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属野生植物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其分类学价值
《植物科学学报》
作者本人免费下载 |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菱属野生植物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其分类学价值
樊香绒 力志 楚海家 李伟 刘艳玲 陈媛媛 开通知网号
【摘要】: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冲积平原,其内河流、浅水湖泊和沼泽众多,菱属植物种类丰富。本研究基于对这两个区域中菱属野生植物的广泛调查,采集其居群42个,分属于9种(细果野菱、四角刻叶菱、四角菱、菱、丘角菱、东北菱、四角大柄菱、八瘤菱、四瘤菱),3变种(四角矮菱、南昌格菱、短四角菱)。进一步对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16个分类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并对其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分类学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依据菱角的果体大小、果喙性状可以将采集的菱属野生植物划分成两个类群,其中A类群仅包括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而其余的菱属植物7种3变种组成B类群;对有腰角组(5种2变种)的腰角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也可将细果野菱和四角刻叶菱与其他菱属植物区分开来;而瘤突、叶和气囊性状的分类价值有限。说明果体大小、果喙和腰角性状的形态学特征是菱属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主要依据。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魏玉翔;黄剑河;刘义满;水生蔬菜答农民问(52):菱角有哪些种类?菱角起源地及主要分布和栽培地区在哪?[J];长江蔬菜;2022年03期 2 余定坤;祁红艳;徐志文;刘观华;龚磊强;詹慧英;杨清培;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样性研究[J];南方林业科学;2022年05期 3 李双梅;柯卫东;黄新芳;彭静;李明华;钟兰;王芸;王春丽;菱果实形态发育变异调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22期 4 李爱民;吕敏丽;周春鸣;同质园栽培下的湖南鱼腥草居群叶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2018年01期 5 姚纲;张连婕;薛彬娥;罗世孝;中国算盘子属(叶下珠科)果实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植物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香绒;菱属果壳次生代谢产物分析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D];西藏大学;202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恝浩;柴达木盆地托素湖地区晚中新世菱属化石及其伴生化石研究[D];兰州大学;2023年 2 王武超;中国菱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21年 3 赵晓;扁蓿豆叶角质层蜡质表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4 王兴;浙江晚中新世菱属果实数值分类和古气候高分辨率重建[D];长安大学;2020年 5 冯曼琳;长江中下游流域菱属(Trapa L.)的种间关系和遗传结构[D];东北林业大学;2021年 6 成彩霞;应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苞藜属的系统位置[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赵洋;中国花楸属复叶组果序、果实及种子形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辛阳;刘瑞雪;朱良艳;王万平;黄庭文;陈龙清;湖北野三河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2 张悦恬;张光富;李跃;李玲;俞立鹏;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生维管植物的多样性[J];植物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3 李德铢;杨湘云;王雨华;蔡杰;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5期 4 李宽意;张强;刘正文;东太湖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生长特性[J];生态学报;2009年07期 5 王月丰;丁炳扬;胡仁勇;金明龙;菱属植物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及其分类学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5期 6 姜维梅,丁炳扬国产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年02期 7 胡仁勇,丁炳扬,黄涛,郑朝宗国产菱属植物数量分类学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刘兴土,马学慧三江平原大面积开荒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J];地理科学;2000年01期 9 于丹中国东北菱属植物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4年01期 10 金明龙,丁炳扬湖北汤孙湖菱属植物果实性状的变异式样及其分类学意义[J];绍兴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香绒;力志;楚海家;李伟;刘艳玲;陈媛媛;菱属野生植物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其分类学价值[J];植物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2 于丹中国东北菱属植物的研究[J];植物研究;1994年01期 3 丁炳扬,黄涛,姜维梅,赵丽安,郑朝宗菱属植物的幼苗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1999年03期 4 方明雅;石林;郑寨生;邱英雄;姚祥坦;陈小央;陈海荣;王凌云;菱属品种DUS测试指南的研制[J];中国种业;2023年09期 5 彭友林;王云;向国红;顾建中;洞庭湖湿地菱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6年03期 6 薛建华;邴艳红;Pshennikova L.M.;张航燕;菱属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在黑龙江流域的资源现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年09期 7 丁炳扬;金孝锋;中国菱属(菱科)植物的分类研究(英文)[J];广西植物;2020年01期 8 刁正俗福建菱属一新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9 王月丰;丁炳扬;胡仁勇;金明龙;菱属植物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及其分类学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5期 10 廖小军;林建丽;连辉;李莉;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J];福建林业;202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静;柯卫东;刘义满;黄来春;朱红莲;李明华;中国菱的研究概况[A];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兴;刘宇超;梁嘉琪;李相传;肖良;浙江中新世菱属植物化石的数值分类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3 赵晓英;邓睿;刘庆辉;叶茂;王璐瑶;几种野生植物对新疆砂铁矿植被恢复的响应[A];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会议交流材料[C];2019年 4 曾凡坤;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A];四川省营养学会1997年学术会议暨妇幼营养保健学习班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5 姜维梅;丁炳扬;国产菱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王禄;汪玉静;杨波;刘在哲;济南近郊风景区珍稀野生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周小春;安徽珍稀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附录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A];内蒙古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文集[C];2005年 9 肖正春;张卫明;野生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工程探讨(摘要)[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徐彪;张利莉;赵震宇;塔里木盆地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阳;菱属植物异源多倍体形成及栽培菱角的起源驯化研究[D];浙江大学;202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东;浙东中新世菱属植物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兴;浙江晚中新世菱属果实数值分类和古气候高分辨率重建[D];长安大学;2020年 3 蔡倩如;贮藏条件对3种菱属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D];长江大学;2024年 4 钟剑鸣;我国野生植物采集的困境与物权出路[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5 安睿;查没野生植物制品拍卖处理措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宿敏;北京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凌振顺;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生存状况研究[D];山西大学;2020年 8 俞群;江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格局与热点地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9 卢高峰;重庆中梁山海石公园九种野生观赏植物物候分析及野生植物观赏价值等级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萨出拉;内蒙古大青沟居民野生植物食用和药用地方性知识的调查和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宋静涵;滨州建设省内首个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扩繁基地[N];滨州日报;2024年 2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张秀 通讯员 张锦;全区首个中医药文化及野生植物司法保护基地成立[N];新疆法治报(汉);2024年 3 首席记者 廖兴阳;云南拟实施野生植物分级保护制度[N];昆明日报;2024年 4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张卫建 刘飞 通讯员 李文娟 尚帅;滨州为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建起“诺亚方舟”[N];滨州日报;2023年 5 记者 胡日查 许文军;三年磨一剑,兴安盟野生植物探索成果惊艳亮相[N];兴安日报;2024年 6 记者 徐鑫雨;16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在云南野外回归[N];光明日报;2024年 7 全媒体记者 童梦宁;曾被宣布“灭绝”的野生植物小溪洞杜鹃在江西“复活”[N];江西日报;2023年 8 记者 叶文娟;青海75%以上野生植物得到保护[N];青海日报;2023年 9 记者 张蕴;青海75%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N];科技日报;2023年 10 李木子;千余种野生植物可作为维生素来源[N];中国科学报;2022年
相关知识
国产凤仙花属植物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大菊品种表型性状的分类学价值
四川雅安地区凤仙花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其花粉形态学研究
部分菊属与亚菊属植物的形态学聚类及亲缘关系分析
切花菊品种表型性状筛选及其分类学意义
【doc】三种国产兰属植物核型研究及其系统分类学意义
植物分类学中的生态标准
国产秋海棠属(秋海棠科)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
密格孢(Acrodictys)及其相关属的系统学分类研究
洪德元院士:世界牡丹和芍药研究——兼论分类学的基本原理
网址: 菱属野生植物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变异及其分类学价值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0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