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农作物病虫情报:杨梅凋萎病防治意见

农作物病虫情报:杨梅凋萎病防治意见

杨梅凋萎病具有广泛性、暴发性与毁灭性,是当前危害杨梅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杨梅树死园毁的后果,我区部分杨梅园已感染杨梅凋萎病,影响我区杨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我中心6月上旬对碧湖、紫金、岩泉等乡镇(街道)杨梅园观测,今年我区杨梅树已前后进入成熟期采摘上市,杨梅采果后、夏秋稍抽生期将是防治杨梅凋萎病的重要节点,广大梅农应根据各自的物候期及时开展综合防治。

一、发病症状

杨梅凋萎病系异色拟盘多毛孢和小孢拟盘多毛孢两种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发生时,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冬春季主要症状是枯梢,5月当年抽发的新梢有少量青枯现象,夏秋季主要是落叶。发病时,杨梅枝梢叶片首先急性青枯,后逐渐呈枯黄、褐黄直至枯死,症状初现时一般不落叶,1-2个月后逐渐落叶,无论顶枝还是内膛枝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湿度高时,落叶后的叶痕有白色绒毛状菌丝长出,有时蔓延到枝干及枝条伤口。该病叶片症状在夏秋季(7-10月)最为典型,冬季(11月至翌年2月)病情进展缓慢,春夏季(3-6月)病情较为稳定。发病的杨梅树先半树死亡,再全树死亡并伴随枝干韧皮部开裂,先须根再主根死亡,有的先腐烂再死亡,主要在地下部30cm根先枯死。

二、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肥水管理

深翻改土,2-3月或9-10月全园深翻一次,深度15-30cm。增施饼肥或腐熟有机肥,不用或少用复合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病树停止使用多效唑,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与微生物菌肥的使用;适当中耕,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杨梅根系粗壮,增强抗病力。采用果园生草,减少土壤裸露,防止水土流失,修复根围生态。

(二)做好修剪与清园

1、规范修剪。杨梅凋萎病病原菌主要定殖于杨梅枝干及嫩枝韧皮部,环境适应能力强。修剪时,用75%医用酒精对工具消毒;采用大枝修剪,做到“一树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剪口位置,从发病部位往下移20厘米以味,并在剪口处涂膜;发病严重树体,停止冬季修剪。

2、冬季清园。11月至翌年3月上旬进行冬季清园,先用消过毒的专用剪刀或锯子将病枝、枯枝等采用疏删方法进行冬季修剪,再清理(深埋或烧灰)地上落叶、落枝,对因该病引起枯枝严重的植株,要立即挖除,就地烧毁处理,以减少杨梅园的相互传播。然后全园、全树冠用咪鲜胺或丙环唑或异菌脲或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清园。

(三)药剂防治

1、防治时间:花芽萌动期喷药1次,春梢、夏梢和秋梢长度5厘米时视发病情况各喷药1-2次,采果后喷药1次,修剪后48小时内及时喷药1次。台风及寒潮等极端天气影响后喷药1次。

2、防治药剂:药剂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50%异菌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交替轮换用药。建议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统防统治。

供稿人:罗雅慧

相关知识

杨梅凋萎病及其防治技术
杨梅凋萎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病虫情报查询
农作物病虫情报(第一期)
鹿寨县农作物病虫情报(第二十八期)
农业病虫情报:2024年下半年农作物病虫鼠害发生趋势分析
早造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农作物病虫情报:枇杷花腐病防治意见
2018年第二期病虫情报——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
农作物病虫情报(2024第1期)

网址: 农作物病虫情报:杨梅凋萎病防治意见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699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杨梅主要病虫及其防控技术
下一篇: 水杨梅耐寒吗(水杨梅冬天能耐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