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正值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使园林植物极易遭受病虫害的侵害。同时大风大雨天气将对绿地造成一定的破坏,大大加重绿地工作任务。本月应加大养管力度,重点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植物修剪、抗旱排涝和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本月主要工作要求及工作要点
1.本月天气炎热,应重点做好抗旱保苗工作,避免植物出现缺水萎蔫甚至死亡现象,特别是时令花卉、新栽植物及立体绿化植物的浇水工作,道路绿地无水源地段洒水车浇灌时应注意轮换两侧进行浇灌,以防一侧浇水不均衡导致内侧苗木缺水死亡,确保植物顺利度夏。高温期间应安排在早、晚进行灌溉作业,尽量避免在10点至16点之间的时段内安排室外浇水作业。
2.应合理调整一线绿化养护工人夏季工作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安排,同时储备必要的防暑用品,避免高温作业出现高温中暑等安全事故。
4.加大绿地内杂草、野藤、杂树的清除力度,同时做好树围(夏季宜做下沉式树围利于浇灌储存水分)、色块的松土切边工作,保持土表疏松利于水分渗透和土壤保持水分。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
1.蚧壳虫:蚧壳虫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五小害虫”之首,种类多、危害大,其主要种类除紫薇绒蚧、草履蚧、红蜡蚧外,还有吹绵蚧、桑白盾蚧、日本松干蚧、松突圆蚧、龟蜡蚧、白蜡蚧和粉蚧等。
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常群集于枝、叶、果上。成虫、若虫以针状口器插入花卉叶、枝组织中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煤污病,危害极大。
蚧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固定生活,则形成蚧壳虫。
蚧壳虫难以防治的原因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固定生活,这是蚧壳虫的一大特点。介壳的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
防治蚧壳虫的最佳时期,就是卵盛孵期到若虫期,此时介壳尚未形成或增厚,防治蚧壳虫,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年中首次最佳防治日期为:第一次若虫孵化时间分别为,3月上旬—中旬,5月中旬--下旬。此时初孵幼虫的活动期和危害期是进行防治的最好时期和关键时期,此时介壳尚未形成或增厚,对药物敏感,防治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
2.刺蛾:又名洋辣子。是一种杂食性食叶害虫,主要危害樱花、海棠、柳树、枫杨等植物。刺蛾的幼虫取食植物叶片,低龄幼虫群居叶背危害,啃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存上表皮,形成透明枯斑;3龄后分散危害,取食全叶,可将叶片吃光,仅留叶脉与叶柄,既影响植物生长,又破坏景观效果。
防治方法:
(1)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的虫茧,减少虫源。
(2)幼虫盛发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l000倍液、5%S-氰戊菊酯3000倍液。
如果被其毒刺所蛰到会非常疼痛,由于毒液呈酸性,可以用食用碱或者是小苏打稀释后涂抹,也可使用风油精。如果条件所限可以用肥皂水涂抹,都有利于治疗毒液带来的皮疹、水泡或者疼痛。刺蛾用泡桐汁涂抹30秒疼痛消失。
3.叶枯病:在麦冬草、葱兰等植物上危害较为严重。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常见于植物之中,该病在7-10月份均可发生。植株下部叶片发病重。高温多湿、通风不良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较严重。
防治方法:
(1)改进栽培管理措施,提高寄主的抗病性。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种植时保持一定密度,注意通风透光。施用有机肥时,适当增施磷、钾肥,使植株发育健壮。秋季结合清园彻底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病菌侵染来源。
(2)掌握病菌侵染时期,合理喷施农药。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农药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福美双,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每隔5至7天喷1次,连续喷3次左右,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4.冠网蝽:主要危害杜鹃、月季、含笑、蜡梅、紫藤等植物。发病症状: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植物的叶片,吸取汁液,排泄粪便,使叶片背面呈现锈黄色,叶片正面出现针点状白色斑点,严重时使全叶失绿苍白,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受害叶背面出现很像似被溅污的黑色粘稠物,受害植株生长缓慢,提早落叶,降低了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可用50%杀螟松乳油20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2500~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各种药剂要交替用药,隔5至7天一次,连续3至4次。
5.白蚁:在樟树、银杏、大叶女贞、银桦、羊蹄甲等植物上
危害较为严重。不同类别的白蚁吃的东西不同,从类别上分,有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三类,木栖性白蚁蚁群大小不一,会在凡是有木的地方筑巢,并取食木质纤维,土栖性白蚁在地底土中筑巢或土面建蚁冢,并以树木、树叶和菌类等为食,土木两栖性白蚁常住于干木、活的树木或埋在土中的木材,以干枯的植物、木材为食。断头树容易遭受白蚁侵蚀,尽量避免种植断头树,并及时清理绿地内的死树、枯枝,消除白蚁繁衍的生存环境,控制白蚁的发生与危害。
防治方法:
(1)喷粉法:在发现白蚁危害部位有大量白蚁个体活动时,采用喷粉法,让白蚁尽可能多的将粉剂带回群体中传染给其它白蚁,使其整个群体中毒死亡。
采用的药剂:0.05%氟虫腈粉剂。
喷粉方法:在白蚁活动的蚁路或危害部位,用契子撬开一小孔,用喷粉器将粉剂均匀地入小孔中,避免大团粉块堵住蚁路,影响白蚁的来回爬行,影响灭治效果。
(2)药液喷洒灌注法:绿化枯木桩、枯树枝、废弃木料灭蚁后无害化处理;已蛀食的树干木质部和根基部,毒化白蚁活动环境,使白蚁再次出现时因接触药物中毒而死。
采用的药剂:≥5%吡虫啉悬浮剂、≥15%联苯菊酯悬浮剂或≥10%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
施药方法:直接对灭蚁后的木桩木料、已蛀食的树干木质部和根基部,用喷雾器将药液注入钻孔中,待药液从下面溢出,并浸湿浸透周围土壤和缝隙。
(3)诱杀包(条)灭治法:诱杀包(条)是根据白蚁生物学特性,将饵剂与药物混装,埋设于白蚁活动绿化区域,引诱白蚁取食饵剂,使白蚁成为中毒的带毒者,通过交哺等行为将药剂在群体中传递,达到杀灭整个群体白蚁的目的。
使用方法:在绿化白蚁活动范围较大,且不宜采用喷药物时,采用诱杀包法。诱杀包埋设于土表下3-5cm,或有白蚁危害的树木周围。一般5平方米埋设1包诱杀包,或一棵树埋设2包。埋设诱杀包最好选在有连续天晴时。
6.红火蚁:红火蚁分布广泛,破坏力极强,被其蜇伤后会出现火灼感,过敏体质易出现休克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药液灌巢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1、毒饵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2)毒饵药剂要求:采用0.05%茚虫威杀蚁饵剂,具有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2-6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使用方法:可以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可以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灌巢法
(1)适用范围:适用于有明显活蚁巢的发生区域。在红火蚁活蚁巢密度较小且明显、但对人的健康或重要设施等造成威胁、急需尽快处理的情况下,采用灌巢法防治红火蚁。
(2)使用方法:使用8%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具有触杀作用强的药性,按照其商品使用说明配制成规定浓度的药液。施药时以活蚁巢为圆心。先在蚁巢外围施25-30cm宽的药液,然后把药液直接浇在蚁丘上或挖开蚁巢顶部将药液浇灌到蚁巢中心地带,浇灌药液时尽可能使药液均匀渗透到1m以下的土壤中型使整个蚁巢湿透。灌药操作要迅速,以减少红火蚁逃逸。一般每个蚁巢用药液量10-20升,对较大的蚁巢要适当增加用量。在采取防治措施时,注意不要扰动蚁丘,以免惊动红火蚁,导致蚁群把蚁后转移。
7.煤烟病:侵害植物主要是在蚜虫危害以后,以它们排泄出的粘液为营养,诱发煤污病菌的大量繁殖。发病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而且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从而增强数势,减少发病。
(2)药剂防治:做好对长斑蚜、绒蚧的防治,是预防煤污病的关键因素。对易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500倍液,或喷20%粉锈宁4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共喷3-4次进行预防。对已感染煤烟病的植物,可喷45%多菌灵1000倍液、或喷45%百菌清1000倍液,每隔5天喷1次,连续3次进行治理。
来源:赣州城管
相关知识
2023年8月份养管要点及植保
2023年7月份养管要点及植保
屋顶花园设计及营造要点浅析——广州某屋顶花园
什么是植物保护?常用的植保知识有什么?凤凰植保节揭晓
秋季园林植物的修剪技术要点
2023年杭州园林景观及花园庭院配套设施展览会
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为城市绿化春季管养支招
园林绿化管养——浇水
2023年中国鲜花行业发展历程、市场规模及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室内花卉装饰及室内装饰要点
网址: 2023年8月份养管要点及植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083.html
上一篇: 7月1日起,《河南省野生植物保护 |
下一篇: 2023年7月份养管要点及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