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0 回答
干旱区植被以旱生草类和灌木为主。干旱区植物的特点是根部的生物量大,通常干旱群落中生物量的50%以上在它的根系中。干旱种的根干比在1到2之间均有报道。干旱群落具有高氮含量的枯枝落叶层,平均为1.5%,较之草地的1.2%和森林的0.6%高。干旱区群落中氮循环的一个实例,这里可以看出根系生物量的庞大和降尘在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性。这个例子中考虑系统是封闭的,实际上通过地面侵蚀和动物传递,氮的损失是高的。干旱区植被动态受降水影响大,一些观察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干旱区植被生物量或密度持一个常量,降水后生物量上升,季节性茂盛与降水期相比有滞后性。
据中国植物地理学家们的研究,中国典型荒漠草原群落的优势种分为三类,第一类矮丛禾草,第二类丛生杂类草,第三类小半灌木。典型荒漠植物以灌木占优势,在石质、砾质和石膏区的极严酷的生境中,植被非常稀疏,在地下水溢出带和河流、盆地附近以及绿洲周围,有时有生长繁茂的胡杨、灰杨、榆等。与草甸草原相比,干旱区植被主要成分的营养价值较高,但较低矮,不便刈割或牛马的放牧;其中大多粗糙具刺,仅适于山羊和骆驼,放牧地的载畜量一般很低。据估计,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的鲜草年产量分别为1500—4000kg/ha,800-1500kg/ha和400—800kg/ha,季节性变化可达50—75%,秋季牧草干重最高。
相关知识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理论热点 |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干旱半干旱区植物种子形态及抗压特性测量分析
白刺花双月苗在半干旱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应用
干旱半干旱区土质边坡生态修复与绿化技术分析
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及发展方向
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影响进展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
厚层基质喷附技术在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及建议
半干旱地区土壤湿度变化特征
网址: 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是什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85837.html
上一篇: 耐干旱的绿化植物 |
下一篇: 水质好不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很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