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软土保护性耕作下,孔隙连通性和各向异性通过细胞外酶影响 > 2 mm 聚集体中的碳矿化,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软土保护性耕作下,孔隙连通性和各向异性通过细胞外酶影响 > 2 mm 聚集体中的碳矿化,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团聚体的孔隙特征影响土壤有机碳固存。然而,对骨料中 SOC 机制的研究仅限于软土。这项研究是 2004 年在 Mollisols 进行玉米-大豆轮作的一项长期实验。处理有旋耕不还田(常规耕作,CT)、深松不还田(减耕,RT)和免耕还田(NT)3种处理。测量了土壤孔径分布、形状参数、细胞外酶活性和碳矿化度。结果表明,15年免耕和少耕使总孔隙度和大孔隙比例增加,但小孔隙土柱比例显着下降。由于孔隙分形维数最高(2.75-2.90)、各向异性(0.366-0.516)和球形度最低(5.1-28.7),常规耕作表现出最复杂的孔隙。对于填充> 2毫米骨料的土柱,减少耕作使孔隙连通性显着增加3.02-3.62%,而不耕作则没有影响。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在填充> 2 mm团聚体的土柱中,孔隙形状参数,特别是连通性和各向异性,直接对β-葡萄糖苷酶和β-木糖苷酶的活性产生积极影响,并通过影响细胞外酶活性对土壤碳矿化产生积极影响间接地。 研究结果强调了孔隙形状参数对土壤碳汇影响的重要性,有助于理解> 2 mm团聚体土壤碳汇的微观机制。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相关知识

软土保护性耕作下,孔隙连通性和各向异性通过细胞外酶影响 > 2 mm 聚集体中的碳矿化,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全国农机大户培训教材之十一 ——保护性耕作技术
山东农业大学王会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post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and N under revegetation in the hydro
Prospec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 in saline soil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nd its driver in temperate grasslands of Inner Mongolia
生活污泥和矿化垃圾对植物生长效应及环境影响的研究
不同菌根类型林分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影响因素
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网址: 软土保护性耕作下,孔隙连通性和各向异性通过细胞外酶影响 > 2 mm 聚集体中的碳矿化,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862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高淳市政组织召开道路养护安全文明
下一篇: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举办农村公路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