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你知道古代婚礼中洞房花烛夜都有哪些程序呢?

你知道古代婚礼中洞房花烛夜都有哪些程序呢?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拜堂

在喧天的鼓乐炮声中,新娘下了花轿或彩舆,顶着大红盖头,脚踩青毡米袋,在伴娘的挽扶下,迎着迎面撒来的谷豆钱果,跨火堆、过草堆、越秤杆,一步一步,走走停停,缓慢地来到厅堂花烛前,才正式行夫妻之大礼——“拜堂”。

“拜堂”又叫“拜天地”,还有的地方称做“拜花烛”。这是民俗婚礼中最重要的大礼,在全国各地都很盛行。可是,这个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拜堂”却不属于古代“婚姻六礼”的范畴。

近现代传统婚礼中“拜堂”时由礼宾司仪喊着令:“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拜堂除过夫妻交拜行礼外,还要拜祖先牌位、拜父母、拜宾客亲朋等,都必须夫妻同拜。每拜一次,婚礼司仪都要念几句祝吉利的诗文。

关于夫妻交拜之礼大约起源于北朝时。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叙述北朝婚礼云:“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迎妇。”宋代司马光《温公书仪》中论述夫妻相拜之礼说:“古者妇人与丈夫为礼则侠拜。

乡里旧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盖由男子以再拜为礼,女子以四拜为礼故也。

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相见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从宋代以后,夫妻交拜就成为婚礼的常规仪式。

关于拜父母(公婆)实质上是由妇“拜舅姑”仪式演变而来。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近世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事,及有下地安帐并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自士庶,莫不皆然。”

说明唐代“拜堂”风俗十分普遍。唐德宗下诏让“酌古礼今仪”,太子少师颜真卿、中书舍人于邵等人奏:“障东、下婿、观花烛及却扇诗并请依古礼。

见舅姑于堂上,荐枣栗脯脩,无拜堂之仪。”实质上把“见舅姑于堂上,荐枣栗脯脩”代替了“拜堂”。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说:“新婚三日,妇见舅姑,俗名拜堂。”他又引证了《封氏闻见记》说:“是拜堂之名,由来已久,但真卿等所定枣栗脯脩见舅姑,即今俗所谓拜堂也。

”新郎新娘在花烛堂前行礼后进入洞房,要由新郎用一条红锦绸或绿锦绸把新娘牵入洞房。这在宋代称之为“牵巾”仪式。

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东京婚仪:“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缎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至家庙前参拜毕,女复倒行,扶入房讲拜。”

这种彩绸“牵巾”象征着新郎新娘会合的桥梁,绾同心结象征两人同心合德,白头偕老。如《说郛》引《戊辰杂钞》解释说:“女初至门,婿去丈许迎之,相者授以红绿连理之锦,各持一头,然后人,俗谓之通心锦,又谓之合欢梁。言夫妇自此相通如桥梁也。”

从宋至明清及近现代传统婚礼中无不有此风俗仪式。其实新娘从出阁以来到拜花烛行礼,一直头顶盖头,行完礼后,伴娘不再挽扶,入洞房只能由新郎牵入,否则,她自己也看不见路。

进入洞房后,才能由新郎动手揭去新娘的盖头,去盖头,去头上的簪花等都由礼宾司仪念诗祝吉。新娘被揭去盖头后与众多的陌生宾客相见必有娇羞之态,于是便要以扇遮羞,叫“遮扇”。

即使再行礼也只是低垂扇子,微微屈身一福,直到整个嘉礼完成后,才去掉扇子,叫“去扇”。

汉魏南北朝以来直到唐宋,“遮扇”和“去扇”一直是婚礼中的重要风俗仪程,许多诗文中多有吟咏。

如梁何逊《看新婚诗》有“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妆”;陈周弘正《看新婚诗》有“暂却轻纨扇,倾城判不赊”;唐代杨师道《初霄看新婚》诗有“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等等。

据敦煌卷子伯3284《婚事程式》记载在婚礼程序中有两次遮扇,一次在“撒帐了,即以扇及行障遮女在堂中”。一次在合卺后,“男东坐,女西坐,女以花扇遮面”。在遮扇和去扇时,都要由婚礼司仪念诗。

如敦煌卷子伯3252就有一首《法扇诗》:“闺里红颜如花,朝里行来降人家,自有云衣五色暎,不须罗扇百重遮。”

在洞房花烛夜,新娘遮扇时娇羞半掩,去扇时花容初露,因此成为诗人墨客吟咏的好题材。

可是,到宋代以后,遮扇风俗却在婚礼中逐步消失,并不那么盛行了。到近现代除个别地方婚礼中还有这道仪程,也只不过是新娘手里拿把折扇,做做样子而已。

喝交杯酒

婚礼程序中最重要的一道是“合卺”,即新婚夫妇在洞房里共饮合欢酒,俗称“交杯酒”。《礼记·昏义》说:“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而,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所谓“共牢而食”原意指共食一牲,只吃一种猪肉或羊肉。后世演变成端一碗饭进洞房,由新郎新娘每人随便吃几口,俗称“合饭”,成为一家人。

合卺酒却一直很讲究。合卺用匏瓜一分为二做成瓢形的“匏爵”,并用线拴在一起。这种瓢状匏爵是用一个匏瓜剖分为二,象征夫妻两体,饮酒后又合二而一,象征夫妻有“合体之义”。

到了唐代时已不用瓢状的匏爵,而是直接用酒杯,称“合欢杯”。如宋之问《寿阳王花烛图》诗中所咏:“莫令银箭晓,为尽合欢怀。”

到了宋代又称合为“交杯酒”,《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新人互饮交杯酒风俗为:“用两盏以彩线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

饮讫,掷盏并花冠子于床下,盏一仰一合,俗云大吉。”后世基本沿袭了宋代的“交杯酒”的合风俗,在全国各地大致皆相同。

饮合卺酒后,还有“合发”仪式,又叫“合髻”。到了新婚洞房后,由新郎亲手解去在娘家时的所系之缨。这种系缨和脱缨的仪式在秦汉时称“结发”。

到了唐代又称“合发”。夫妻双方进行结发仪式时,要念“合发诗”:“本是楚王宫,今夜得相逢,头上盘龙髻,面上贴花红。”

到了宋代这种仪式又称“合髻”。这种风俗仪式到了后世,只是象征性用新梳子在新郎新娘头上梳几下,表示一下仪式即可,并不真正地合髻重梳发式。

在新婚洞房还有一项影响极为广泛深远的风俗仪程即“撒帐”。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云,撒帐风俗起源于汉武帝迎娶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

撒帐风俗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男女各争先后,对拜毕就床,女向右,男向左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

到了明清及近现代,撒帐风俗在全国各地婚礼中都很盛行,并流传许多种“撒帐歌”,内容皆大同小异,都是描述洞房风光,闺帏燕尔,文雅中夹有俚俗之语,宗旨一是预祝夫妇和谐幸福,早生贵子,二是以新娘新郎为对象进行调笑逗乐。

所以仪式很严肃,气氛却很活跃,有时听得新郎新娘面红耳赤,娇羞难掩,而来宾听得哈哈大笑。其实撒帐后,也就意味着婚礼最后的高潮,闹房将要开始了

相关知识

古代新婚之夜的洞房花烛是怎么样的,都有哪些趣事儿呢?
花烛是什么?在古代婚礼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婚礼中主花与陪衬花都有哪些知识
主持人需要知道的常识,婚礼中各种不同的花都有哪些寓意呢
新娘花饰有哪些 婚礼中新娘的花饰选哪种颜色好
为什么新婚之夜又叫“洞房花烛夜”
你知道秋季时令花卉都有哪些?
你知道花卉都有哪些头衔吗? 爱问知识人
花卉的病虫害你知道哪些呢?
黄色都有哪些?黄色都有哪些颜色?!黄色有哪几种??

网址: 你知道古代婚礼中洞房花烛夜都有哪些程序呢?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29468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婚礼抢新娘捧花的含义 多角度点亮
下一篇: 浙江结婚风俗 浙江地区结婚都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