道互花米草的作用后,就从外地弄了过来。”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全球公认的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几十年间,互花米草在沿海滩涂上快速密集生长。全市沿海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达1398公顷,主要位于赣榆区、连云区、徐圩新区、市开发区和灌云县的滨海地区,正好在重要的生态走廊和候鸟迁徙路线上。由于互花米草的根部过于茂密,降低了海水的交换能力,造成水质恶化,同时也使得弹涂鱼、螃蟹等底栖动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进一步影响了候鸟的食源。使原本可供候鸟栖息和食用的本土植被分布面积迅速减少。
7月10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互花米草除治工作,全市各县区迅速推进。目前,我市已完成治理面积18789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384%,完成全面治理目标的90%。滩涂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使鸟类的觅食区、停歇区等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相关区域鸟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变多,其中不乏国家级保护动物白鹭、半蹼鹬、中杓鹬、白腰勺鹬等。
互花米草除治后,我市还将对滩涂进行修复工作。“对适宜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通过恢复芦苇、碱蓬等乡土植物,构建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海岸植被防护体系。对不宜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鸟类高潮位栖息地、觅食地等,保留光滩进行自然恢复。”市林业技术指导站站长王圳介绍,在地势比较高的区域,将通过引栽乡土适生的楝树、刺槐、柽柳等树种,营造沿海防护林隔离带,形成乔灌草覆盖的生态群落。通过科学治理,进一步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滨海岸线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相关知识
湿地除草记
松花江三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武汉创建“湿地花城”
园林苗圃化学除草技术
修复湿地 中国发挥重要作用
湿地植物物语
10月,我们相约湿地草花展,3万盆草花芬芳迎国庆
除草4个小妙招,解决园艺大烦恼
园林绿化松土、除草计划.doc
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大春化学除草技术要点
网址: 湿地除草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4372.html
上一篇: 走,带你去湿地看花! |
下一篇: 论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经济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