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 2016 年 4 月至 5 月份 调查地点:黄山学院南区 调查对象: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种类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及实验室观察 二、调查结果 1、柏树冬孢子角 冬孢子角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 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 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 子,随风传播至 2.5~5 公里的范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 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 锈孢子器和锈孢子。 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 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成生活 史。 病原: 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 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 亚门真菌。 是 1 种转主寄生菌。 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 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 萌发产生担孢子, 共有 4 种孢子。 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 性孢子。 性孢子无色, 单胞, 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 状突起。 症状: 为害叶片、 新梢、 果实。 叶片先出现橙黄色、 油亮的小圆点。 后扩展, 中央色深, 并长出许多小黑点 (性孢子器 ),溢出透明液滴 (性孢子液 )。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 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 (锈孢子器 ),内含大量褐 色粉末 (锈孢子 )。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 在桧柏小枝上越冬。 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 瘤径 3~5 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 瓣状,称 胶花“ ”。 2、大叶黄杨煤污病 病原: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危害 症状:煤污病又称煤烟病,黑色烟煤小污点,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影响光合、降低 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其症状是在叶面、 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霉斑, 后扩大连 片,使整个叶面、 嫩梢上布满黑霉层。 由于煤污病菌种类很多, 同一植物上可染上多种病菌, 其症状上也略有差异。呈黑色霉层或黑色煤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可以为害紫薇、牡丹、 柑橘以及山茶、米兰、桂花、菊花等多种花卉。 3、月季黑斑病 病原: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黑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借助雨水或喷灌水飞溅传播,昆 虫也可传播。发病最适温度 26 摄氏度左右,多雨季节,寄主植物发病严重,新移植、根系 多损,长势衰弱的容易发病。 症状: 月季叶片、嫩枝和花梗均可受害。 叶上病斑初为紫褐色至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直 径 1.5~13 毫米的圆斑,黑色或深褐色,边缘纤毛状,但个别品种上边缘也可整齐光滑。病 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包围。在扩大镜下,病部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病斑往往几个相连, 病部周围叶大面积发黄,使得病斑成为带有绿色边缘的 小岛 。病叶容易脱落,但有些月季 品种却不脱落。 幼嫩枝条和花梗上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斑点, 微下陷。 病害严重发生时,整 个植株下部及中部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张新叶。 4、月季白粉病 病原:为蔷薇单丝壳菌, 菌丝体在寄主表面发育, 以吸器伸入植物表皮细胞内吸取营养。 分生孢子梗短,直立,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或桶形, 5~ 10 个串生,主要 以菌丝在感病植株的休眠芽内越冬, 次年春天芽一展开便布满白粉, 这些分生孢子被风传播 到幼嫩组织上,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 并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进入表皮细胞进行危 害。病原为真菌类。 症状:危害月季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保护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 04291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ppt
园林植物调查报告(精选13篇)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范文
园林植物病虫害简介
园林植物病虫害.ppt
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df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网址: 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报告(7页)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131860.html
上一篇: 园林植物病虫害 |
下一篇: 【植保】园林植物病害常见危害症状 |