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客户端讯(见习记者 赵迎昭 编辑 袁尚武)有73年历史的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郑万钧于1931年采集的红豆杉标本、“中国第一龙”许氏禄丰龙(装架模型)……5月3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自然博物馆获悉,位于北碚区文星湾的自然博物馆老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已于近日开馆。这个周末,带上孩子,“穿越”回74年前在此成立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
(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国保”建筑里的博物馆
据了解,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有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和地磁测点碑等。“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位于惠宇楼一层,分为“惠宇楼的故事””“关注民众教育”“战时学术中心”“新时代的辉煌”4个单元,展览面积700余平方米,展出历史文献、动植物标本等原件近200件。
重庆自然博物馆研究馆员侯江介绍,1930年,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在北碚创办中国西部科学院,1943年,他联络内迁科研机构筹办中国西部博物馆,1944年,以惠宇楼为展览大楼的中国西部博物馆成立,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
31日,重庆日报记者来到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被厚重的历史气息所吸引。走进1934年建成的惠宇楼,平滑的水磨石地面、棕色的窗帘、深红色的展柜……让人瞬间“穿越”回当年的中国西部博物馆。“建筑格局、动植物标本等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为观众复原当年的展览情景。”侯江说。
展出动植物标本等近200件
(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在“关注民众教育”单元的一个展厅中,5个被放置在一起的3层展柜吸引了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展柜中,采集于1934年的黄鹂标本,羽毛仍然保持着耀眼的柠檬黄;白颊黑雁标本直立,眼睛里放射出光芒;凤蝶标本展开翅膀,纤细的触角保存完好。此外,放大数十倍的苍蝇,缩小版的猪、羊、牛等能让观众近距离了解这些动物。
珍贵植物标本展柜中,采集于1927年的野山楂、采集于1928年的香港四照花、采集于1931年的红豆杉等带给人美感,近90年历史的展签完整记录了标本的采集时间等信息。
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厅入口处的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浮雕长3.1米,宽2.1米,让观众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形。侯江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件浮雕由中国西部博物馆工作人员于1945年制作完成,“球体骨架为钢铁,球面镶嵌银杏木,堆叠纸片表现地形起伏。”
用竹签统计参观人数
(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各大博物馆统计进馆人数的方式有很多,70多年前的中国西部博物馆是如何做的呢?侯江介绍,“一个竹篮里放满竹签,每进馆一人,就拿一根竹签扔到另一个竹篮里。”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12月中国西部博物馆开馆起,就免费对公众开放。重庆日报记者在展厅中的互动装置屏幕上看到,中国西部博物馆从1944年12月到1947年6月,开放774天,接待观众154097人。西南大学教授刘重来说,“这个数字在当时来看相当大,是卢作孚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写照”。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开馆后接待的首位观众,64岁的马宪芳表示,“父亲是随抗战内迁重庆的,看到展品,感慨万千,深受教育。”
相关知识
植物博物馆:影响孩子一生的自然课
广州首座自然科学博物馆开馆 汇聚史前珍稀古生物化石与矿石标本
儿童节的来历,儿童节给孩子送什么花
自然科学的根系,延伸到了艺术博物馆……
送给客户的儿童节祝福语 儿童节祝福语
植物博物馆
《植物博物馆》
有娃之后,情人节=儿童节?
科技创新与自然科学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6.1儿童节父母给孩子送香槟玫瑰花17朵的含义
网址: 儿童节带上孩子“穿越”回74年前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16416.html
上一篇: “邹晓科”科普夏令营:在传统文化 |
下一篇: 一瓶塞了一整根人参的水,怎么就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