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Study on Control Technology of Green Securit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bout Wolfberry
1. 引言
枸杞(Lycium barbarum L.)系茄科、枸杞属的落叶灌木。该属植物世界分布约80多个种,我国自然分布的枸杞属植物共有7个种、3个变种。枸杞是药食两用保健产品,入药记载首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的句子,“久服枸杞子轻身不老”。之后,枸杞“清肺、明目、滋肝、补肾”之功效逐渐被人们认可。宁夏栽培枸杞也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得d独厚的气候条件,宁夏枸杞品质优良,栽培面积居全国之首。枸杞产业已成为宁夏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优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2016年宁夏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再造枸杞产业新优势发展规划》,旨在以全力打造枸杞产业发展升级版。随着枸杞种植面积的增大,种植年限的增加,枸杞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的控制枸杞病虫害,茨农不断加大化学农药的使用,使枸杞产品的农药残留增加,产品质量安全不断下降,对宁夏枸杞的品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宁夏农林科学院成立了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课题组,重点研究枸杞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控、农药安全减量使用和枸杞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欧陆标准200项或400项合格产品)。现就近3年的试验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提供一些实用技术和理论数据。
2. 枸杞主要虫害种类生物学特征及调查方法
枸杞枝繁叶茂,营养丰富,滋生的病虫害很多。目前已发现展枸杞病虫害有60余种,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有8种,病害有3种。
2.1. 枸杞蚜虫
枸杞蚜虫属于蜘科,又叫蜜虫。群聚嫩梢、花蕾、青果等部位,汲取枸杞植株汁液,受害枝条曲缩,生长停滞。危害严重时,枸杞叶、花、果表面被蚜虫及分泌物覆盖,影响光合作用,造成落叶落果,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1]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 mm~2.0 mm,头、触角、中后胸黑色,似小蝉,触角端节有2根刚毛,幼龄时黄绿色,老熟时淡褐色,近羽化时翅芽和胸部灰褐色。
发生规律:以卵在枸杞枝条芽眼或缝隙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孵化,孤雌胎生,繁殖2~3代后出现有翅胎生蚜,迁飞扩散,完成1个世代发育d数最长12 d,最短5 d,每年发生约20代。在宁夏地区4月上旬开始活动,第1次高峰期在5月下旬~6月中旬,第2次高峰期在8月上旬~9月上旬。
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采取五点取样法,每个监测点随机调查3~5株枸杞树,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顶稍30 cm范围内枸杞蚜虫的虫态和虫口数量。一般要求平均3~5头/枝要进行防治。在宁夏主要防治期主要在4月上旬展叶期;5月下旬~6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主要用吡虫啉类和苦参碱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1] 。
2.2. 枸杞木虱
枸杞木虱又叫猪嘴蜜、土虱。成虫与若虫危害幼枝,使树势衰弱,早期落叶,受害严重时几乎全株遍布若虫及卵,外观一片枯黄。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 mm左右,全体黑褐色,有橙黄色斑纹。触角端节有2根刚毛,近基部具1蜡白色横带,十分醒目,是识别该虫重要特征之一。翅透明,脉纹简单。成虫常以尾部左右摆动,在田间能短距离疾速飞跃,腹端分泌蜜汁。若虫体长3 mm左右,扁平,椭圆形,幼龄时黄绿色,老熟时淡褐色,近羽化时翅芽和胸部灰褐色 [1] 。
发生规律:枸杞木虱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树干的老皮缝下或残存的卷缩枯叶中越冬。翌年3~4月初枸杞发芽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中旬枸杞展叶后产卵于叶片两面,5~6月间卵、若虫暴发,8~9月达到发生高峰期。11月上旬末代成虫进入休眠期。
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监测点随机调查3~5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顶稍30 cm范围内枸杞木虱的虫态和虫口数量。一般要求平均卵5粒/枝、若虫1头/叶、成虫3头/枝,就需要喷药防治。在宁夏一般防治期是主要在4月下旬、5月中旬和9月上旬。主要用毒死蜱类和除虫菊素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2.3. 枸杞瘿螨
枸杞瘿螨属于瘿螨科,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瓣、花蕾和幼果,被害部位形成紫色或黄色痣状虫瘿 [1] 。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0.1~0.4 mm,全体橙黄色,长圆锥形,形如胡萝卜,头胸部较宽短,尾部较渐细长。口器下倾向前,腹部有细环纹,背、腹面环纹数一致,约53个,腹部前端背面有刚毛1对,腹侧刚毛4对,腹端刚毛1对,较长,爪钩羽状;卵圆直径0.03 mm左右,球性,乳白色或透明。
发生规律:枸杞瘿螨一年发生8~10代。以雌成螨在当年生枝条的越冬芽、鳞片内以及枝干缝隙越冬。翌年4月中旬枸杞展叶时,越冬成虫迁移至新叶产卵危害。5月中下旬又转移至新稍危害,6月上旬形成第1次繁殖危害高峰。8月中、下旬又迁移至秋稍危害,至9月形成第2次高峰。主要危害叶片、花瓣、花蕾和幼果,被害部位呈紫色或黄色痣状虫瘿。
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监测点随机调查3~5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摘取20片叶,分5级调查虫情指数。当级别达到2级(20片叶中有2~3个大于1 mm虫瘿包)时,就需要喷药防治。在宁夏一般在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要进行重点防治。主要用噻唑烷酮类杀螨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2.4. 枸杞蓟马
枸杞蓟马也叫枸杞黄蓟马,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受害果实成熟时,表面出现密集的针状斑点,采摘制干后,干果上容易出现黑色斑点,严重影响感官和品质。被害叶片呈灰绿色,略有反卷,叶背有黑褐色,虫粪污点,造成早期落叶。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 mm左右,黄褐色,头前尖突,集眼绿色,形似小虱子。触角8节,黄色。前胸近后侧角及中胸中区两侧有大小灰绿色圆点各1个。翅黄白色,中间有两条纵脉。若虫黄色,背线色淡,长约0.8 mm,集眼红色。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0代左右。以成虫在枯叶、落果的皱痕等隐藏处越冬。次年春季枸杞展叶后即活动为害,6~7月害情最重,喜食枸杞果实,常数十只爬行在果实背光的一侧表面,也藏匿于开放的花朵中,有时蛰伏在嫩叶背面危害。叶背危害形成微细白色斑驳,黑褐色排泄物密布叶背,被害叶略呈纵向卷缩,早期落叶、脱落;果实被害后,失去光泽,表面粗糙有斑痕,果形萎缩、落果。
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10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上的虫子数量。当虫子数量达到5~6头/枝,要进行喷药防治。在宁夏一般5月中旬开始防治,6月上旬~7月下旬是重点防治期。主要用乙基多杀菌素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2.5. 枸杞食蝇
枸杞食蝇也叫果蛆、白蛆,属双翅目实蝇科,国内散布在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区。枸杞实蝇在枸杞果实内取食的蝇类害虫。为害特点是幼虫蛆食果肉,被害果外显白斑,果肉被吃空,满布虫粪,形成无商品价值的蛆果,危害严重可减产50%左右。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 mm,翅展9~10 mm。头橙黄色,颜面白色,复眼翠绿色,映有黑纹。胸背面漆黑色,具强光。两眼间具“Ω”形纹,3单眼。翅透明。成虫性温和,静止时翅上下抖动。卵白色,椭圆形。幼虫圆锥形,体长4~5 mm。蛹长4~5 mm,椭圆形,赤褐色。
发生规律:每年生2~3代,以蛹在土内5~8 cm深处越冬。在宁夏翌年5月上旬,枸杞现蕾时成虫羽化,5月下旬成虫很多出土,把卵产在幼果皮内,一般每果一卵,幼虫孵出后蛀食果肉,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老熟后,由果里钻出,落地化蛹。7月中下旬,羽化出2代成虫,8月下旬~9月上旬进入3代成虫盛期,后以3代幼虫化蛹,蛰伏越冬。
田间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采取五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3~5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顶稍30 cm范围内枸杞实蝇果的数量和总蕾数,算出虫蕾率(虫蕾率 = 虫蕾数/总蕾数 × 100%),当虫蕾率达到3%~5%时,就需要防治。每年4~5月用毒性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是枸杞食蝇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喷药防治的时间主要是5月上旬和8月下旬。主要用毒死蜱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2] 。
2.6. 枸杞红瘿蚊
枸杞红瘿蚊体型很小,主要为害幼蕾,成虫把卵产入花蕾,使花蕾肿胀成虫瘿,幼虫在花蕾中取食,使花蕾并成畸形,花被变厚,不能正常开花结果,最后枯腐干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3 mm,红黑色,生有黑色微毛。触角16节,串珠状,黑色,镶有较多而长的毛。下颚须4节,复眼黑色,顶部愈合。胸部背面及腹部各节生有黑毛。各足第一跗节最短,第二跗节最长,其余3节依次渐短。幼虫初孵化时白色,成长后为淡桔红色小蛆,体扁圆。卵长圆形,近无色透明,常十多粒一起,产予幼蕾顶端内。蛹黑红色,头顶有2尖突,两侧各有1个突起。
发生规律:每年约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土茧越冬。次年春化蛹,约5月间成虫羽化,羽化时,蛹壳拖出土表外,此时枸杞幼蕾正陆续出现,成虫用较长的产卵管从幼蕾端部插入,产卵于幼蕾内,每蕾中可产10余粒,幼虫孵化后,钻蛀到子房基部周围,蛀食正在发育的子房,形成虫瘿,每瘿中有红色幼虫十余条。在6月上旬~6月下旬造成夏果子一大批损失。幼虫在第一次为害后于6月上旬开始脱果入土化蛹。幼虫入土较快,入土深约l公分 [2] 。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成虫又陆续羽化,为害秋季花蕾,形成全年第二次为害高峰。约于9月间末代幼虫老熟,即入土越冬。
田间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五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3~5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上的总蕾数和虫蕾数,算出虫蕾率(虫蕾率 = 虫蕾数/总蕾数 × 100%),当虫蕾率达到1%~2%时,就需要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采用药剂防治,一般在5月上旬、6月上旬和8月上旬。发生严重的地块,每年4月中旬和10月下旬进行毒性颗粒剂土壤处理,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7. 枸杞负泥虫
枸杞负泥虫又叫背粪虫,该虫肛门向上开口,粪便排出后堆积在虫体背上,故称负泥虫。是枸杞主要种植区为害枸杞的食叶性害虫。该虫为暴食性食叶害虫,食性单一,主要为害枸杞的叶子,成虫、幼虫均嚼食叶片,幼虫危害比成虫严重。幼虫食叶使叶片造成不规则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并在被害枝叶上到处排泄粪便,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枸杞绝产。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6 mm,全体头胸狭长,鞘翅宽大,鞘翅红褐色,每个鞘翅上有近圆形的黑斑5个,斑点常有变异。幼虫体长7 mm左右,灰黄色,腹部各节具l对吸盘,使之与叶面紧贴。卵长橙黄色,椭圆形,在叶片上呈“人”字形排列。蛹长6 mm左右,黄色。
发生规律:年发生4~5代,4月下旬成虫开始交尾产卵,5月中旬各虫态可见。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6~7月危害最严重,10月底进入越冬休眠。幼虫老熟后入土吐白丝粘和土粒结成土茧,化蛹于其中越冬。
田间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五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3~5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顶稍30 cm范围内枸杞负泥虫的虫态和虫口数量,当发现幼虫和卵时就要进行防治。主要防治期是5月上旬至6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主要用聚酯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2.8. 枸杞蛀果蛾
枸杞蛀果蛾属麦蛾科。以幼虫蛀食杞果,被害果表面新鲜无病,但易脱落,或在暴晒中变成黑色霉果。也钻蛀嫩梢,使新梢枯萎;或缀粘嫩梢幼叶,食害生长点,或蛀食幼蕾和花器。
形态特征:体长5~6 mm,淡赤褐色小蛾子。头顶鳞片淡灰褐色,由外向内或向后覆盖头顶。颜面鳞片较大,左右向内紧密平覆,黄白色。前翅狭长,肉褐色,布有浓淡不一,大小不同的黑斑。体腹面黄白色,夹有褐色鳞片。幼虫长约8 mm左右,粉红色。蛹长约5 mm左右,赤褐色。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4代。越冬成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4月中下旬幼虫蛀害枸杞的七寸枝或粘缀嫩梢为害,5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出现,6月幼虫蛀果为害期 [2] 。7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为此代幼虫蛀果期,是全年为害枸杞果最严重的时期,此代幼虫主要为害秋果及花蕾,10月中下旬可能以幼虫在树干皮缝处结茧越冬。幼虫活泼,能前后爬动或吐丝下坠,老熟时在被害果蒂或幼茎上咬一小孔爬出,寻找树干皮缝等处结茧化蛹,常数个重叠一起。成虫飞翔敏捷,息落后即转藏于叶背,能在园子间飞迁扩散。
田间虫情调查方法及防治时间:一般五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3~5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记录每枝条上的总蕾数和虫蕾数。算出虫蕾率(虫蕾率 = 虫蕾数/总蕾数 × 100%),当虫蕾率达到3%~5%时要进行药剂防治。4月上、中旬当第一代幼虫为害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能取到很好的效果。7月下旬进行2次防治。主要用甲维盐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3. 枸杞主要病害种类发病规律及防治时间
3.1. 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又叫枸杞黑果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为害果实,青果染病初在果面上生小黑点,遇连阴雨病斑不断扩大,半果或整果变黑。空气湿度大时,病果上长出很多桔红色胶状小点。嫩枝、叶缘、叶尖染病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扩大后变黑。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果和病枝叶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发病。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或经自然孔口或伤口侵入,病菌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潜育期约2~6 d。此病发生主要与田间相对湿度相关,降雨多、湿度大,病害蔓延很快。
防治时间:该病的快速蔓延主要跟田间的湿度有关,湿度大发病快,且危害湿度大。所以该病的防治最有效节点是雨前和雨后,在宁夏重点防治期是6~8月果子成熟期。主要用多菌灵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3.2. 枸杞根腐病
枸杞根腐病主要危害枸杞根部和茎基部,是由真菌引起的。受害株外观表现为叶片发黄、萎垂,脱落或整株频临死亡。受害的根、茎部,可见病部变褐至黑褐色,有的皮层腐烂、脱落,露出木质部。潮湿时病部表面有时会出现粉红色。
发病规律:病原菌随存活病株越冬,也可随表土、病果种子和土中的病株残体越冬传播。病菌从伤口或穿过组织皮层直接入侵到植物组织内部,引起发病。不同的病原菌和不同的浸染方式,其病害的潜育期不相同。在20℃条件下,尖孢镰刀菌在寄主伤口的条件下致病潜育期4 d,而未受伤时为20 d。同色镰刀菌在寄主创伤条件下致病潜育期5 d,而未受伤时为22 d。茄类镰刀菌依在寄主伤口的条件下致病潜育期5 d,而未受伤时为19 d。另外,土壤积水、板结也容易引起根腐病的发生。
防治时间:该病的发生与土壤的积水板结有密切关系,一般要求每次灌完水后,结合除草,必须进行土壤深松,另外园区发生积水必须尽快排除。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补栽健株,并在病穴施入石灰消毒,必要时可换入新土。
3.3. 枸杞白粉病
枸杞白粉病为害叶面覆满白色粉斑。此白色粉斑,既是本病的病状。严重时枸杞植株外现呈一片白色,相当触目。病株光合作用受阻,终致叶片逐渐变黄,脱落,对枸杞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多的影响。主要用三唑酮类的药剂,进行机械喷雾防治 [2] 。
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随病组织在病枝梢及土表面的冬芽内越冬,翌年春季开始萌动,在枸杞开花及幼果期侵染引起发病。此病干燥炎热时容易发病。
防治时间:一般7~8月是该病的主要防治节点。
4. 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的技术措施
枸杞病虫害种类繁多,史代重叠(如蚜虫一年繁殖近20代),完全用生物和农业措施防治难以做到。因此,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制定出了绿色安全防控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的核心点就是在枸杞鲜果采摘前(6月份之前),采摘后(7月份以后)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采摘期间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矿物源和生物制剂) [3] 。该方案最核心的技术是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科学使用主要包括2点,第一点是有效的控制病虫害,第二点是鲜果采收时农残降解达到产品质量的要求。枸杞是无限花序植物,在5~9月基本上都可开花结果,而采摘期6~8 d就需采一蓬,全年采摘6~9蓬,要做到病虫害可控,农残达到要求,必须要做好枸杞病虫监测预判,及时准确测制定防治方案,科学安全使用农药。
4.1. 加大监测预报
枸杞病虫害有效防控中,监测预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植保人员每隔3 d必须下地进行虫情调查,并及时汇总分析调查数据,当达到或接近防治指标时,根据虫害情况,制定技术措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预防。
4.2. 对症选择农药
由于枸杞病虫害种类较多,各虫类对农药的反应各不相同,针对防治对象选用对症农药十分重要,首先要明确防治对象,然后选用适宜的农药种类,如杀虫剂中胃毒剂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有效,对刺吸式害虫无效 [4] 。枸杞木虱、枸杞蚜虫、枸杞螨类均属刺吸式口器,应选择内吸性,有熏蒸触杀作用的农药。
4.3. 找准最佳防治期和剂量
选择适宜的虫态和药量是用药的关键,在害虫的生活史中,蛹和卵处于休眠或活动很弱、比较隐蔽的场所,对农药不敏感。而害虫的幼虫和成虫要进行取食和迁移,虫体暴露,易被杀死。成虫的活动性强,因此低龄幼虫期和害虫发生早期是最佳的防治期。
4.4. 轮换和混合用药
试验研究表明:一个地区长期单用一种农药,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交替轮换使用农药。越使好的药剂,每年使用的次数越要少。但混合用药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无不良反应 [4] ;二是有增效作用;三是不增加毒性;四不产生药害;五是有兼治作用;六是不提高成本。
4.5. 两头重防,中间预防
枸杞绿色安全防控技术,一是要病虫害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二是产品质量要达到出口标准。所以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收前期和采收结束后,必须进行化学药剂防治,目的尽可能的压低枸杞的病虫害基数,为采摘期的防控创造有利的条件。采摘期间用生物源农药进行防控 [5] ,如果出现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根据情况科学的采取个别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必须根据采果的时间,计算好所用农药的农残安全降解期 [5] 。
4.6. 枸杞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的周年管理历
根据枸杞的物候期和病虫害发生规律,初步制定出了枸杞绿色防控的周年管理历,把枸杞病虫害防治分为十二个时间段,每个阶段使用的药剂可以参照表1。第一个阶段1~3月,主要是清理田间杂草、修剪下来的枸杞枯枝落叶,减少园地虫口密度。第二个阶段3月下旬,主要是全园封闭,杀灭即将出蛰的虫卵。第三个阶段4月中旬,是发芽展叶期,主要是防治木虱、瘿螨、蚜虫、红瘿蚊和实蝇等。第四个阶是5月上旬,是新梢生长盛期,主要是防治瘿锈类、蚜虫、木虱、蓟马、蛀果蛾、红瘿蚊和食蝇等。第五个阶是5月中下旬,是幼果生长期,主要是防治瘿锈类、蚜虫、木虱、蓟马、蛀果蛾、红瘿蚊和食蝇等。第六个阶6月上旬,是七寸枝幼果期及老眼枝果熟,主要是防治蚜虫、蓟马、黑果病和瘿螨等。第七个阶6月下旬,是果熟盛期,主要防治蚜虫、蓟马、黑果病和白粉病等。第八个阶7月中旬,是果熟晚期,主要防治蚜虫、蓟马、黑果病和白粉病等。第九个阶8月上中旬,是秋梢生长期,主要是防治瘿螨、蚜虫和负泥虫等。第十个阶段9月上旬,是秋枝幼果期,主要防治瘿螨、蚜虫和锈螨等。第十一个阶9月中下旬,是幼果逐渐成熟,主要是防治瘿螨、蚜虫和负泥虫等。第十二个阶10月中旬,是休眠期,进行全园封闭。
5. 结语
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是全面突破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模式,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的降低枸杞产品的农残,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在促进枸杞产业持续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这项技术科
时间
Time
物候期
Phenomenal period
病虫害种类
Types of pests and diseases
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使用的农药(可参照、调换)
Pesticides used
1月~3月
休眠期
虫卵、病菌
减少园地虫口密度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修剪下来的枸杞枯枝落叶
3月下旬
树液流动期
虫卵、病菌
全园封闭,杀灭即将出蛰的虫卵
45%的石硫合剂
5%毒性颗粒剂树冠下撒施浅耙
4月中旬
发芽展叶期
木虱、瘿螨、蚜虫、红瘿蚊、实蝇
全园喷施
71%吡虫啉
20%四螨嗪
40%毒死蜱
5月上旬
新枝生长盛期
瘿螨类、蚜虫、木虱、红瘿蚊、负泥虫、食蝇
全园喷施
40%高效氯氰菊酯
50%炔螨特
24.5%阿维菌素
5月中下旬
幼果生长期
瘿锈类、蚜虫、木虱、蓟马、蛀果蛾、红瘿蚊、食蝇
全园喷施
15%哒螨灵
30%噻虫嗪
6%乙基多杀菌素
6月上旬
七寸枝幼果期及老眼枝果熟
蚜虫、蓟马、黑果病、瘿螨
全园喷施
50%硫磺悬浮剂
苦参碱
30%乙唑螨腈
6月下旬
果熟盛期
蚜虫、蓟马、黑果病、白粉病
全园喷施
50%硫磺悬浮剂
除虫菊素
7月中旬
果熟晚期
蚜虫、蓟马、黑果病、白粉病
全园喷施
50%硫磺悬浮剂
除虫菊素
苦参碱
8月上中旬
秋梢生长期
瘿螨、蚜虫、负泥虫
全园喷施
50%吡蚜酮
5%阿维菌素乳油
30%氯氟氰菊酯·噻虫嗪
9月上旬
秋枝幼果期
瘿螨、蚜虫、锈螨
全园喷施
50%硫磺悬浮剂
苦参碱
9月中下旬
幼果逐渐成熟
秋果采收
全园喷施
除虫菊素
10月中旬
休眠期
全园喷施
45%的石硫合剂
73%炔螨特
80%百菌清
30%噻虫嗪
Table 1. Management calendar of the year of green securit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bout Wolfberry
表1. 枸杞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的周年管理历
技含量高,田间操作相对比较困难,大面积推广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时间。枸杞病虫害安全防控这项技术一方面要求病虫害防控达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要求农残达到出口标准。核心技术是病虫害的及时监测预判,防治方案的准确制定和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这项技术的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果新建的园区从一开始就按照这项技术执行,做到病虫害可控,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相对容易。如果常规管理的老园区,直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做到病虫害可控,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至少需要2年或2年以上的时间。在老园区推广使用这项技术,一旦出现病虫害大爆发,要及时灵活的调整防治方案,一般要求先控制病虫害,切勿一味的追求产品质量,而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效,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基金项目
农林科学院成果孵化项目,项目编号:nky20180612;2017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7]07号。
NOTES
*第一作者。
相关知识
西兰花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技术
我所“河北坝上特色蔬菜西兰花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田间检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3篇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34T 2970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宁夏农林科学院防治枸杞病虫害生物农药成果取得新突破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控管理办法
专家解读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大白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网址: 枸杞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1170.html
上一篇: 探寻田野上的智慧丨“千里眼”监测 |
下一篇: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病虫害监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