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概是对单身狗最友好的一个情人节,也是鲜花从业者欲哭无泪的一个情人节。
疫情未退,还见什么面,出什么门,往常人山人海的三里屯都门庭冷落,从前订不上位的网红餐厅今天连门都不敢开。大部分花店大门紧闭,花卉市场低迷,就连消费者们都感叹,要什么鲜花,口罩他戴着不好看吗?西兰花、花菜不好吃嘛?
小编今天也买了一束"花"
这个情人节
卖得最好的花是西兰花
看电影、烛光晚餐、牵头漫步街头等等这些情人节的“套路”失去了光彩,不少情侣在今年情人节上大多采用异地过节,视频聊天见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就算想送个礼物送个花,也都选择了外卖送。
展开剩余85%
在各大外卖平台上,2020年的情人节,曾经最受欢迎的玫瑰花退居二线,而一些带“花”字的蔬菜,例如西兰花、花菜等成为了今年情人节的抢手货,其中西兰花成为最受欢迎“花束”单品,超过玫瑰成为第一。
根据美团外卖大数据显示,预约在2月14日送达的“礼物”同比前一天增长了30%;来自同一个城市,但订单发件人和收件人地址位于两个位置近期增长了五成,情侣们选择同城异地恋模式。
除了鲜花、巧克力这类传统的情人节礼物,西兰花、花菜、零食大礼包等接地气的食物异军突起成为了今年情侣们表达爱意的载体,而口罩、护目镜、消毒液、胃药、蔬菜水果成为消费者们搜索最多的关键词。
其中前三位:口罩、护目镜、消毒棉片。
百万鲜花销毁
花卉市场损失上百亿
2月10日,云南花卉交易市场百万鲜花被销毁。对此,云南斗南花卉市场集团企划运营总监董瑞介绍,整个情人节期间,花卉交易量、供应量不足2019年同期的30%-40%,且为期9-10天的鲜花交易高峰,今年只有两天。
按照正常情况,只有5%以下的花卉会被销毁,但是在今年花卉市场恢复拍卖后,销毁比例高达30%以上,而且,预计销毁率还会提高。
因为终端需求量非常有限,各地交通管制,物流停运等诸多因素,鲜花拍卖的整体行情和成交率都不太理想。
据中铁快运昆明分公司人员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情人节鲜花运输需求较去年大幅下降,运输总重量仅占去年的13%左右。从昆明长水机场外运的鲜切花也从往年的每天750吨到900吨锐减到120吨左右,最高也仅仅为300吨。大大小小的种植户选择让所有的玫瑰花在地里开爆掉,再剪掉当垃圾处理,避免影响后续的鲜花种植。
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总经理高荣梅预估,第一季度斗南花卉市场的鲜切花交易量会比去年减少1.2亿枝左右,全云南省会减少20亿枝,损失在25亿元以上,加上农资、物流等成本,鲜切花产业的损失在40-50亿元之间,如果再加上盆花的损失,可能会达到100亿元。
花农欲哭无泪
为了求生,各显神通
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数据直接腰斩。根据人民网数据,2月10日斗南鲜花市场的鲜切花总供货量、总体成交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41.44%、28.67%;成交均价每枝0.52元,与去年相比下降1.27元/枝,跌幅70.95%,为近三年来最低,而物流成本上涨超过2倍。
大部分花农的鲜花都砸在了手里,有花农表示:沦陷时期的鲜花一文不值,即使捐出去,也不是救灾物资,人家估计还嫌碍事没空欣赏。
据张掖一生产商介绍,现在由于疫情方面的原因,销售是停滞状态,但是为了后续的生产,我们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对原有的花苗做了翻种,从不适宜的棚搬到另一个棚,做一些生理生长调整,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能够投入到生产(销售)。
江苏一些百合种植户,“壮士断腕”去除花蕾、养种球。如果切花百合销售市场还不回暖,预计难以出售,可以将一些的花蕾全部去掉,减少养分损耗,以便让二代球长得更大、质量更好,后面再使用,可以减少损失。
连云港一些农户积极调整。目前,日本出口渠道暂时没有问题,原定出售国内和出口韩国的鲜切花全部转为出口日本。
平台暂停售卖
消费者收花延迟
据FLŌWERPLUS花加公众号显示,FLŌWERPLUS于2020年1月21日暂时关闭武汉仓,暂停配送湖北地区的鲜花/绿植等产品。
全国除湖北地区外,花加旗下的大部分鲜花和绿植类产品,节后首次发货时间也都推迟到了2月22日。
花点时间平台也在一周前暂停湖北地区的产品售卖及物流配送。其他地区延迟收花调整。周期花及鲜花市集节后首次收花时间为2月15日/17日;绿植及衍生品类在2月15日起陆续发货。
花店货源中断被迫关门
消费者购买欲大幅下降
据斗南花卉市场做批发生意的商户介绍,目前拍卖交易中心已恢复交易,但市场商铺还没重新开业,商户们还在等市场开业的通知。
不仅仅是昆明的鲜花批发市场还没开业,目前国内大部分鲜花市场仍处于关闭状态,花店的线下门店也大多处于停业状态,接单主要靠线上平台或朋友圈接单,订单量非常有限。据一些在朋友圈卖花的商户介绍,过去情人节前夕是订花高峰期,今年朋友圈的鲜花照片,连点赞的人都很少,疫情当前,可能消费者们都没有心情。
PS:云南鲜切花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出口46个国家和地区。云南斗南花卉市场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和出口额连续十几年居全国第一,是中国花卉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